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心中最美的方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苏州新闻网 尔 东 参加讨论

    在微信朋友圈里,接连转了几个帖,都是关于苏州话的,什么“最全苏州三字经”啦,什么“苏州成语讲起来”啦。目的是为了给家中那个苏州话说起来非常洋泾浜的小朋友看看、读读的。一家子都是苏州人,可是孩子说不好苏州话,这早就是各个苏州家庭的通病了。苏州话式微,前景实在堪忧。虽然我也总宣称要多说苏州话,但是习惯成自然,自己说着说着就变普通话,更遑论孩子们了。
    不管是这“三字经”,还是那“成语”,用普通话发音来标示苏州话,多少还有些不到位,不过意思已经七七八八都全了,认真读一遍,真的蛮有劲的。曾经我们办公室有个外地人,另外四个苏州人就联合起来,教他学说苏州话的情景似乎又在眼前,为他的错误理解,为他的搞笑发音,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冬瓜簒嘞茄门里”,也是一种乐趣。苏州闲话的表词达意能力极富生动形象性,名词、动词也好,形容词、副词也罢,鲜活又贴切,很多情况下普通话是赤了脚也难追的。
    三字经中ABB与AAB型的词汇特别多:蜡蜡黄、休休红、碧碧绿、生生青、墨墨黑等说的是颜色;冷势势、热烘烘是对反义词;酸滋滋、甜津津、苦隐隐、辣豁豁、咸溜溜是五味;老茄茄、戆憨憨、愁汤汤、笃悠悠、洋淘淘,与性格、行事有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汇中表示的意义需要仔细体会:轧苗头、别苗头、吃排头、触霉头、作骨头、收骨头、轻骨头、脚馒头、书毒头、苏空头、扳错头、饭榔头,都带个头字,分不清的绝对不是苏州人。落席柴和劈硬柴,这两柴没一点关系。
    而四字常用词更为传神。借用数字的有一塌刮子、半贰不三、老三老四、滴角四方、煞拉四平、投五投六、六缸水浑、搞七捻三、猫爪七抓、花里八拉。做事勉强叫牛牵马帮,小家子气就是小家败气。引人注目直接称弹眼落睛,肚肠根痒是恨不得自己动手。困死蒙东、跌搭势冲、直腰懒掼、呆头木息、昏头落冲,意思是看起来都没有精神。哭出乌拉、挜拉勿出、挜求苦恼,看起来也挺像的。翘嘴笃舌、十个乱盘、脱嘴落嗦感觉都不离口舌,但真正意思能否讲清楚?逼活鲜跳是不是比活跃更活跃?
    苏州人在说这些词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很有韵律感。这大概也是外乡人觉得苏州话难懂难学的最大原因了。网上把苏州话排在与闽南话并列的最难懂方言第三位,我觉得是虚高了。都说汉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汉语是最变化多端的语言,吴语是汉语中极重要的分支,那么苏州话作为吴方言的代表,可谓最丰富。人类活动不断进化着,在这同时,又意味着某些事物会退化萎缩,实在纠结。
    我领着孩子读了又读,孩子则是边读边笑,他已经感受不到苏州话的魅力,当笑话般鹦鹉学舌着。当翻到“什么是棕桑:棕桑是生长于吴语区一带的桑树,叶呈棕色,故得名。因其四季繁茂,不畏严寒,故以其名夸人品德高尚,是吴语里常用的赞美之词,以梅兰竹菊喻人都不及用棕桑来得高雅别致。其果实为桑窝,可以食用,广受人们喜爱。”这个段子时,俚笑煞脱哉——当然,苏州人都知道这“棕桑”与桑树没有一毛钱关系,实为畜生,是一句很狠的骂人闲话,更没有桑窝的果实,吃“生活”,是挨打之意,谁也不喜欢。
    (编者注:文中所涉及的苏州话,多为取其发音的近音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