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外来面孔:为综艺节目注入新元素(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光明日报 赵彤 参加讨论

    
    要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外国人集体“落户”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启示不止于此。
    打量出现在2015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外国人们,诸多面孔来自《汉语桥》《快乐汉语》这些对外汉语电视教学节目。这些节目相较于《叮咯咙咚呛》或《世界青年说》《快乐汉语》《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的收视率要低一些,但是正是因为《快乐汉语》这样基础性节目的持续存在,才为这些外国人对各大卫视娱乐节目的新贡献准备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2015年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落户”的外国人,在提示我们是否可以把“黏性”“伴随性”和“用户观”等,这些高频率用于研究媒介和受众关系的理念,运用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工程中。或许我们应该肯定这样的观念——使用即是最大的黏性、伴随培育可持续力。正如在《世界青年说》《Hello中国》或《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外国人已经达到了用中文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程度。这种基于汉语运用所形成的黏性,是《Hello中国》中瑞典籍嘉宾李飞,在寻找古法造纸工序的时候,很自然地说出“叔叔你好”“大哥你好”的原因;是《世界青年说》中,哥斯达黎加的穆雷在评价俄罗斯美女“芭比娃娃”是被其父从小刻意培养而成时,脱口而出“谁敢要这样的老丈人”的原因。这种情形所显示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社会关系泛伦理化、对中国里巷风俗的深度体认。而“走出去”的最佳效果,不在于疾风暴雨式的倾泻,而在于润物无声的细密滴灌。2015年活跃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外来面孔,不仅是“走出去”在黏性传播方面的成功体现,而且他们也是不能忽视的“黏性建构”的种子选手。就大众传播领域而言,“走出去”要想取得燎原之势,首先得有星星之火。
    1989年,大山登上央视舞台时,来华居留的外国人有多少?2015年,外国人集体“落户”一线卫视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庞大了。这个群体也是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巨大成果,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前沿。在华外籍人士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外国人的亲友团和啦啦队,这是一个需要开发的收视群体。对于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读懂中国而言,在华外籍人士好比是近水,而近水最能解近渴。同时,这些在华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是最渴望了解中国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一古训对我们传播中国文化颇有价值。而来聘者,就存在于数量巨大的在华的外国人中。
    2015年,外国人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大面积“落户”了。未来,如何让这一形态的节目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作者为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