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用成都话写小说 老茶馆幺店子里摆出来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四川日报 黄里 参加讨论

    
    生动的语言来自茶馆幺店子
    周宗富听父亲讲,七八十年前,靠一双脚板跑路的黄包车夫,可以拉着车跑到龙泉山上的简阳,而最远可以拉到蒙顶山上。乘客或是茶叶、烟土,或是护送贵重物品的商人。天冷,或者要上山坡时,周老幺就先把春妹泡的药酒拿出来“扯”两口,倒些在手掌上揉擦手臂和脚杆,浑身一热就跑得更远了。
    小说要还原当年的情景,必须先搜集素材。采访、走访,跑旧书摊……动笔进入主题之前,有5年时间,老周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跑成都和周边小镇上的旧书摊、老茶馆。写得困惑了,就去乡村小路上喝茶,带起书去看……有机会就给老农民摆“民国”,“先发一支烟,一哈就摆起来了。”
    有一天早晨,周宗富看到天气不错,就骑起摩托慢悠悠地出门了。先到新都的木兰镇,3块钱,找张剃头匠使生刀子把脑壳刮光。又慢慢儿跑了10多里,到金堂新店子村李孃的幺店子喝茶。见李孃切了一盆菜叶,和着剩饭喂鸡。她自己的7只鸡,啄了一阵就散开了,又来了3只邻居养的鸡来偷啄,她拿响杆儿(竹杆杆)打了两次,赶走了又来,如是三番她有点儿不耐烦,口出恶言冒了一句:“打你们狗日的,闹倌儿不怕挨,越挨越要来!”周宗富告诉记者:“我笑得不成块数了,赶紧把这句言子记到小本本儿上,还一再品味。李孃架势笑我,说:“那闷丑的话,都要记到本本儿上?”
    在川戏中找“样板”
    出版编辑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周宗富和编辑吵了起来。原来,编辑把书稿中很多“的”,改成了“地”。“但是,成都人说‘高高兴兴的走’,就不能说成‘高高兴兴地走’。”周宗富觉得,成都话没有这个所谓的状语副词“地”,成都话的“的”,同样是对一个状态的描述,显得特别温和与平实。他引经据典最终说服了编辑。
    在父亲留下的故事中,那些长途拉车的夜晚,在灌县、简阳、名山,即使是车夫也是可以去戏园子、茶馆里听听川戏,消解疲劳。戏中的台词、茶馆评书的段子,常常被父亲用来说事。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泡茶馆的时间多了,周宗富也发现了这一点:“成都茶馆里那些说话大套,能吸引听众的人,都有‘川戏’的说唱功底。”于是,他研究起一本1988年出版的《川剧艺术概论》,“可能是我翻查最多的参考书。”书中,川戏中的人物身段、唱腔,甚至场景搭建的论述和例子,成为他书写成都街头风景的最好作文指导。
    书中有一段文字,描述春妹儿回遂宁老家,与乡亲们介绍成都女性开放能干的话,周宗富用了戏园子里听来的唱段,“大脚板儿,秋秋船,栽得秧子下得田,免得婆家请长年;大脚板儿,打鱼船,屋里屋外勤快点,脚下自带铁饭碗。”
    2009年初,周宗富在天涯网舞文弄墨栏上发了小说第一部的前两章,网友的反响不小,点击数超过45万,有网友看到上面的唱段说:“这一段顺口溜实在太有趣了,对仗工整,尾音押韵,民间文化的智慧闪烁其间。”
    网上的高点击率赢得了粉丝的青睐,这个盛夏,《两代沧桑》终于出版,完成了一个成都话写作者的愿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