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公举”一词成了有着“少女心”的男子的代称。他们有一些少女做派,但并不“娘”,只是在保养的精致程度上或语言的温柔和婉等方面不输于少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把“公主”读成“公举”,听起来更像嗲嗲的“少女口吻”?是方言原因吗?港台女生喜欢把“这样子”说成“酱紫”,现在也成了卖萌利器。粤语“主”的韵母和普通话的“举”一样,“小公举”的说法与此有关吗?且不管这个词源自哪里,全国各地的人听了都觉着那是女生的口气,这就说明,有些发音似乎天生就被认为带有女性色彩。 这个秘密就在我们的发音部位上。某些字中,女性的发音常常会比男性发音时舌位(也就是发音时舌头隆起的最高点在口腔中的位置)靠前,于是就产生了性别色彩。这在北方方言中也是一样,曾经在北京话中有一种“女国音”,出现在北京地区的青春期女性群体中,其特点就是舌位前移,尖音较多。“小公举”的“举”韵母是个“撮口呼”,也就是ü打头的韵母,“主”的韵母是个“合口呼”,即u打头的韵母,在舌位上,ü要比u靠前得多。听起来徐徐缕缕的“撮口呼”似乎是比呼呼呜呜的“合口呼”多了那么点细软,所以为了更萌更嗲一些,把“小公主”读作“小公举”,不挺合适的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