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白话文的由来及胜利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人民日报 孙郁 参加讨论

    
    100年前,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易名《新青年》。当时的人没有料到,这份杂志的问世竟改写了文化的地图。如今翻看其间的文字,依然能够感受到其内发的热度。
    胡适是《新青年》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是实验主义信徒,主张怀疑,慎谈信仰。他留学时之所以考虑白话文的问题,与翻译有关。西洋辞章里的概念,古语里没有,如何放置?西洋人写文章,很少用典,附会先人的词语亦稀,我们何以不如此?
    1917年,陈独秀推出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此文从文章学的层面谈到“八不主义”:首先,须言之有物;第二,不模仿古人;第三是须讲求文法;第四,不作无病之呻吟;第五,务去滥调套语;第六,不用典;第七,不讲对仗;第八,不避俗字俗语。当时,应用文的八股化很严重,这些看法针对酸腐的古文而发,显示出胡适拯救汉语书写的愿望和雄心。
    “八不主义”的背后,其实是历史观念的外化。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里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此时代与彼时代之间,虽皆有承前启后之关系,而决不容完全抄袭;其完全抄袭者,决不成为真文学。”胡适觉得文章应当心口一致。白话强调谈话风,引进聊天语言,因为这个语言里边有生命的温度,它是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因文造情的虚假的东西。
    《文学改良刍议》流露出一种把文学作为工具来看的观点,后来被不少人批评。文言文有缺点是毫无疑问的,可是文言文也有一种美。白话文被单纯地工具化时,汉语的内在审美机制被抑制了,完全把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区别开来,也把其复杂性简化了。这是胡适在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