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成语“拾人牙慧”、“束之高阁”都和大名士殷浩有关(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扬子晚报数字版 newdu 参加讨论

    也有人看不起殷浩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殷浩。
    殷浩曾经到刘惔那里谈了很久,有点理亏,条理混乱,只好用华丽的词藻来掩饰,刘惔不再说话。殷浩走了以后,刘惔说:这个乡巴佬,硬要学别人发议论又学不像。
    庾翼虽然也请他出来做官,但内心清楚,这种人中看中不用,做漂亮的装饰是可以的,真正要派上用场就不要指望了。他经常对人说:殷浩这样的人,应该把他们像东西那样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不要去管它,等天下太平了,再请他们出来做事(“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这就是成语“束之高阁”的由来。
    王羲之自始至终认为殷浩不是桓温的对手,私下劝说殷浩:不要和桓温对着干了,不要喊北伐了,好好守住南方吧。
    殷浩不听。
    宣布北伐但没有动静
    禇裒兵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350年,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成了北伐的“总司令”。
    他的运气比禇裒还要好,北方冉闵称帝,与石赵开战,打得血肉横飞。许多地方将领搞不清站到哪一边,惹不起、躲得起,都宣布投降东晋。因此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名义都属东晋的了,前程似锦。
    殷浩宣布:进军中原。
    但雷声大,雨点小。大军没有前进一步。东晋朝廷也晕了,问他在干什么。
    殷浩回:欲速则不达,打仗关键是粮草,我正派人开垦荒地,屯田以备军粮。
    这个策略本身也没有错。但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这里的大军静悄悄。
    北方越来越乱,荆州的桓温急得直跺脚,看着机会白白地流逝,不停地向朝廷打报告,无人理他。
    351年12月底,桓温再也无法压制心中愤怒,再次上表北伐,没有等到朝廷回复,就带着荆州四五万大军顺流东下,屯驻在武昌。
    东晋举国震惊,桓温究竟是北伐,还是来攻取建康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