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V”字手势的由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新民晚报 周兆钢 参加讨论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少媒体都对“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明的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的由来做了详细的记载。著名主持人叶惠贤4月11日在一档娱乐节目中也介绍了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的由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地下掩蔽部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此时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图上两个德国城市,并大声对记者们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丘吉尔这一镇定威严的举止,刊登在第二天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了开来。英国首相丘吉尔高高举起的“V”字,鼓舞了英国民心,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必胜信心,哪怕再艰难都会高呼一定胜利!
    实际上,这个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并不是丘吉尔发明的。事情的起源还得追溯到600年前那场著名的英法“阿金库尔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前,英法两国由于诺曼底领土纠纷及王位继承等问题,以及打打和和地进行了百年战争。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宝剑。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艰苦战斗之后,英国的作战部队只剩下了5900人(900位徒步骑士和5000位长弓手),而法国却有36000人(7000位弓弩手,剩余绝大多数为贵族和骑士)。在人数上英国完全处于劣势,所以它希望通过谈判来讲和。可惜遭到法国的拒绝。高傲的法国贵族鄙视英国弓箭手的低微,并放出狠话来:我们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弓!
    1415年10月24日,历史上一场以少战多、以弓(箭)胜骑(士)的阿金库尔著名战役打响了。仗打得异常残酷,但最终英国军队却取得了胜利。此时英国人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的两根手指,向法国的贵族老爷们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么,这下傻了吧!至此,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由此产生了。
    而且,英文“胜利”的单词Victory与法文“胜利”的单词Victoire的字首都是V(这个单词起源于拉丁语),这也是V字手势与“胜利”相联系的原因之一。尽管对于V字手势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不管怎样,在全世界,无论何种肤色,何种信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用V这个手势来表示胜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丘吉尔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