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也說望山簡中的“彤幵”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罗小华 参加讨论

    鳧旌。白巿,翡翠之首,彤幵,黄末,翠朐,翡,冡毛之首。【望山簡2-13】
    “彤幵”,李家浩先生釋爲“彤(丹)”,懷疑“”讀爲“旛”,指“旌旗正幅”。[1]時兵先生認爲“”讀“旃”。[2]我們曾懷疑,“‘’可讀爲‘卷’,指縛旗之繩。《淮南子·兵略訓》‘旗不解卷’,注:‘卷,束也。’”[3]范常喜先生改釋爲“幵”,讀爲“旜/旃”,認爲“彤旜/旃”是指“红色的旃旗”。[4]
    從形體上看,郭店《語叢四》簡18中,“”寫作“”;新蔡簡甲三323中,“”寫作“”;上博《容成氏》簡14中,“幵”寫作“”。[5]據此,望山簡中的“”,確實應該釋爲“幵”。
    至於“幵”是讀爲“旃”,還是讀爲“旛”。我們認爲,“幵”、“旃”、“旛”三字雖然都是元部字,但是,“幵”與“旃”、“旛”二字並無通假例證。因此,釋“旃”、“旛”均不可從。在這裡,我們提出一種新的意見:“幵”可讀爲“杆”,指旗杆。《書·禹貢》:“隨山刊木。”“刊”,《漢書·地理志上》作“栞”。顏師古注:“栞,古刊字也。”又:“九山刊旅。”“刊”,《漢書·地理志》作“栞”。[6]“幵”、“干”二字雙聲疊韻,故可通假。《論衡·變動》:“旌旗垂旒,旒綴於杆。杆東則旒隨而西。”[7]“杆”,或作“竿”。《後漢書·袁紹傳》“遂到瓚營,拔其牙門”,李賢注:“牙門旗竿,軍之精也。”[8]“彤杆”,即紅色的旗杆。“鳧。白巿,之首,彤幵”可總結爲“旗幟+杆首+旗杆”。這種記載方式亦見於曾侯乙墓簡和包山簡牘。
    在曾侯乙墓簡中,旗杆記爲“頸”:
    紫旃,翠首,翠頸。曾侯乙墓簡72
    鳧旃,翠首,貂定之頸。曾侯乙墓簡89
    翠蠭,白旄之首,翠頸,翠篲,紫羊須之紕。曾侯乙墓簡9[9]
    “頸”,整理者認爲:“89號簡有‘貂定之頸’。《文選·魏都賦》‘旍(旌)旗躍莖’,#劉良注:‘莖,旗竿也。’‘頸’、‘莖’二字並從‘’聲,疑簡文‘翠頸’、‘貂定之頸’之‘頸’當讀爲‘莖’。”[10]
    在包山簡牘中,旗杆記爲“干”:
    絑旌,一百四十翛旄之首,旄中干,絑縞七。包山簡269
    絑旌,百絛四十攸翠之首,旄中干,絑縞七。包山牘1
    田河先生認爲:“簡文中的‘中干’應是旗杆,而非旗”。[11]
    另外,清華簡《封許之命》簡6中記有“素旂,朱笄”。整理者認爲:“朱笄當爲䡇部#所繫紅色的裝飾。”[12]暮四郎(網名)先生指出:“上引簡文疑當斷讀作‘素旂,朱笄。元馬四匹’。‘朱笄’疑爲素旂的一部分。”[13]石小力先生認爲:“‘筓’字據范先生之說,亦當讀爲‘旃/旜’,‘朱旃/旜’與望山簡所記‘彤旃/旜’相同,指紅色的旃旗。”[14]按:此處的“笄”作“”,可分析爲從“竹”“幵”聲,讀爲“竿”。“朱竿”,應該就是“素旂”的紅色旗杆。《文選·揚雄〈羽獵賦〉》:“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飛旗。”李善注:“朱竿,太常之竿也。《周禮》:日月爲太常,王建太常。”[15]
    望山簡2-13記有“翡翠之首”和“冡毛之首”,應該分屬不同的兩面旗幟。據此,“鳧旌。白巿,翡翠之首,彤幵,黄末,翠朐,翡,冡毛之首”一句,至少記有兩面旗幟。
    現在,我們將曾侯乙墓簡、望山簡、包山簡牘、清華簡中關於旗杆的記載列成表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