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6. [12]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3]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4]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和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 [15]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10-22. [16]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M]//汉语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3-165. [1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8]管燮初.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院,1953:25. [19]程湘清.先秦双音词研究[M]//先秦汉语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5-113. [20]杨怀源.西周金文词汇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59. [21]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8. [22]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8. [23]赵鹏.西周金文量词析论[J].北方论丛,2006(2):60-62. [24]苟晓燕,张显成.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词汇研究[G]//张显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65-143. [25]何乐士.《左传》的数量词[M]//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18-351. [26]郭锡良.从单位名词到量词[M]//汉语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4-38. [27]李建平,张显成.从简帛文献看汉语量词系统建立的时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1):73-77. [28]张显成,等.秦汉简帛构词法分析十二则[G]/张显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162-190. [29]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0]陈近朱.《居延新简》中物量词和称数法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