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汉语双音节词或词组的“并合”是因应再造双音节词或符合节律的单音节动词的需求,而不是把超长词语压缩节略成一个简短形式以方便称说,故不宜将词语并合混同于词语缩略。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多种结构类型的双音节词都可以并合为单音节动词,而“词义缩小”或“及物不及物交替”等理论不能解释所有的“双x>单动”现象。因此,我们主张把两个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于其中之一而衍生的新词或新语素统一地视为并合造词法的产物,这样更有利于观察词汇特征和文字的类型特征对造词法的影响,也便于探讨词语衍生与词义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而推进多义词与同音形词的区分、单双音同义动词语法特征及词义辨析、词典对并合义的收录原则及并合成分的释义方式、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并合语素及其复合词意义的识解、含并合语素的复合词教学等有关问题的研究。 注释: ①本文遵循学界通例用“语素”指称构词成分,只是在征引文献时偶或遵从作者使用的“词素”或“字”等术语。 ②文中例句的出处及标注方式为:北京语言大学大数据与语言教育研究所BCC语料库标BCC,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标CCL,百度中文搜索引擎标BD。未加标注的例句为作者自拟。 ③“媒曝、媒治”收入了《2010汉语新词语》。[5] ④不过《现汉》(第7版“) 媒”下尚未收录媒体义“,离”下尚未收录离婚义。 ⑤之所以说“基本相同”,是因为唐文个别例证实际上不属于其所讨论的“横向合并”,如“介”的“介绍”义(简介)是“介”古已有之的意义。 ⑥笔者将另撰专文讨论这个问题。 ⑦个别并合成分可能来自三音节词或词组,如“上网”“网民”“网友”中的“网”,或许是“互联网”的并合;“老板要炒我怎么办?”中的“炒”是“炒鱿鱼”的并合。由于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本文暂且忽略。 ⑧“喝高”虽然未被收入《现汉》,但口语中常用(BCC语料库约有1000例),其结构凝固,意义并非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具备复合词的基本特征。 ⑨汉语中有些同义并列式复合词的语素义基本上等同于词义,如“具备”“恐惧”等,这属于汉语中较为特殊的词汇现象。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加以讨论。 [参考文献] [1]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考释方法论——《魏晋南北朝词语汇释》编撰琐议[J].辞书研究,1989(6). [2]陈光磊.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修订本.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顾之川.明代汉语词汇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5]侯敏,周荐.2010汉语新词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贾燕子,吴福祥.基于词汇类型学视角的汉语“吃”“喝”类动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7(3). [7]亢世勇,等.现代汉语新词语计量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李如龙.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C]//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9]刘丹青.词类和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10]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1]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 [12]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3]唐子恒.词素间意义的横向合并[J].山东大学学报,2006(5). [14]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缩略: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M].成都:巴蜀书社,2005. [15]张博.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6]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8]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6. [19]Bloomfield, L. Language[M].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1955. 中译本《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0]Brinton, L. J. & E. C. Traugott. Lexicalization and Language Chan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中译本《词汇化与语言演变》,罗耀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1]Crystal, D.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7.中译本《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2]Fromkin, V. & R. Rodma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M].4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88.中译本《语言导论》,沈家煊等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23]Hockett, C. F. 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New York: Macmillan, 1958.中译本《现代语言学教程》,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