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明代南京官话移民语言的历史演变差异解释(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文研究》2015年第3期 曾晓渝 参加讨论

    
    注    释: 
    ①本文选取的四项典型语言特征涉及语音和语法,之所以确定为这四项,主要基于我们前期进行了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与明代南京官话以及今苏皖官话的纵横比较研究之后,发现这四项特征相对最具典型性和区别性,说服力较强。我们之前也做过基本词汇和100个核心词的比较分析,但未能理出其与明代南京官话关联的清晰头绪,主要原因在于词汇是开放性的,数量大且变化迅速,容易受接触影响,难以界定明代南京官话的基本词汇是哪些,故文中未选词汇特征作比较。 
    ②本文采用的是天津信会网络技术服务中心与南开大学合作研制的语言地图绘制软件System of Geolinguistics。图中的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安徽官话、江苏官话等若干方言点笔者都进行过实地田野调查。同时,本文还参考引用了其他一些方言语料,主要有:杨时逢《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四川方言调查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8)、《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专号,1960年第3期),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文出版社,1996),吴积才《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方志出版社,1998)、《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安徽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1997),鲍明炜《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曹志耘主编《汉语方言地图集》(商务印书馆,2008),以及崔荣昌《成都话音档》、毛玉玲《昆明话音档》、李金陵《合肥话音档》、李蓝《贵阳话音档》、刘丹青《南京话音档》、刘兴策等《武汉话音档》、林焘《北京话音档》、杨自翔等《天津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999)。 
    ③这两条规则所依据的贵州屯堡话语料参见参考文献[5]和[9]。 
    ④崖城军话语料为笔者带领博士生刘春陶到海南实地调查所得,参见《海南省三亚崖城镇军话音系》(《汉藏语学报》2011年第5期)。 
    ⑤参见王力《汉语史稿(中)》(中华书局,1980),贝罗贝、吴福祥《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变化》(《中国语文》2000年第4期),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7)。 
        ⑥《辞源》(商务印书馆,1982)第2598页:舍,什么,任何。通“啥”。《孟子·滕文公上》“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参阅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近人章炳麟《新方言·释词》。据此,“啥/啥子”源自先秦的“舍”。但是,先秦疑问代词的规律性区分是系(指人的“谁孰”)、系(指物的“何胡曷奚”)和0系(指处所的“恶安焉”)(王力《汉语史稿(中)》第286-291页),而“舍(啥)”并非在内。所以,本文对《辞源》的解释存疑。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语文研究》2015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