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汉语方言通音(1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方言》(京)2011年第2期 罗杰瑞 参加讨论

    平声调类。几乎所有方言的平声调类都分阴阳。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例外是太原话,它只有一个平声调,不分阴阳(王福堂1989),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由于一个相对晚期的合并。
    上声调类。阴上调(调类3)在各个方言里一般是很稳定的。上海话里阴上(调类3)和阴去(调类5)合并了(许宝华等1988:8)。阳上调的演变很复杂。在相当多的方言里,次浊声母的上声音节归入阴上调(调类3),而全浊声母的上声音节则归入阳去(调类6)。后来,很多方言里阴去(调类5)和阳去(调类6)也合并了(如下文)。这些合流的情况在表39所列出的七个方言里都有所体现。不过温州话和广州话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有的八个调类。梅县话(以及一般的客家方言)里常用口语词的浊声母上声音节归入了阴平(调类1);梅县话的次浊声母的上声音节有两分现象,有些归入阴平调,其它则归入阴上调。这种两分现象大概反映了汉语方言通音形成之前的特征(罗杰瑞1989)。
    去声调类。很多方言保留有阴去和阳去两个调类。官话方言里阴去和阳去的合并很常见,但不是全局的。表39里,北京话和扬州话是这方面的例证。梅县和一些别的客家方言也有类似的合并,但这种合并与官话方言里去声的合并是不相关联的。
    入声调类。这个调类的特征是含有辅音韵尾-p,-t,-k。这些清辅音韵尾在多数保守的东南方方言里还保留着。但在大多数的方言里这些韵尾已经消失了。北京话是个典型的例子,它代表着官话区许多方言的共同演变(李荣1985)。扬州话所属的江淮官话还保留有入声调,但这些入声调已经不分阴阳了;在这些方言里,旧有的辅音韵尾已经合并演变为一个喉塞音。东南地区大多数的方言至少保留有一个入声调,尽管有的已经失去了辅音韵尾。越是保守的方言越会保留入声调的阴阳之分,如苏州话、温州话、南昌话、黎川话、梅县话和广州话。在粤方言里,根据音质或音长的不同,阴入进一步分为两个调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