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摘编]陈国华:格莱斯会话隐涵理论的哲学背景与发展脉络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陈国华 参加讨论

    原文作者:
    陈国华,男,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兴趣为语言学理论、英汉对比与翻译、双语辞典学。
    原文标题:
    《格莱斯会话隐涵理论的哲学背景与发展脉络》
    原文出处:
    《当代语言学》2017年第1期
     
    文章介绍了会话隐涵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追溯其发展脉络,发现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素或雏形在格莱斯1967年之前的著述中就已经显露端倪。中国学界对格莱斯会话隐涵理论的了解始于1975年格莱斯的“逻辑与会话”正式发表之后,很多相关的研究都专注于这篇文章及后来的新格莱斯主义语用学,对格莱斯前期的相关学术思想未见介绍。因此文章主要是介绍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
    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引言,介绍了格莱斯会话隐涵理论受到关注的过程;二是格莱斯会话隐涵理论的学术背景;三是格莱斯会话隐涵理论的来龙去脉;四是结语,介绍了格莱斯理论的贡献和不足。
    一个理论要想在学术界迅速获得广泛影响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该理论关注的是一个之前人们不太关注然而却十分值得关注,或虽然得到一些关注却尚未有人提出解决方案的问题;二是该理论提出了这一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且该方案没有明显的致命缺陷;三是该理论要有一个简明易懂的名称且其表述和论证须留有余地,以便他人参与对该问题的讨论。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讲坛上提出的会话隐涵理论就具备这三个特点。他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论文“逻辑与会话”中提出的Cooperative原则及其附带的四类会话准则引发了各种解读和持续不断的争鸣。但是格莱斯的理论并非横空出世,要想深入理解就需要了解他1967年前的相关学术思想。
    格莱斯的会话隐涵理论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格莱斯之前,已经有哲学家注意到了言说与表意之间的差异。如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结成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位一体哲学家”的乔治·爱德华·摩尔,以色列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约书亚·巴-希勒尔等等。格莱斯的前辈学者,牛津大学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家詹姆斯·厄姆森也探讨了人们说话时对说话内容真实性的隐射问题。格莱斯的同事——道德哲学家帕垂克·诺埃尔-斯密思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另外牛津大学的伦理哲学家考林·格兰特对语用意蕴进行了界定、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家伊莎贝尔·亨格兰德对大量有关意蕴的规则进行了概括,他们的研究与格莱斯的研究思路相距不远。总的来说,在格莱斯提出会话隐涵之前,虽然有不止一位哲学家关注到话语的隐含意思,他们也零散地提出了与解读话语隐含意思有关的一些假定,但没有人提出一个完整且自足的理论和分析框架,用来分析话语的隐含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