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具体说来什么是身份研究的 “共建观”呢?我们举例简单说明如下: (1)(语境:希腊某小学课间,Babis没有准时完成家庭作业。) 1Bahyre: oh Babis I am so well ahea- 2Babis: huh?... 3Bahyre: I am so well ahead of you du-= 4Babis: =acc that’s ok… we’re not competing. F if we were competing((to finish the homework)) I would have won by two thousand mistakes… Lytra (2009:459) 该例中,Bahyre试图将Babis建构为后进生,从后句可以看到,前者两次提到“I am so well ahead of you”,然而Babis第一次回答“huh?”就对这一说法表示疑问,最终在第二次回答中进行否认,并强调如果在课后作业这件事上比拼的话,自己肯定会赢,因而,挑战并否认了Bahyre对他的身份建构。那么,这四个话轮中的“建构-质疑-再建构-挑战并否认”的会话推进模式充分体现了身份建构的多元性(说话人不可能只有后进生一种身份)、情境性、协商性和过程性特征。而下例中则体现了身份研究的另一面,即身份研究的“修辞观”: (2)(语境:肯尼迪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在开会商讨太空军备竞赛事宜。) 370 JW Now I think one of our biggest vulnerabilities in the next 371 congress lies in two directions 372 Mister Truman always told me 373 as Budget Director never to give him a political judgment, 374 to give him the facts, he’d make the political judgment 375 I think, as Agency head, I can talk a little bit of the political 376 factor with you.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 aerospace industry 377 has excess capacity Clifton & Van De Mieroop (2010:2453) 很显然,JW之所以说“Agency head”,他的目的是让总统相信他具有相应的资格参与政治讨论。作为总统顾问,他本可不必建构“Agency head”的身份,而这一身份则赋予他一定的权威和经历使得他对政治因素做出评价。因此,总统顾问适时地凸显了这一身份特征。 对于这种现象,陈新仁(2013a,2014)认为应将身份视作一种交际资源,说话人通过建构特定的身份为交际目标服务,并首次将这种“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定义为语用身份”(陈新仁,2013a:27)。正因为如此,著名身份研究学者Karen Tracy在与笔者交谈的时候用了一个隐喻(flipping the coin),指出需要把身份研究的硬币翻个面,也就是说,她认为除了需要研究身份建构的“共建观’之外,还需要加强身份的”修辞观”研究,例如,说话人自我身份建构以策略性服务于交际目标的实现,而语用身份的提出正好弥合了这一缺陷。 4.语用身份 陈新仁(2013a,2013b)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为了与交际者在进入交际前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区别开来,突出相关身份的交际属性以及相关研究的语用属性,并进而首次提出语用身份的概念。基于该定义,我们可以将身份理解为,交际者为实现交际需要通过对他人和自我的社会定位而调用的相关语用资源。针对身份的交际属性和语用属性,下面我们对语用身份的定义作出三点说明。 第一、身份与交际需要相关,语用学关注交际者交往目的的实现(Leech,1983;Vershueren,2000),不同身份的建构其最终都指向交际需要的实现。当然,交际需要可以是会话前既定的,也可以是随着会话的进行而确定的。交际需要还应该包括具体的语境需求和面子需要等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