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就是被谈论的对象,评述是“针对话题所谈论的内容”。话题可以分为局内话题和语篇话题。 所谓句内话题,是指句子的谈论对象,一般也与主语重合。某些句式具有引入话题的功能,但是这个成分并不一定在主语的位置上,如”存现句“在语篇当中往往是引导话题的。 语篇话题是一段语篇当中的主要谈论对象,通常是言谈主角。在谈话中提及一个概念,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个言谈对象引进语篇以后,在下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追踪它;另一种情况是,这个概念出现一次之后,在谈话中就不再提及。作为言谈主角,一个概念在语篇当中往往多次出现,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追踪,这是它具有话题性的表现。其他那些只出现一次的概念属于偶现信息,不具备话题性。 话题的延续性:是指一个话题成分的影响力度和范围,是话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三种延续:一是主题的延续性;二是行为的延续性;三是话题/参与者延续性。 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一个叙事语篇中,总有一些语句传达的信息是事件的主线或主干,这种构成事件主线的信息称作前景信息。前景信息用来回答“发生了什么”的问题;另一些语句表达的信息是围绕事件的主干进行铺排、衬托或评价,传达非连续的信息,这种信息称作背景信息,用来回答“为什么”或“怎么样”等问题。 话轮:典型的互动式言谈是会话,会话的基本单位是“话轮”。假设A、B两个人对话,说话人A传出信息,受话人B接受信息。A和B的两句话就是两个相邻的话轮: A:几点了?(话轮一) B:五点。(话轮二) 会话以话轮交替的方式进行。从说话人停止说话到受话人开始说话,叫话轮转换。 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就是语言的主观性。如果这种主观性用明确的结构形式编码,或者一种语言形式经过演变而获得主观性的表达功能,称作主观化。 而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话人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受话人的关注。交互主观化与主观化的区别在于,主观化使意义变得更加强烈地聚焦于说话人,而交互主观化使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受话人。 去范畴化:语言成分的去范畴化是演变的重要阶段。所谓“去范畴化“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一句法范畴的成员失去了该范畴的一些特征的现象。去范畴化的特征包括:一、语义上,以语义泛化或抽象化为前提;二、句法形态上,失去原范畴的某些典型分布特征,同时也获得了新范畴的特征;三、在语篇功能方面发生扩展或者转移。 “去范畴化”是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创新,这种创新使语言中呈现出大量的变异。从共时层面来看,这些变异开始是个人的、非正式的、出于某种语用需求而临时创造的。在长期的使用中,某些曾经是个人的、非正式的、临时创造的形式被多数人认可,则成为一种社会的、合语法的、正式的、严谨的规则。语法正是语言使用模式规约化的产物。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文章提到的重要概念,除了对概念的介绍外,作者还以汉语研究为例进行了解释。这对我们系统学习篇章语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总结到,汉语篇章语法研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体呈现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一是以语篇角色或语篇现象为切入点,讨论相应的句法表现形式;二是以句法角色或句法范畴为切入点,讨论句法形式的功能动因。着眼于句法解释和交际因素对语法结构影响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领域。 (本文刊于《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2005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网 郭雅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