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动结式二字词组及其教学处理(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世界汉语教学》 赵金铭 参加讨论

    五、动结式词组的特点更像是复合词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动结式词组呢?从动结式词组的特点来看,是不是更像是复合动词呢?我们可以从韵律特征、概念结构和“态”范畴三方面来考察。
    5.1 汉语动结式的韵律特点
    从韵律上看,典型的动结式组成一个“重—轻”的韵律格式。就如“听见、气死、改掉、拿开”等结果补语就读轻声。这种读轻声的补语动词,其语法语义功能已经弱化,这种在语义上只能跟前面的动词发生关系常做补语的词,其语音形式弱化后,更加失去独立性,更加与前项动词结合成一个复合词。(沈家煊,2004)
    另一种观点是,赵元任先生认为,动补(V-R)复合词一般是重音在补语,如“变坏、延长”,也就是重音在后。如果补语是双音节而第二音节是轻声,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如“扫干净”。(赵元任,1979)对二字动结式读音的看法虽不同,或重轻,或轻重,但是显然,都是作为一个复合动词而论其读音的。
    5.2 汉语动结式的“概念结构”特点
    一个动结式在概念上代表一个复杂的运动事件,复杂事件的“概念结构”是可以进行“概念分解”的,分解为一个“主事件”和一个“副事件”。比如:“他嗓子都喊哑了。”主事件是“他嗓子哑了”,这是事件运动的基本架构;副事件“他喊”是这一事件运动的原因。又如:“一阵大风刮跑了他的帽子。”主事件“帽子跑了”是结果,副事件“刮大风”是原因。这种主、副事件结构就是由动词和补语直接组成的,作为动结式的主要间架,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结合相当紧密,除了“得”“不”之外,中间难以插入其他成分,应当作复合动词看待。(沈家煊,2004)
    这种动结式间架是能产的,特别是单音节形容词几乎都可以充任结果补语。做动结式词组中补语的形容词是一个开放的类,一个“吃”,就可以跟形容词形成很多动结式词组,例如:“吃饱、吃腻、吃病、吃胖、吃穷、吃晕、吃累、吃烦、吃够、吃撑、吃肥、吃错、吃多、吃少、吃遍、吃馋、吃长、吃成、吃定、吃开、吃空、吃快、吃惯、吃好、吃坏、吃久、吃垮、吃慢、吃恼、吃跑、吃热、吃伤、吃死、吃脏、吃足、吃准、吃醉、吃全……”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却只收了一个动结式的词“吃透”,其他都因其为动结式词组而不收录。这种动结式词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叙述某种动作行为或性质,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或性质的结果,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这种词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作为补语的形容词或动词直接与前面的动词粘连,中间不加任何其他成分。在别的语言中,这种表述一般是不能用两个实词直接连接的,或者动词要变一变,或者动词再配以别的成分。因而,将动结式词组作为一个动结式复合词来看待,也许学习者更容易理解。
    5.3 汉语动结式的“态”的特点
    对于动结式中的补语,也就是结果,孟琮(1998)认为这种“结果”也是汉语的一种态。“形式是一个动词后边再加一个谓词成分。这个谓词成分表示因前边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达到一种结果的状态。这个结果是状态,不是事物。所以不同于如‘砌墙、写字’中的‘墙、字’的结果宾语。动结式如‘吃饱、停住’中的第二个成分,是结果补语,表示结果的状态。”“结果是通过动作行为的完成来实现的,因此结果是一种完成的状态。‘喝醉了’中的‘醉’是结果,也是完成。”例如:
    (30)他喝醉了酒,我吃饱了饭。(状态)
    他喝完了酒,我吃完了饭。(完成)
    这二者统称结果补语。用动词后面的补语来表示动作的状态和完成是汉语中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意义上不容易把握。形式上是两个成分直接粘合,比较凝固,没有可借用的标记成分,这也是难以掌握的。因而,还是看作动结式复合动词更好。
    5.4 汉语动结式是双动联合还是双动复合?
    朱德熙(1982:127)说:“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其实有的述补结构在语义上也相当于一个动词。例如‘弄死’相当于‘杀’。”于是,“我们可以说述补结构是一种临时创造新动词的语法手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述语和补语的组合是极其自由的。例如‘洗干净’是常说的,因为‘洗’能导致的最自然的结果是干净。可是除了‘洗干净’之外,也能说‘洗脏、洗破、洗丢’,甚至还可以说‘把我洗糊涂了’‘把他洗哭了’。”由此可见,动结式二字词组意义上相当于一个动词,结构上能产,极其自由,因此当产生一个新的动结式词组时,还是当作一个动结式复合动词更恰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