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10)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 袁毓林 参加讨论

    
    [22]杨树达:《词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75、176、422页。 
    [23]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2页。 
    [24]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第623页。 
    [25]何乐士等:《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第576—577页。 
    [26]王克仲:《意合法对假设义类词形成的作用》,《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 
    [27]杨伯峻:《古汉语虚词》,第178页。 
    [28]吕叔湘、王力和赵元任等的少数著作,比较简略地提及了反事实假设句;但是,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参见陈国华:《英汉假设条件句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29]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02、211—212页。 
    [30]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7、612—613、209—210页。 
    [31]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76、583—584、185页。 
    [32]更加严格的说法是:要”引导与事实相反的情况(由“不是”+表示事实的短语构成)。简单一点的说法是:“要不是”表示假设的反事实条件。 
    [33]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第584—585页。 
    [34]邢福义:《汉谙复句研究》,第83、89—90、121、310—311、307页。[35]参见杨红升、黄希庭:《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3期,第12—18页。 
    [36]参见 N. J. Roese, “The Functional Basis of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66, no.5,1994, pp.805-818. 
    [37]参见 A. H. Bloom, The Linguistic Shaping of Thought: A Study in the Impact of Language on Thinking in China and the West, p.31. 
    [38]蒋严:《汉语条件句的违实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1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57—279页。 
    [39]参见 Bernard Comrie, “Conditional: A Typologym” in E. C. Traugott et al.,eds.,On Conditional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pp.77-102. 
    [40]例(4)转引自强星娜:《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兼论汉语方言过去虚拟表达的类型》,《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例(3)和(5)—(7)引自蒋严:《汉语条件句的违实解释》。 
    [41]详细讨论参见蒋严:《汉语条件句的违实解释》。 
    [42]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43]强星娜:《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兼论汉语方言过去虚拟表达的类型》,《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第155—163页。
    [44]例(8)、(9)及其说明,根据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第155—157页;例(10)、(11)及其说明,根据强星娜:《上海话过去虚拟标记“蛮好”——兼论汉语方言过去虚拟表达的类型》,《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