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地点直示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的表现(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探宙 参加讨论

    其次,很多包含“在”和“正(在)”、表进行时的句子,不能用“那儿”替换它们: 
    (60) a卖酸梅汤的老头儿手里正在数钱,一把小鸡毛帚夹在腋下。 
         *卖酸梅汤的老头儿手里那儿数钱,一把小鸡毛帚夹在腋下。 
         b整个山像一场燃烧的大火。    * 整个山像一场那儿燃烧的大火。 
    第三,当“这/那儿”和“正”连用时,有很多情况下略去“正”句子就不通顺了: 
    (61) 伊太太说:“吃芝麻酱拌面吧。”正这儿说着话儿呢,二爷善全起外头回来啦。(松友梅《小额》) 
         a说着话儿呢,二爷善全起外头回来啦。 
         b*这儿说着话儿呢,二爷善全起外头回来啦。 
    “正”是汉语专门表达进行时的成分,它在句首出现时通常预示动作正在持续,如果下文再出现一个动作,首句就很容易成为表达伴随状态的时间分句;而单独的“这儿”因为没有时间预示性,因此一般不会促成要求有后续句的时间条件分句。 
    “这/那儿”的持续时间义往往是受其后表持续状态的VP的影响。此外,如果认为“这/那儿”是时态成分,当它和“正”连续共现时,还需要解释为什么在同一个位置上会出现两个表达进行时态的功能成分: 
    (62) 他正那儿发愁呢。 
    从上面这些证据看,成为时态成分这一语法化阶段其实并未实现,“这/那儿”基本语义仍然未被完全漂白。 
    “进行”是人们观察动作进程的一种特殊的视点。如果说“完成”、“起始”等更关注于动作的“动态”,“进行”则更像是一种偏于“静态”的观察。换句话说,这种对动作“存在”的观察压过了对动作发展是起始还是结束的注意。“存在”本质上是一种空间属性,于是我们看到,直示词指明位置的作用虽已淡化,但指明存在的作用还是清晰可见的,“存在”正是空间直示与时间直示相通的关键。 
    3.1和3.2讨论的这两种虚化的PD,正处在基本空间义趋于重新解释的发展中。我们在前面分析同位关系时提到,地点直示成分的客观语用义是直示空间距离,而这部分讨论的两种虚化用法的PD成分,是在客观语用义的基础上,说话人进一步主观地用来表示参与方和示意进行时,它们所在的句子几乎都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绪,因此这两种用法也可视为地点直示成分的主观语用义。体会一下“那儿”的主观语用义: 
    (63) 你那儿都听说了还能有假! 
    (64) 谁那儿提日本人呢?谁提日本人我跟他急。 
    例(63)的主观语用义表现在,说话人用“那儿”标记出对方作为相对一方的特点,意在与对方拉大距离;例(64)用“那儿”突显自己不认同的行为正在发生,也是在态度上拉大距离。 
    五 名词性成分后做状语的PD 
    前面我们讨论的PD成分,基本上是处于NP后,与之构成论元性的名名组合,但虚化用法的PD成分有时会发生结构上属前和属后分析两可的情况:既有可能属前——和NP组成“NP+PD”结构;又有可能属后——修饰动词做状语。如例: 
    (65) 老人哆嗦着下了台阶,心急而身体慢的跪下去:“历代的祖宗有德呀!老祖宗们,我这儿磕头了!”他向西磕了三个头。(老舍《四世同堂》) 
    (66) 等小王出了正厅,她走到金一趟案前,说:“爸,您这儿忙着,我们到前边坐去。”(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65)“这儿”既可以大致相当于“方”(3.1所述PD),即“这儿”结构上属前构成“NP+PD”,又可以分析做“在这儿”,修饰动词“磕头”表处所,即“这儿”结构上属后做状语。这两种可能的分析有语音上的差别,前者“这儿”不重读,而后者“这儿”多为重读。与此类似,(66)的“这儿”也可以有两种分析,只不过属后做状语的意义,是3.2节提到的“示意进行时”。 
    为了离析这种两可分析的模糊,我们需要排除一下哪些情况下PD成分是明确做状语的。以下VP表示位移的句子,PD是状语,根据句法特征可分做两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