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动态语境与无指成分的非指称性(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 李强 参加讨论

    
    王红旗(2011)曾指出,词汇语义学中词的指称功能是不考虑语境的,这种词他称为“概括词”,概括词的指称功能是话语里词语指称功能的基础。从对无指成分的定义上面,我们感觉王文对于“指称性”的认识其实更像是词汇语义学中的指称,而不是语用学中的指称。以“他的篮球打得很好”中的“篮球”为例,王文认为“篮球”可以指称任何可能存在的篮球,因而是无指成分;而这实际上就是词汇语义学中“篮球”的指称,指称“具有用牛皮做壳,橡胶做胆”这种特性的一类事物。换个角度看,词汇语义学中的指称其实就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外延”(extension)③,而王文的“无指成分”其实指的是外延中的任何一个事物。 
    许多学者都曾强调,指称不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功能,而是使用该词语的人在指称,词语和指称对象之间仅仅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使词语具有指称性,那就必须把它放在具体话语语境下,考察语言使用者是否构建或利用适当的语境去实现词语的指称。以述宾式短语中的宾语名词为例,陈平(1987)认为它们是非指称性的,王红旗(2007)认为是有指称性的,出现分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仅仅对述宾结构本身进行研究,而没能将它们放在各种不同的具体话语语境下去考察。如果我们能运用动态的语境观去观察这些述宾结构,宾语名词的指称性问题就会变得复杂一些,需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根据动态的语境观,我们可以为本文做一个小结。第一,如果按照王红旗对于无指成分的定义,那我们就可以认为无指成分指称的是词语外延中的任何一个事物。但一个语言形式的外延不等于指称,外延是脱离具体语境的,而指称必须依赖于语境;第二,通过第四节的考察,我们认为王文提出的“无指成分具有指称性,且指称任何可能存在的实体”这一观点还有待商榷,因为这些不同类型的无指成分有的指称确定的对象,属定指,有的不指称任何事物,不具有指称性;第三,王文对于无指成分的定义看起来更像是词汇语义学上的指称,而不是语用学上的指称,在这两者之间划清界限看来是有必要的。 
    注    释: 
    ①“语境化信号”由Gumperz(1992)提出,是可以在交际过程中增加或改变话语意义的手段。 
    ②比如,当说“这个……”时,我们一般总会用手去指示该事物,或将目光转移到该事物上,这其实就是提醒听话人注意的一种信号。 
        ③“外延”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术语,指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实体或事物,与之相对应的是“内涵”,指用来决定语言表达式外延的标准。具体内容可参看Jens Allwood,Las-Gunnar Andersson, Dahl(1977:7、147)。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