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尤利西斯”不是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而是指这部作品表现出来的写作风格,这是通过上文的一系列说明来显示的。这是上下文语境。 1.3.3局部语境。处于公知语境与特定语境之间的语境,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也有交叉段存在,主要是由于交际者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理解上形成的差异。它是一个过渡性语境。如果考虑到没有什么真正为所有人理解的全民语境的话,可以说绝大多数语言现象都在局部语境中起作用。 1.3.4对语境的划分主要是从人们在脱离具体语境来单独理解语言表达时的难易程度而言的。其实,它们在生成“副+名”时有一致性:进人这个框架中的名词都具有某方面的描述性语义特征,而这种描述性语义特征是能够为人理解和接受的。语境对副名组合的显现与接受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这里也可看出,即便是特定语境赋予的弱描述性语义特征,也是名词本身所具有的,由于比较隐含而靠语境来揭示。某个名词若有多个描述性语义特征,在显现出其中的一类时,也往往靠语境来限定和凸显。从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强度分析来看,语境不是生成描述性语义特征的根本原因,而是揭示、显现描述性语义特征的途径,有时对理解起到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副+名”框架的具体现实化是有严格的语言基础的。 1.4名词描述性语义特征的发散性和集约性 1.4.1在词义分析中,可以分出概念义部分和非概念义部分。⑤名词的非概念义的内容,有人看成是细节,名词与副词组合的基础是在形成名词概念义时被概括掉的细节的重新显现。(参看储泽祥、刘街生1997)其实能够显现出来的细节只能是体现为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细节,而且还包含概念义中的描述性细节特征。描述性语义特征是细节,但细节未必就是描述性语义特征,而且描述性细节是语言使用的“本质的”细节。如在“很香港(很港)”组合中的名词“香港(港)”,除特别指明外,在描述上不怎么考虑其地理位置、人口、气候、语言、制度等,而是考虑到新潮之类的细节特征。细节很多,似乎缺少稳定性,也即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具有发散性。而且描述性语义成分有多少之分,这样显现出来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不但在质的表征上有不同,而且还有量的差异。这除了名词自身蕴含的特征有多有少外,还常常与组合的自由度心及出现的类的早晚有关,出现的早晚又跟表达的需要有关。有时副名组合给人感觉的陌生化程度也影响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的显现和被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