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张岱晚年的日常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汇报 张宪光 参加讨论

    人们所熟知的张岱,大抵是《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里的那个张岱,即便不能说达到了晚明精致生活的最高境界,恐亦相去不远。那个张岱,是五十岁之前的张岱,极爱繁华,任性好奇,参契幽微,妙趣横生,作文仰慕徐文长,著史思继太史公。这么一位纨绔子弟,是真名士,亦是大玩主,玩什么东西,都几乎玩到了极致的地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无一不精。好弹琴,一不留神便成了绍兴琴派的代表人物;好梨园,则家养戏班享誉一时;好美食,则“食鸡而知其栖恒半露,啖肉而识其炊有劳薪”,著有《老饕集》。他的五花八门的爱好,所擅长的各种巧艺,当然不止于此,而明末的大动乱则把一切都打碎了。张岱曾说,这个大动乱是块试金石,可见出世人的心术与真面。据新发现的沈复粲抄本《琅嬛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我们才知道张岱曾毁家纾难,亲身参与了迎奉鲁王监国的隐秘历史。其时大厦已倾,奸佞当道,他屡次受到诋毁,只好避其锋芒,深山著史。沈氏抄本中有一些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日常生活。
    陶庵是茶道高手,少年时即“死心究茶理”,“辨析入精微”,还革新了日铸茶的制作技艺,将之命名为兰雪茶,对茶史也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庚寅(1650)三月,看到有人在卖日铸茶,他“辗转更踌躇,攘臂走阶址”,无钱购买,只能“嗅之而已矣”,———此时他“断饮已四祀”。对于这样一个讲究精致生活的人来说,心里该有多么难受。沈抄本还有一首诗写他往日铸山做茶,不像以前请了徽州的茶工,用炒青新法做茶,这回陶庵只能自己动手了。倘若他能用自己制茶、烹茶的手艺谋生,就像明遗民徐汸卖画谋生一样,大概也可以小有贴补。可是他宁肯躬亲稼穑,也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养蚕舂米都是常干的事。《看蚕》一诗,写家中仅有八九棵桑树,不能为新蚕提供桑叶,而一家老小早晚断炊,“人饥蚕又饿”,老人却只能在院子里转圈子,真是让人叹息不已。为了谋生,陶庵买了上千尾鱼苗,希望通过养鱼致富,还雇了个老头看鱼塘。结果却是“未曾见寸息,一罄我所储”,夏粮不继,又复断炊。思前想后,最后名士派头发作,竟然把围口打开,把鱼儿都放跑了。陶庵仰慕渊明,修修史、写写诗、种种菊花还成,养鱼则全然是外行。他与渊明最相似的是贫困,不过一个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个是陵谷沧桑所致,而赤手支贫、躬亲稼穑则一也。集中有《舂米》《担粪》二诗,写陶庵“身任杵臼劳,百杵两歇息”,“婢仆无一人,担粪固其分”。想想当初“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的生活,再想想而今“连下数十舂,气喘不能吸”的窘迫,陶庵老人只能以“日久粪自香,为圃亦何恨”解嘲。“处贫”不是单单摆在张岱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摆在所有遗民面前的难题,对张岱则尤为严峻。因为他生长膏粱之中,缺少谋生的技能,不能力耕,不肯坐馆,不愿入幕,亦不屑于巫医卜筮,所以就只剩下受穷忍饥了。这对于他精致的味觉、嗅觉以及消化能力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但他似乎一直在尝试调整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