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获几个外国文学奖,算不算作品走出去了?在江汉大学举办的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第三次理事会暨全国文学报刊主编论坛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指出,还要输出文学价值,有选择权话语权,这才是提升“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11月13日,来自《中国作家》《青年文学》《文艺报》《长江文艺》等全国35家文学报刊的主编、副主编,齐聚江汉大学,参加全国文学报刊主编论坛。 在谈到文学作品的“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时,《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称自己有个习惯,无论到哪里开会都会去书店买书。前不久他到一所大学,特意去了书店,结果全是教材,没有文学报刊,“其实,新时代文学作品也会温暖我们。”发现好作者,刊发好作品,这是文学刊物的使命。 《边疆文学》执行主编潘灵现场提问,“请问谁知道唐朝的GDP是多少?但唐朝的诗人几乎家喻户晓。”他表示,历史上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会鼓舞人激励人,很多优秀作品都是从期刊走出去的。 江汉大学历来倡导中华诗词进校园,不定期请诗人作家来校园开讲座,全校师生还出版诗歌读本。该校党委书记李强说,大学不能仅有大楼,还要有浓厚的文化交流氛围。 受互联网冲击,现在的文学报刊也需要创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举例,《花城》杂志多元融合,传播运营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发展基金支持,“我们不能用碎片化阅读,简单地满足、迎合读者,而是要让读者认识到高品质阅读的感染力。” 怎样提高文化自信?吴义勤指出,“文学作品不能仅靠翻译成外文,获几个外国文学奖,而是要输出文学价值,参与世界文学价值的构建,有选择权和话语权,影响世界,这才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