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令人鼓舞,以较大篇幅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行动指南。报告开篇回顾了过去五年思想文化建设的突出成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面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报告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性,从而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出了动员令,为文艺工作者奋发有为吹响了冲锋号。 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重而道远,既包括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实现,又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也包括共同富裕和民族伟大复兴。面对艰巨的历史任务,文化建设其实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能为社会建设营造温情友善与和谐共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也能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从报告中不难看出,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召唤着文化建设必须有所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文化生活需要,而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文艺精品供给的不充分的矛盾最为突出。譬如,城乡文化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亟待改善,城市的文化资源相对充足,乡村的文化资源相对贫乏;又如,东西部之间的文化不协调发展亟待优化,东部文化建设速度较快而中西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再如,文艺精品供给侧的改革亟待加强,一边是物质生活提升后人民群众强烈呼唤精品力作,一边是源源不断的优质作品的创作难以及时跟进。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以及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文化自信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保证 从历史的角度看去,国家的健康发展一定是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发展,也是文艺创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而将这些价值要素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就是文化自信。说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精神根脉以及时代前行的动力,一点都不为过,只有挺起文化自信的腰杆,才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才能很好地兵来将挡自如应战。从报告中不难看出,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潮流,面向世界就是要做到开放包容,面向未来要求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从而真正走出一条既“现代”又“中国”的文化强国道路。同时,我们要坚持文化的“双创发展”,坚持创造性转换要求做到古为今用,坚持创新性发展就是力求革故鼎新。报告特别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可见,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既要坚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主动呼应民族审美趣味、当代发展实际诉求,又要充分认识网络时代大众普及传播的重要性,只有在大众中认同的文化才是最有力量的文化,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这是个体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和谐共振的基础,也是民众和时代和谐一致的保证。同时,应将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我们既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道,为政者、为长者、为师者、为艺者要带头垂范,而不是蜻蜓点水或口惠而实不至,特别要和“三俗”现象进行坚决斗争,坚决做到扶正祛邪,以雅俗共赏的作品去化世导俗和成风化人,惟其如此,在新时代,全社会趋良风者才会聚沙成塔,趋邪风者才会渐行渐远。 文艺繁荣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强劲内在驱动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传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以后,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了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取决于三个方面。其一,文艺创作的家底很重要。软实力的提升归根到底要靠一批高峰性的作品做支撑,只有不断创作一批划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在国家软实力传播中才具有足够的底气,而提倡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应是文艺创作的本分和底线。其二、文化价值的模式很重要。只有一批可供推广和复制的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模式,我们的文化价值传播空间就会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系、模式和价值对于软实力提升一个都不能少。其三、文化成果有魅力很重要。只有别人自觉自愿接受和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在别的文化中扎根结果,这种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魅力。为此,我们应当挖掘民族文化的魅力因素,培育时代文化的魅力指数,促进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广泛深度传播。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开启了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和文化强国的新局面,开创了文艺复兴和民族复兴合力共进的新纪元,一场建设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的新浪潮正扑面而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