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阅读推进的十年故事:如何跨越城乡与贫富的差距?
与阿甲的访谈,是在红泥巴的办公室。那一天,是北京初秋最美的晴朗日子。 不过,这一天,我们谈的不是红泥巴的过往,而是十年来,阿甲团队参与过的那些“泡在学校”的阅读推进。 十年来,阿甲及其团队,先后在某打工子弟学校、汶川地震后的汉旺帐篷学校、S阅读联盟校、H双语国际学校等,和校长们谈阅读,和老师、孩子们一起阅读……从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了阅读能够超越或者融通的力量——无论城市或乡村、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大人还是孩童。 打工子弟学校:“把书带回家” 在打工子弟学校里,教师的流动性高,常常是以学期为周期;学生的流动性也高,往往以年为周期。学校的资金极其有限,甚至于在北京的冬天,学校里是没有暖气的。 面对资金严重匮乏、教师流动性极大的严峻形势,阿甲及其团队提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组建不可能的教师队伍,不如以有限的5万元的图书馆建设,加上专业的志愿者,带领孩子进入一个较为完善的阅读环境与阅读状态。他们认为,改造学校,最重要的是改变阅读。而当时的学校,课内阅读指导有限,家庭阅读基本空白,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提供了儿童阅读的实验良田。 阿甲及其团队坚持,学校图书馆不只是面向爱读书和爱借书的孩子的。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克服总量不足,让书充分流动起来。特别是,在当时的打工子弟学校,班级书架条件有限,家庭阅读环境很差,必须通过鼓励借阅和强制借阅,让孩子长期地频繁地摸到书看到书。 每周必须借两本书,然后下周还,同时再借两本,这就是孩子们的作业。家长公益组织帮助孩子收书、借书、还书。刚开始,一些孩子说借回家的书,没地方放、没时间看。老师们说,没关系,只要你借回家就行。就这样,慢慢地,孩子们发现:这些书很好玩很好看。老师们家访的时候,给家长说的最多则是: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书桌和一盏台灯。培养孩子们借书还书借书,陆陆续续做了一年。这一年里,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借书还书借书的能力,更是通过这种途径,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了书,喜欢上了书。而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则真切感受到:有机会阅读,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帮助有多重要。 阅读改造学校,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全面地去改变学校课程结构。而是,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每个星期四下午,都空出来阅读,真正拿出时间让孩子真实地阅读。 阿甲强调:在很多学校里,大家重视读书节、班级读书会等阅读活动。但是,他认为,活动是调剂性的,可以通过活动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热情,但最重要的还是为孩子们大声朗读和组织孩子们经常持续默读。 慢慢地,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观察发现:这样一群孩子,家庭阅读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善时,通过学校图书馆图书的充分借阅,通过每周半天的阅读时间,通过渗透在各科里的阅读材料,他们开始着迷于读书,他们主动泡图书馆,他们阅读的量、学习的热情,还有对学校的黏着度大幅度增加,而对于他们的未来,无论身在哪里,这样的一个习惯和起点,无疑都是最好的。 震后的帐篷学校:“陪伴是最重要的” 2008年汶川地震,阿甲、萝卜探长、熊亮等,在汉旺搭起帐篷学校,前前后后一个月的时间。人们常说“21天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阿甲说,他们恰好有一个月的时间,亲历了改变一群孩子的阅读的力量。 那一次,他们带去的主要是三种书,一是有画的书,包括图画书和漫画书,他们认为漫画书也是“入门”工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且在不知不觉中扩充了阅读量、识字量;二是文字类的文学书,包括童话和小说等;三是非虚构类的知识性读物,这是考虑到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确实就喜欢百科类的读物而非文学作品,这也是阅读的一个大类。 那一次,他们采取的是阅览室模式。那些原本成天在废墟上跑来跑去的孩子们,被帐篷阅览室里的图画书迷住了。高峰的时候,村子里差不多有100多个孩子聚在这里看书,后来有了电、有了电视、有了网络,剩下的稳定“死党”也有40多个。这些孩子,有些早晨6点半或7点,天没亮就来,天黑了才走,考虑到志愿者们也要休息,老师们只能跟他们约定“晚点来,早点走”。 阿甲一再强调:阅读,要有一定量的书、充分的时间和指导的人。一要有适当的书、足够量的书和能够流通的书(相对量);二是有在校阅读时间;三是有能力指导的人,这个人要有童书的素养,知道足够丰富的书,要有阅读的素养,知道儿童阅读应该怎么去做。这些元素可控的时候,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也就具备了。 对于教师来说,还要做可控的事情,比如说某本小说,教师带着孩子们在学校里读一部分,剩下的,孩子们通常会忍不住在家接着读。在校阅读时间越长,在家阅读时间越长,它们是呈正比的。 在讲到这所帐篷学校的时候,阿甲说得最多其实是:他们(孩子们)需要有人陪伴,阅读是最有效的模式。 S阅读联盟校:基于评估的阅读指导 2009年,在陈一心基金的支持下,阿甲及其团队开始介入S校联盟的阅读推进工作。该联盟校最初的理想是:由孩子决定读什么书。于是,召集家长和孩子列书目,然后把这些书放在走廊书架上,让孩子随时可以触摸到这些书。 但是,一年半后,团队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当多的家长老师孩子,对童书几乎一无所知。所以,阿甲及其团队,从帮助他们建立书目开始。阿甲强调:这种情况下,一定是从有经验有能力的成年人开始,我们推荐给他们看了《夏洛的网》,他们才有可能会去找E·B怀特的其他书;推荐他们看了《疯狂星期二》,他们才有可能去找大卫·威斯纳的其他图画书来看。 特别神奇的是,不到一个学期,学校掀起了读图画书的热潮。 阿甲及其团队建了一个评估表,拜访每一个学校,都会有一个评估,主要评价元素有书、人、时间和场所。 其中,对“书”的调查,主要考量:书的品种(品种适度否/比例适中否)、书的数量(适读书数量/人均数量)和书的利用状况(利用方式和利用效果);对“人”的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校长(关注度)、校级主管(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图书馆员(专业程度/重要程度)、阅读教师(专业程度/认同程度)和学生(自在程度);对“时间”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借阅时间(规定借阅/自由借阅)、日常时间(有阅读课否/每日固定时间)、专门活动(周期或频率/有何效果)和在家时间(推荐与互动/反馈状况)等。 通过调查评估,团队把这十几所联盟校重新进行了定位,基本分为:各方面比较空白的基础型学校,基本达标的标准型学校,还有相对较为成熟的示范型学校,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方案与推进措施。比如,作为基础型学校的J村小,采取的举措是尽快配备适宜的图书,并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对于标准型学校,则在继续补充适宜图书的前提下,促进图书的充分流通,同时帮助那些有热情但专业能力欠佳的老师提升素养;对于示范型学校,则是通过学校的小课题,把实践层面的阅读推进与研究结合,进一步提升阅读的品质。 无论出于哪个评估水平的学校,团队坚持给出的建议是:确保学生在校的有效阅读时间。譬如,除了早晨的大声读外,下午第一节课前的过渡时间,为了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要确保10到15分钟的持续默读,这样,再加上阅读课、学科阅读,每天孩子们在校自己大声读、持续默读和听别人大声读的时间至少是40分钟的有效时间。 同时,团队建议把阅读渗透到多学科中,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专属。应该说,在2010至2012年间,这样的理念与探索,还是走在前列的。 H双语学校:“阅读激发母语学习” 在双语学校(或国际学校)的双语教育体系下,中国孩子的母语学习怎么办?以前,人们最担心的是外语学习的质量。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发现:在双语教育体系下,外语的教学法和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完整。对于一所国际学校来说,只要有比较好的管理者和资金支持,师资通常不是问题。学生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都是较容易提升的。 与此同时,问题却出现了。这群孩子的中文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大幅度衰减。当四五年级的他们能读英文版《哈利·波特》的时候,他们不再读中文书,对中文的学习热情降到冰点。这些孩子的中文听说流利,但读写成问题。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团队可以做什么,可以实现什么——带着问题,阿甲团队2011年进入这个领域。 H双语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中文。用中文教学的,主要是语文课和低年级的数学课。其他课程一律是外文教学。双语学校的中文老师地位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大。对于语文教学,老师们大多也是仍旧照搬过去语文教学的方法,学习传统的课文,抄写字词,做语文习题,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阿甲团队坚信:唯有阅读可以解决那些问题。老师们每天上课拿出10分钟时间,给孩子讲图画书,然后把图画书留在班里,并在班里放一些《蓝精灵》《丁丁历险记》那样的漫画。同时,让老师们做记录:今天读了哪本书?读了几分钟?一个学期结束后,老师发现:孩子们不知不觉认识了一大堆字。有位老师说,她班里的30本“蓝精灵”,都快被翻烂了。 “我们是怎样学会中文的?”从识字来看,大部分的字词,不是一个一个学会的,而是在不断地看到、读到、接触到的环境中学习的。H双语学校的孩子,实验的第一个学期,低年级每人至少读了70多本图画书,信息量、容量是很大的。比如,《丁丁历险记》全套,字数在20万字以上。这与只教二三十篇课文的信息量,差异很大。阿甲强调,从图画书和漫画书的阅读入手,可以快速突破中文入门关。在读什么和持续地读下去以后,面临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这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阅读成为学校制度性、日常性、习惯性的事情,而不是活动性的、临时性的事情。老师们也不用被动地去记录每天学生的阅读时间与阅读数量。学生们的中文阅读变成了主动又自在的事情。对于双语学校的孩子们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了解外国文化,更要生根在母语及其文化里。 而对于H双语学校的中文老师们而言,最大的变化,是项目组进驻之前,基本上两年一大换,但是,有了阅读推进以后,百分之七十的中文老师跟着一做就是七年。通过阅读,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自己也感受着阅读的乐趣与成就。 (本文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