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剧照 《晚安妈妈》剧照 《谷文昌》剧照 《偶然·徐志摩》剧照 《关于无的演讲》剧照 不辜负好戏,不虚度光阴。每年的艺术节,难得一见的好戏及其所带来的观念碰撞,足以让戏剧走出方寸之间,变身为一种充实的生活。不久前,被誉为“世界实验戏剧灯塔式人物”的美国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受邀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关于无的演讲》作为本次艺术节第一个登场的话剧完成了它的最后一场演出。当“摹仿”和“情节”还被我们视为戏剧作品最基本的要素时,威尔逊的剧场恰恰提示了我们对当代戏剧的扁平认知。而本次艺术节后半段,另一位剧场界的大师级人物彼得·布鲁克携新作《战场》而来,这是他对世界文学史最长诗歌《摩诃婆罗多》的第三度创作。 在本届艺术节舞台上,精彩更属于好几部讴歌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作品,比如国家话剧院的《谷文昌》、武汉人艺的《董必武》、宁波演艺集团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以及弘扬民族正气的作品,如天津人艺的《天下粮田》等。据统计,随着近年来国内优秀原创剧目品质的提升,今年艺术节原创话剧已超参演节目总数的半壁江山。这些讲述中国故事的原创新作,正在通过艺术节平台与朋友圈,带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九旬高龄的他,是剧场艺术保持持久生命力的象征 继 《外套》 《惊奇的山谷》 之后,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第三部作品 《战场》 在今秋造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开演的消息,早早就在戏剧圈内传开了。大师所引发的轰动效应,导致该剧一早就已一票难求。 九旬高龄的彼得·布鲁克是“空的空间”戏剧学派的创始人和举世闻名的导演。1970年代后期,在西方实验戏剧浪潮几乎走到山穷水尽之时,彼得·布鲁克的探索之帆却开启了当代戏剧无限广阔的新旅。 美国评论家玛格丽特·克劳登与彼得·布鲁克有30年友谊,出版了《彼得·布鲁克访谈录:1970—2000》一书,该书翻译引进国内,并与《空的空间》一样,几乎成了每一个戏剧从业者和热爱者的案头卷本。在这本透射布鲁克创作历程和思想轨迹的著作中,便记录了彼得·布鲁克里程碑式作品 《摩诃婆罗多》演出了九个小时的盛况。正是它将布鲁克那种万花筒式的想象力、变革力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该剧改编自同名印度史诗。用梵语写成的《摩诃婆罗多》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歌,长度是 《圣经》 的15倍,完成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之间,由18卷、9万行对句组成。彼得·布鲁克为创排此剧艰辛不辍地准备了10年,除编导等主创人员之外,剧组还包括了来自16个国家的21名演员和6名现场演奏东方、非洲乐器的音乐家。他们都多次去过印度,深入研究过印度的典籍、服装、艺术和音乐。 然而,布鲁克的 《摩诃婆罗多》所讲述的故事,又远不止这部同名印度史诗。它还交织着西方玫瑰战争和《诸神的黄昏》 的故事片断。1985年8月,该剧在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上首演,随即享誉全球。许多著名导演直接或间接地受教于该剧,比如戏剧导演赖声川,便称他九小时的长剧《如梦之梦》 的创作,直接受到了布鲁克 《摩诃婆罗多》 的影响。至今,评论界仍将 《摩诃婆罗多》 视为彼得·布鲁克的顶峰之作———尽管他的创作之路,在最伟大的戏剧和最两难的境遇里,仍在令人无法预料地不断延伸。在晚年,他还在用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证明着最高能级的戏剧能够抵达哲学,却不等于哲学,戏剧需要经由鲜明多姿的艺术形式来托付与攀升。 此次艺术节期间上演的 《战场》 根据九小时的 《摩诃婆罗多》 改编。不是全本,而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再度进行创作,成为只有70分钟的新作。这是 《摩诃婆罗多》 的最后一章,戏剧视角的展开在俱卢家族两兄弟的最后一场战役结束后。 全剧通过三个寓言,一个预言,对人的“本性”及人的“选择”作出发问。正如玛格丽特·克劳登所说:“布鲁克早已成了剧场艺术保持持久生命力的一个象征,他向世人表明,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只要他有勇气,目的纯洁,坚信艺术的价值,他就能抵达怎样的远方。” 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作品《战场》 通过三个寓言,一个预言,对人的“本性”及人的“选择”作出发问。 他用朴实和本真再现人民公仆波澜壮阔的一生 由冯静编剧,青年导演白皓天执导,著名演员辛柏青领衔主演的国家话剧院作品《谷文昌》,毫无疑问是一部相当有质量的现实题材主旋律佳作。 该剧以倒叙的手法,回溯福建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传奇波澜的一生。全剧讲述了谷文昌带领群众植树筑堤、战胜风沙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再现了他的担当精神与公仆情怀。舞台上的谷文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娓娓道来中实现了现实主义戏剧品格的升华。 谷文昌是河南省林县人,1954年至1964年期间任中共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在艰难的条件下,谷文昌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廉洁奉公,“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当代如何重温并塑造一个半个世纪前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编剧冯静颇有感触。 据她介绍,为了展现谷文昌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又能引起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剧本先后经过19次修改。在试演后,又进一步在人物性格和情感深化方面作出大幅调整,加入了大量谷文昌与妻子史英萍的感情与生活戏份,强化了谷文昌与搭档———县长吕志远间的情感冲突,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敢于担当的人。 剧组先后两次前往东山县进行采风,沿着谷文昌同志当年工作和生活的足迹,感受其精神,积累素材。导演白皓天认为:“只有深入生活开展创作,才能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辛柏青塑造了一个与自己以往舞台形象相去甚远的角色。据他透露,他看了关于谷文昌的报告文学,深受触动。采风的经历激发了剧组极强的创造力,排练中大家每天都在不断丰富着剧本。每晚的演出,几乎都有临时“蹦”出来的台词,几个年轻演员都说:“演这个戏,必须百分百专注。” 同样亮相原创话剧单元的,还有天津人艺带来的《天下粮田》。该剧讲述清乾隆十年,乾隆采纳了户部尚书刘统勋的建议,派近卫军奔赴十八省市捕捉田鸟,试图通过检验田鸟腹中食物解开天下粮田之谜。一场“金殿验鸟”暴露了当时良田萎缩、粮仓空匮的危机。刘统勋临危受命,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保住了耕地与粮食安全,确保了乾隆盛世的开局。 很多人还记得十多年前,一部历史大戏《天下粮仓》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天津人艺带来的这部话剧,正是由《天下粮仓》原作者高锋执笔。虽是同一位作者、同一位主角,按当下时髦的话说可以算是大IP,但40集的电视剧和2个多小时的舞台剧,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形式也有着天壤之别。 舞台上的谷文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娓娓道来中实现了现实主义戏剧品格的升华。 他的响亮名声,来自打破审美经验的视觉奇观 他曾经在舞台上沉默了七个小时;他的一出歌剧长达四个半小时,节奏奇慢还没有中场休息;他曾经让Lady Gaga扮成名画《马拉之死》的样子一动不动在浴缸里躺了11个小时……如果了解罗伯特·威尔逊的“前科”,或许,上海观众对他开场15分钟一言不发、之后用极其缓慢的速度反复朗读同一段台词就不会那么错愕。 当这位75岁的老人第一次登上上海大剧院舞台的时候,台下满心期待的看客有人被细腻的表演感动,有人则被冗长的沉默送入梦乡…… 他在西方剧坛的名声响亮,他那句“美丽的落日就是落日,还要叫它讲出故事吗?”足以概括他“反对阐释”的剧场观念。是日当晚7点半,演出本应开始,但观众还排着长队在等待检票,原因是罗伯特·威尔逊还没准备好。临近7:45,观众被允许进场,在舞台上端坐的大师眼前鱼贯而入,7:50,《一场关于无的演讲》正式开演,而等待观众的是一段长达15分钟的金属轰鸣声,声音淹没了观众的咳嗽和议论,还有渐起的躁动。罗伯特·威尔逊像是长在了椅子上面,慢慢地以这种近乎于静态的表演,在舞台上延伸出了一种莫名的张力。 这样的局面,在罗伯特·威尔逊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在与贝克特相遇的那部戏里,他让整个舞台沉默了七个小时。1971年,罗伯特·威尔逊首次登台欧洲,在法国南锡的世界戏剧节上,他把自己的两部戏《弗洛伊德的生平与时代》和《聋人一瞥》组合成了一出长达七小时的“默剧”。观众席里坐着诗人路易·阿拉贡、剧作家尤金·尤涅斯库、画家马克斯·恩斯特、导演彼得·布鲁克、法国前总统的遗孀蓬皮杜夫人、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还有荒诞派戏剧最重要的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等待戈多》。当时,贝克特便向威尔逊发出了邀请,认为他非常适合导演自己的剧作。 《关于无的演讲》改编自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作家约翰·米尔顿·凯奇的同名著作。罗伯特·威尔逊自导自演了这部戏剧。在西方戏剧界,罗伯特·威尔逊的舞台剧被认为是打破审美经验的视觉奇观,譬如在传统戏剧创作中,舞台上的视觉元素往往服务于剧本,而他的创作手法则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画出包括舞台、灯光等内容的视觉执行,之后加入音乐,最后才是文本。他作品中的视觉和静默是他独特的标签,在日前举行的艺术节论坛上,这位导演再一次在发言前静默三分钟。对于如何解读他的戏剧,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 首先画出包括舞台、灯光等内容的视觉执行,之后加入音乐,最后才是文本。罗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视觉和静默是他独特的标签。 相关链接 跨界舞台剧的影视演员 辛柏青:《谷文昌》中饰演谷文昌 辛柏青在荧屏上早已走红多年,但为不少观众津津乐道的则是他作为国家话剧院第一小生,在舞台上所塑造的多个性格迥异的角色。这次,他带来的是一个他从来没演出过的优秀共产党人形象。每次进排练厅,辛柏青都对自己“约法三章”。他表示,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只有把小的细节做真实,才可能让观众看到传神又亲切、平凡又崇高的县委书记的英雄形象。 在演出中,辛柏青饰演的谷文昌会跟乡亲们逗乐,也会跟妻子耍贫,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有场戏,谷文昌不但把家里的粮食全分给了老百姓,还把与老婆结婚的衣服送给了村民,这让老婆很生气。为了哄老婆,他只得嬉皮笑脸地求饶,一个小举动让这个人物鲜活、有温度。 马浚伟: 《偶然·徐志摩》中饰演徐志摩本次艺术节参演剧目《偶然·徐志摩》是香港艺人马浚伟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舞台剧,去年首演于香港并引起轰动。马浚伟1993年以歌手身份入行,其后获TVB邀约参演了包括 《鹿鼎记》《秀才爱上兵》《帝女花》《洛神》《蒲松龄》《守业者》 在内的多部电视剧,因每每参演的剧集都有不俗收视,因此多年来都有“收视福将”之称。 在做演员的同时,马浚伟长期致力于推广中国现代文学,制作了以文学名人或名著为蓝本的舞台剧系列。除了自编自导和自演,他还在《偶然·徐志摩》中亲自演唱了为该剧专门创作的主题曲《偶然》及插曲《再别康桥》。 早在十多年前,马浚伟便已在舞台剧 《王子复仇记》中小试牛刀。谈及为何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作 《偶然》 作为剧名,马浚伟坦陈,《偶然》这首歌,是从小听到大的,只是当时年纪小,搞不懂“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表达的究竟是什么。长大后,知道了《再别康桥》,知道了徐志摩。不经意间,他发现《偶然》这首歌用的就是徐志摩的诗作,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吴京安:《天下粮田》中饰演刘统勋 在天津人艺带来的大型原创历史剧《天下粮田》中,男一号“刘统勋”的扮演者是演员吴京安。在同名电视剧中,扮演这一角色的同样是他。先后在电视剧和话剧中扮演同一角色,吴京安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舞台上,他将自己与人物的情感共振,演绎得丝丝入扣。让吴京安高兴的是,能带给观众比电视剧更直观更有冲击力的舞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