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迎接新时代文学艺术的美好未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一点体会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中国艺术报 董学文 参加讨论


    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通篇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对我国历史方位做出科学判断,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阐明其基本方略,描绘出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的关系是什么?换句话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我国文艺的指导意义表现在哪里?这是我学习十九大精神时努力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深入全面的论述。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深入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各个局部的理论。无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包括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等等。正是这些子系统的有机综合,才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结构体系。
    当然,在这些系统中,我们还可做进一步的细致区分。譬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例,就还可以从中区分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思想等。
    如果这个分析是能够成立的,那么就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彼此呼应、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记得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曾这样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倘若用这个见解来加以判断,那么就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全吻合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特质和特点的。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是习近平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一来,也就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决定了它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发展繁荣息息相关。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可以简称习近平文艺思想,它由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经验凝结而成,是在文艺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升华产生的。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各个论点都是从现实需求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切与期盼中催生和提炼出来的。无论是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文艺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还是文艺与理想信念、文艺与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无论是文艺的内容和形式、风格与创新、文艺的价值观,还是作家的创作状态、文艺家的道德情操、素养感情;无论是文艺批评的标准和态度、文体与网络传播方式,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关系、队伍建设和党的领导,总之,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进入新时代后,都需注入新的因素,形成新的特点。习近平文艺思想辩证地抓住了这个焦点,并有的放矢地层层加以展开,不仅创造出许多新鲜的文论话语,而且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这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
    同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点阐述文艺方向、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相比,同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通过提“几点希望”方式着重强调作家艺术家应如何搞好文艺创作相比,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谈文艺的部分既钩玄提要、提纲挈领地浓缩了这两个讲话的精神,又相对集中而简明地阐述了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责任、使命、重托和要求。报告说,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要“提倡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这样几个层面,就让我们进一步领会到今后如何推动文艺繁荣兴盛的方略与信心。
    这里,我们尤其要领会坚持“三精”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 、“提升文艺原创力” 、抵制“三俗” 、加强“队伍建设”等这些关键词和重要命题的深层意涵,领会它对推动社会主义文艺走向“繁荣兴盛”的巨大意义。可以说,这是文艺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是指引中国社会主义文艺迈向新辉煌的指针。它不仅确立了我国文艺在全球文化和文艺版图中独有的个性与位置,确立了我国文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国文艺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提出了愿景与希望。
    三
    十九大报告对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的论述,令人振奋鼓舞,令人充满豪情。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是迈向伟大强国的时代,是戮力同心实现复兴梦想的时代,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这个时代,必然要求文艺跟上历史前行的脚步,感知时代前行的脉搏,必然要求文艺也要强起来,也要有与时代相匹配的新作为和新气象。几千年的人类文艺史告诉我们,深刻、生动而审美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乃是古往今来一切带有人民性的文艺创作最可宝贵的性格和传统。既然新时代搭建了新舞台,那么新时代文艺就要展现新的风姿与精彩。文艺“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这条规律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来说,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无数的事实和经验都表明,认识时代属性和特征,对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时代不仅是文艺创作的底色和背景,更是文艺描绘反映的对象和内容;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捕捉时代的脉息,创作主体才能赋予作品以思想和认识的高度,也才能助推文艺创作从“高原”攀向“高峰” 。
    习近平指出,“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殷殷期望并诚挚要求文艺家“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呼唤。由此,我们就更加看清了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的论述对于从事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极端重要性。
    可以这样说,伟大的新时代,需要并孕育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新时代,需要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去描绘和反映。作家和艺术家们只有深切地感受这个新时代,认清新时代的特质,明了新的历史方位,内心的文化自信才会坚如磐石,文艺的人民属性才会得到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才会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法才会普遍认同,呈现出的中国故事才会缤纷精彩,塑造的人物才会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只有深切地感受这个新时代,我们的文艺家们才会像弄潮儿一样扑入时代大潮的怀抱,勇敢地潜入浪峰的内部和尖顶,探幽寻秘,随时代而行,接受时代波涛的冲刷与磨洗,立志成为党、祖国和人民的歌者;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文艺创作才会摆脱“小家子气” ,真正出现动人心魄、震古烁今的大气象和大格局。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得好:“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作为伟大社会变革一部分的文艺变革,同样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紧贴时代的潮动,在特定国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探索与新的创造。从这个视角观察,我们就更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社会主义文艺创新、繁荣和发展的深远意义。
    如何认识时代,如何反映时代,能够表达出多少时代的精神和内涵,这是评判文艺家和文艺作品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时代感的获得是文艺家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崭新的时代前景令人期许,奋进的历史征程倍觉荣光。在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要高举起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旗帜,努力拼搏,埋头苦干,杜绝浅薄,远离庸俗,激浊扬清,以具有生活广度、思想高度、艺术力度的作品回馈时代;我们“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迎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美好明天。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