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马季:时代的文学基因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马季 参加讨论


    文学待有新人出,缘于世界永远在变化。但文学本身是有生命的,而且会有基因传播,文化谱系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它建构在我们的大脑里,活跃于我们的细胞中,它从我们的欢笑和沉思中透露出来,传递出去,让别人了解我们,懂得我们。 沈从文和孙犁两位先生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但凡提到湘西,沈从文的名字自然呼之欲出,孙犁也一样,他的名字和白洋淀成为了互为印证的符号。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无论是因为工作、学习还是偶遇,在结识一个人时总会询问对方来自何处,或是从口音中猜测对方的家乡,话题往往是从乡土地理开始,然后涉及饮食习惯等。毫无疑问,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即便类似拆迁、重建,不复存在了,心里的那个地方依然故我。沈从文和孙犁作品中描述的乡土指向的正是这样两个故乡,现实的乡土和心灵的乡土。两位先生作为乡土中国的文化传承者,在20世纪天翻地覆的变化中,为我们保留了一份乡土的纯粹与安宁。重读《湘行散记·湘西》《白洋淀纪事》,吸引我们的不只是湘西人物和白洋淀景致,更是其中散发的气息,渐行渐远的乡土中国,活在了那一片气韵生动的文字当中。 当代作家陈建功曾以《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等作品享誉文坛,新近出版的散文集《默默且当歌》则以亲情、友情和地方文化为源头抒写了积淀在心头的往事。他写父亲、母亲,也写女儿,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父女关系中,我们看到了时代打在三代人身上的烙印,看到了中国人从亲情出发形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还记述了一批师友和工友,如吴组缃、艾芜、严文井、冯牧、沈从文、吴祖光、浩然、刘厚明、于是之、汪曾祺、施咸荣、史铁生等,这些命运各异的文艺名家,其性格趣味在他笔下跃然纸上。陈建功身为前辈、领导为人之谦和,我也是多有感受,那一句“更期待,这世界,小心翼翼地待每一个人”的确是他的心声。
    《我循着火光而来》是张悦然最新出版的小说集。诸多女作家均以犀利的目光审视着她们观察的社会目标,不管是由己及人,还是冷静旁观,同样呈现的是复杂的情感与敏锐的心理活动。对于节奏的把控可以看出一个作家的写作自信,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若能在片刻中领悟周遭的变换,并能从容不迫地准确表达,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这正是阅读一些女作家作品之后给我留下的共同感受。我还在她们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新时代,感受到了时代变换中文学坚守的东西,人的情感方式与处世哲学,那或许就是中国文学的基因,也是时代的文学基因。她们都很慢,所以我能看得更清楚一些,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