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了宏大强烈的责任感,能够不怕犯错误,勇于实践,他的成长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成长路上有许多迷途,有许多诱惑,有许多陷阱。怎样抵御诱惑,避开陷阱,少走弯路,这是今天我想与诸位探讨的。 一、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可以说,年轻人都渴望成长。但是,究竟成长为什么人呢?当今这个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许多人都把成长理解为赚大钱,当大富翁,而且最好轻轻松松赚大钱,最好一夜暴富。其实,这都是些想象。那些富翁自己知道,自己其实真是除了钱一无所有,而且还天天提心吊胆,防着周围每一个人骗他、坑他。来路不正的钱,来得快,去得快。既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一夜暴落。平日里,被人指指点点称作“暴发户”。一个人没有修养、没有知识、没有内涵,只有钱,这样的人很容易被叫“暴发户”。 所以,许多人希望成长为一个有内涵的人。身处逆境,接受锻炼,克服困难,乐在其中。身处顺境,心忧天下,兼济苍生,乐在其中。为什么能做到时时坦荡,身心和谐,且有能力造福社会呢?因为这样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不但拥有常人所有的知识,而且还拥有常人所少有的智慧,有强烈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崇高的道义追求。提炼一下就是五个关键词汇:知识,智慧,责任,意志,道义。 1、知识 这是世界各国的现代学校里都要学的东西,是西方文明的主要内容所在。西方人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确必不可少。现代与古代的主要差别就在“知识”二字上。有了知识,就可以普及技术,普及技术产品。 但是,光有知识够不够?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有知识有可能是会走的书架、移动的书柜。知识的典型状态是百科全书。但是,知识有很大局限性。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无穷无尽,分门别类,而且不停地在更新当中。一个人如果天天学知识,这一辈子、哪怕一百辈子都学不完。而且,学了这些知识,过些时间,因为科学技术的进展,你的这些知识又被废掉了,又有新的知识出现了。所以,一个人没有知识,他睁不开眼睛;但是,光有知识,他将不会走路。许许多多人从我们西方式学校体系中毕业,如果专业不对口,他们将发现99%的知识都没有用。诸位可能有体会,我们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机械、电子,但是,一到日常生活中,这些课堂上学的东西似乎通通用不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都是知识无法解决的。 比如说,对一个人要不要信任?信任到几分?要不要怀疑?怀疑几分?比如说,北风凛冽的早上,要不要起来锻炼?周围人都不去,你要不要去?比如说,有人认为奢侈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哪我要不要节俭?比如说,假期到了,该怎么安排?比如说,人反正是要死的,为什么现在还要奋斗?比如说,SARS来临,你是害怕还是坦然自若?所有这些问题,知识能解决吗?喜、怒、哀、乐因何而生?爱、恨、情、仇因何而发?生、老、病、死如何面对?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知识能够处理的。这些问题每天都紧紧地纠缠着你,让你激,或兴奋,或沮丧,或悲哀,或空虚,或充实,或幸福,或伤心。知识可以告诉你如何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但无法告诉你如何赢得领导的欣赏,朋友的尊敬,异性的芳心。大家都听说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吧?知识就是那匹快马,可以让你跑得快,但是无法告诉你到哪里去。你本来以为知识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就像马能带你到目的地一样。但是,知识越多,生活中的问题反而也越来越多,痛苦也越来越深。大家都想用知识来赚钱,赢得名声,获得地位,结果是相互较量,相互怀疑,相互鄙视,两极分化,弱肉强食,经济危机,世界大战。这像不像南辕北辙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知识无法告诉你:你是谁?你真正想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放弃多久?知识无法告诉你,一个人的微笑,是这个人的友好,是这个人的开心,还是这个人已经拿定主意准备收拾你!你周围的社会现象无穷无尽,这些现象都转瞬即逝,但每一个现象背后都充满了深刻复杂的道理。有的人知识不多,却往往能够透过某些极其细小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见微知著”,从而避开危险,找到出路。有的人知识丰富,但直至危险来临的那一刻,还糊里糊涂,反应迟钝。 为什么知识处理不了这些人生与社会最深刻的问题?因为知识的定义就限制了其功能。知识是分门别类的、高度精确的、标准化的、可复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知识也是静态的、孤立的、无层次的。人生和社会都是时刻变化的、相互联系的、层次丰富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认识和处理人生、社会,知识就只能起基础性、辅助性作用,智慧将起主导性、实质性作用。 2、智慧 即使学习知识,也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即运用联想、类比、想象等“不精确、不科学、不可靠”的智慧型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学习高等数学、物理,会举一反三的,学得很快,而且越学越有兴趣。反之,靠死记硬背的,用“精确、科学、可靠”的思维方式的,就学得慢,忘得快。 但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智慧在学习、掌握知识的时候被运用,但是,学习完了知识后,智慧又被封存起来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说明,王熙凤在日常生活的无数事情中都在运用智慧。而现代教育体系则不然,智慧只是短暂地、片段地被使用。生活中无数令人烦恼的问题扑面而来,都是复杂的、变化中的、非标准化的问题,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去解决,这时候,我们常常束手无策。 当现代西方型知识体系强调“可重复、可检验”,强调“放之四海而皆准”时,智慧就被扼杀了。中国思想的精髓就倡导智慧,强调认识一个复杂的、变化中的整体世界,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相对位置,在思维方式上以不变应万变,在解决办法上以万变应对万变,既有高度原则性,又有高度灵活性;因为有高度原则性,所以,不增加后患,问题越来越少。因为有高度灵活性,所以,总能找到妥协方案。 有知识少智慧的,只能墨守成规则。有智慧少知识的,却可以开拓创新。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有智慧而无知识的一个人。这个人是贵州“老干妈辣酱”的创始人。这个创始人,人称“老干妈”,是个文盲,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切现代知识她通通没有,甚至贵阳市的地图都看不懂。但是,她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比如说,养了三个孩子,她养育得很好。比如说,卖东西,捕捉顾客的眼神,她捕捉得很到位,成功率很高。她说话应对非常让人受用,很能打动人、说服人。她自己开了个小的凉粉店,用自己调的辣酱做调料。结果,生意非常兴旺,顾客盈门。后来有一段,她的辣酱断货,顾客就不来了。从这里,老干妈就得到一个启发:人家来我店里不是吃我的凉粉,其实是来吃我店里的辣酱的,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啊!从此,她就专门制作一些辣酱放到杂货店里去卖。因为她没有上农业大学读过食品工程专业,不懂得食品卫生条例,不懂得食品检验检疫标准,所以,她的东西卖不到超市,只能卖到杂货店。没想到,杂货店里的辣酱走得非常好,相当于新产品试销成功。她就干脆开了个辣酱作坊,雇人一起剁辣椒,办辣酱厂。从1996年起到2003年,短短七年时间,她的辣酱销售额就超过13亿人民币,远销世界各国。靠什么?靠的是她的智慧。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在鼓吹新的“知识无用论”吗?难道我们都不学知识了?不。还要学知识,但是,在智慧的引导下学习知识。需要用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缺什么知识,补什么知识。这时候,你所积累的知识都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知识,是为智慧所调动、所运用的知识,是活知识。比如,爱迪生没什么文凭,积累的知识不多,但是特别愿意去琢磨、解决问题。他发明了无数东西,比如留声机,比如电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涉足众多专业领域,每每有所创造,知识不足怎么办?缺什么,补什么!静态的、可复制的知识其实很容易掌握,动态的、因境而宜的智慧却不容易掌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有智慧的人,其实随时都可以掌握某一专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但是,大学专业课教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 如果说,我们的大学教育以智慧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那可以说,1000个学生里,也许会有四、五百名学生,甚至六、七百名学生将来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出色的作用。但是,非常遗憾,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是以智慧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都是以知识积累为导向。因为,以积累知识为导向的学校就像生产流水线,容易组织、管理,教师也容易聘请、培养、考核、晋升,学生的成绩容易评定。以智慧为导向的学校,这一切都将失去标准,失去规则,全有赖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互动,智慧与智慧的激发,思想与实践的碰撞。 也就是说,为了学校容易标准化组织和管理,无数青年人的头脑被当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储存了一大堆知识,却把他们的智慧都浪费了!这是对人的潜力最隐蔽、最有效的扼杀啊!所以让我们存储一堆死知识。 未来,一个真正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学校该怎么办?也许,中小学仍然要以积累知识为主,但是,积累什么知识,怎么积累知识,也都需要重要设计。到了大学,就应该以智慧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大学后第一年,主要精力是去工厂、实验室,一是看到前人的成就,二是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理解这些问题的重大价值,用业余时间读高数、物理、化学等课程,听专家们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和教训。到二、三年级,听凭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钻研。相关的知识可列出书目,由学生自学。只要学有动力、有方向,一定比无目的的积累效果要好得多。考核怎么办?不一定有考核。学出来了,能干事了,社会自然认可。否则,就是发了文凭,还不是在街头失业?如此,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受智慧引领,成为创造性人才。所以说,知识和智慧虽然两者不可或缺,但是,智慧远远重于知识。 3、责任 那么,智慧怎么样才能开启?智慧一定是为问题而开启。你心中有问题你就会想办法解决它。比如说当你发现日光灯亮度不够,寿命不够长,你就会想办法去改进它。假如说发现马路上噪音过大,你发现一个隔音屏,这个过程也需要运用智慧,没有标准答案。这个过程需要智慧,也自然会产生智慧。不要怕自己没有文凭,或者没有专业知识,其实,只要给时间,谦虚学习,认真钻研,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所以,一个人从小可以有各种兴趣,但不会发现真问题。因此,儿童时期,少年时期,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理论上说,什么样的兴趣都应该鼓励。但是,有些兴趣可以持久,有些兴趣不易持久;有些兴趣与社会的真问题、真需要相联系,有些兴趣完全是个人偏好。比如,有人对微雕产生了兴趣,想在一粒大米上雕刻出水浒人物中的一百单八将,行不行?我成未来微雕大师行不行?我认为,实际上这样的兴趣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的兴趣不行呢?因为这样的兴趣纯粹是你个人的兴趣,纯粹是你个人的兴趣就没有人会来支持你,你可能很长时间投入进去,哪怕真的是你成了微雕大师,也没有人对你的东西有收藏的兴趣。所以什么样的兴趣才是可以持续的兴趣,持久的兴趣,能够不单是自我增强,而且社会上会越来越关注你的兴趣,支持你的兴趣。为什么要社会来关注支持我们的兴趣?道理非常简单,只有社会关注支持我们的兴趣,我们才会得到物质上的支撑,才有物质条件去支撑我们的兴趣,否则的话我倒是成了微雕大师了,但是,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啊?很可能还没有成为微雕大师之前,我先饿死了。那一粒粒雕刻着的大米,我先扔到锅里煮了吃再说。所以,一个人的兴趣一定要切合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人生中的问题,还是社会上的问题。比如说,你逐渐形成一个兴趣,你对有人为什么自杀很感兴趣。结果一来二去,你特别能帮助人消解心理上的郁结,能够让人找到生的意义。你有这个本领,逐渐就成为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智慧的人,就受社会欢迎。假如说,你不但能解决个人人生的问题,你甚至是能够去解决我们整个社会最重要的问题,那可能就会赢得整个社会的支持,那你改造社会的能量会越积越大。 概括地说,怎样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从小培养与社会问题相关的兴趣。 问题意识不但要强烈,而且要能够持久。产生持久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就像土壤,是各种各样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营养源。 我们要瞄向社会最重大的问题。只有这些最重大的问题,才迫使我们视野变得极其开阔。假如说我们只是改进日光灯,那个视野很窄,其实也比较容易成功。当你的兴趣是改善整个世界的时候,你会觉得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简直是赖蛤蟆吞天无从下口。但是,你也会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感兴趣,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越来越多人这么做的时候,各种重大的社会隐患、危机将逐渐得到梳理和解决。 这个世界上不怕做不到,还真就怕想不到。在这里,我有时候反复体会,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曾经有人说: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家一听,都觉得这句话荒唐、愚昧、不可思议!怎么能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呢?这不是说胡话吗?的确,人有多大胆,地是不会有多大产的。比如说,我就在1958年,我就希望地亩产3000斤,地能产出来吗?产不出来,你干活再好,耕耘再深,施肥再多,也产不出3000斤粮食。但是,你会想啊。你的心里有3000斤的目标,你就会动脑筋、想办法啊。比如说,袁隆平心里头就有3000斤的目标。他老想着3000斤的目标,学习生物知识,发现杂交水稻的奥秘,20年之后、30年之后,真就有3000斤产量了。 人类技术进步的过程,都是一个先想到、再做到的过程,都是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过程。比如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开始谁都怀疑,铁疙瘩怎么能上天呢?或者,木疙瘩怎么能上天呢?你这不是胡闹吗?如果莱特兄弟被这样一种眼光所束缚,我们今天满世界就不会有飞机。但是,他们在想象,在研究,在实验,怎么样能使它们飞起来。结果,飞机真就飞起来。木疙瘩飞起来了,铁疙瘩也飞起来,甚至出现了波音747,A380这种巨无霸的飞机飞在天空。猴子从来不想这些问题,所以猴子至今在树上跳来跳去,没有任何的科学技术。人不停地去想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所以人不停地创造发明。所以,当我们去设想,这个世界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精神,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时,看上去是个特别稀奇古怪的、特别宏大的、不着边际、不切实际的理想。但是你有这个理想,逐渐这个理想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呼应,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或许就真的出现一个世界政府,真的就能避免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长期的和平、繁荣与幸福。 4、意志 当然,单有责任感可能也还不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无数重大的难题。那些难题都不是你有责任感就可以解决的。这些难题老是给你挫折。你试一次,失败一次;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无数人的嘲讽挖苦,无数人的不理解,日子过得越来越困窘。有些人就会说,这些责任都是应该政府去负担的,都应该是科学家去解决的。就你这样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够担起如此巨大的责任来呢?所以放弃了吧。 那么,怎么去让自己承担起重大、困难而持久的责任呢?这就一定要靠意志。意志是什么东西?意志就是让你越挫越奋的那个东西,意志是让你不单是在5年、10年内做一件事情,甚至让你一辈子做同一件事情。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神话故事,说有一个人想得道成仙,钻到山洞里头去修炼。修炼了十年,没有任何成果。但是,他的心非常诚,就感动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派人去诱惑他。比如说派美女去诱惑他,动摇他修炼成仙的愿望;比如说用金钱去收买他,让他从山洞里头出来,就不要再修炼了。结果,太上老君发现这个人坚决不为所动,一心修炼成仙。太上老君知道了这个以后,觉得这是可造之材。然后,就去给了他两样东西。一样是木头钻子,一样是金刚石盘,让这个想得道成仙的人,用木头的钻子去钻透那个金刚石盘。大家想一想,按照我们现代物理学常识的话,别说是30年、50年就是500年、5000年,你一个木头钻子怎么能钻透金刚石盘呢?道理非常简单,金刚石和木头的硬度不一样啊。只能是金刚石盘把木头给磨短了、磨软了、磨光了,不可能是你木头钻子把石盘给钻透了。所以,觉得这是荒诞不经、胡说八道。但是,我后来一想,这事似乎还真有点意思。你们想一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那里,他们拥有什么?他们的对手国民党拥有什么?红军七、八个人,十来条枪,要地盘没有地盘,要武器没有武器,要给养没有给养;而对方是拥有百万大军的一个政权,地广千里,给养丰富,还拥有各种各样的外国援助,也还能够在舆论上控制民众。用这样七、八个人,十来条枪去和这样一个庞大的国民党政权作斗争,作较量,是不是有点像用木头钻子跟金刚石盘去较量啊?那么诸位,后来这木头钻子是真把金刚石盘给钻透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软而又软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精神、就叫意志!红军虽然装备差,给养差,地盘小,活动的回旋余地小,但是,他们拥有超人的意志,超人的精神力量。国民党虽然拥有这一切物质条件,但是,他们的精神力量不够。静态来看,是国民党强大,动态来看,20年之后,共产党就战胜了国民党。22年之后是彻底把国民党打败了。这是不是一个现代版的用木头钻子钻透金刚石盘的故事呢? 再比如说孙中山,在满清晚期,即使是晚期,满清政府拥有的各种各样装备、资源还是无穷无尽的。而孙中山拥有什么呢?只拥有自己的一腔热血,只拥有自己那种越挫越奋的意志。结果过了若干年,还真就把满清政府这个金刚石盘给钻透了。 政治家是这样,实业家也这样。我认识一个专门做陶瓷——大红釉料陶瓷——的实业家,也是一个发明家,叫尹彦征,人在长沙。用了20年的时间去研究,怎样把大红釉料涂到瓷器上,让它能够一直保持光洁鲜亮。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大红釉料最主要的弱点就是容易分解,温度上升到500度,它就开始分解,到800度,就全部分解光了。怎么让大红釉料能够耐受1300度炉温的烧烤不变色,不褪色,不分解,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尹彦真当时也没有学陶瓷,他学的是化学,钻到了这么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里头,一钻就是20年。一直钻到周围所有人都抛弃他,一直钻到他自己也觉得,似乎自己过的生活不是人过的生活。在臭气熏天的一个湖旁边去做试验,每天点了一堆蚊香在周围,因为蚊子一大群一大群地咬他。别人都放弃了,但是他坚持。结果在2000年前后,在解决了上万个技术难题后,他成功了。此后,我们就发现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瓷器,让我们这个瓷器大国增光添彩。那就是大红釉料的瓷器,特别喜庆、特别鲜亮。 可以说,如果小成就有,普通的责任感就可以了,大成就往往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做支撑,才能度过难关。 5、道义 那么,最后还需要什么?最后还要具备的一个东西叫,道义。为什么要有道义?如果一个人光有前面四个素质,但是,没有道义会怎么样?这个人他可以成功,但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道义的世界里,他会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若干架飞机来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类似像孟买的恐怖分子冲进来就开枪扫射。这个世界,当你把个人的人格上的力量,转化为现实中的物质成功,当你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财富时,当你真的不劳而获的时候,这个世界实际上很可能容不下。这将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一个缺乏道义的世界,实际上,是让所有人都恐慌不安的世界。可以说,道义这个东西,比意志的还要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力量比意志更大。因为意志只能成就你一个人,但是,道义能够成就整个世界。 谈到道义,我就想起来一句听上去特别俗的俗话,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善有善报”的说法听上去像一种麻醉剂,麻痹我们不要反抗。因为,生活中,我们分明看到无数恶人、无数坏人,他们狡诈、贪婪,他们不择手段,无恶不作,但是,他们是成功人士。他们拥有财富、拥有权力。这现实分明是“恶有善报”啊!我也同意这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只是静态正确。但是,从长远看,很可能说“善有善报”才是对的。是的,我们今天有无数成功人士,是靠坑蒙拐骗,获得了财富,获得了成功,获得了权力。但是,你再看呢?再看这个坏人继续5年、10年呢?他做的坏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至自我毁灭、自我爆炸。所以,动态来说,长时间来看,善有善报看来也是对的。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事,在同一个方向积累地去做好事,一定会赢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尊重。那时候就可以说,这样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开始往往是困窘的。后来,我就不相信,他会一直困窘下去。他并不追求物质财富,但是,物质财富也可能会跟着来。跟着来物质财富,他并不需要其中多少,广厦千栋,睡觉不过一床。他可能就只需要满足自然需要的那点物质财富就可以了,其余的都将回归社会。这样的人将会赢得整个世界的尊敬,历史的尊敬,这是不是善有善报呢? 当然,诸位可能觉得,这个说法听上去似乎是太飘渺了。我现在怎么办?现在的问题怎么解决?因为现在我就要吃饭。如果现在就要我去做善事,那谁来给我做善事呢?我是说,希望你去积累,去思考整个社会的问题,去解决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你这样做,物质财富是不足的,但是,吃饭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有人说,你这不是宣扬“吃小亏占大便宜”?我还真不是这个意思。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要劝人向善,暂时需要从“吃小亏占大便宜”入门,最后,随着你的境界的提高,慢慢的,你就没有吃亏、占便宜这么一说了。当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够成为你一生的实践,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成为你的信仰,成为你的人格,你就不会再像普通人那样斤斤计较,去考虑吃亏占便宜的事了。其实,即使是在西方,也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美德自身就是回报”。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别人的尊敬,并不需要世界的尊敬,就是因为你拥有道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的心胸就开阔,视野也就开阔,你心境就平和,身体就健康。 把这五种品质联系起来,我们就成了知识开阔、智慧丰富、责任感强、意志坚强和道义高尚的人,就成了复杂而善良的人,就成了能干而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善意的精英。相反,我们今天社会所培养的,是简单而自私的人,是斤斤计较而痛苦的人。也就是说,当今的教育体系只能培养出自私的、守规矩的平民,甚至连自私的、恶意的精英都培养不出来。自私的、恶意的精英哪里来?从恶意平民的竞争中,从恶意平民的弱肉强食中,产生恶意精英。所以,今天的大学推行的恰恰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当上大学不是为了改造社会,而是找工作谋生,你拥有的心态就是平民心态,你拥有的品质其实就是平民品质、平民人格。为什么诸位都相信制度,不相信道德呢?因为你们被培养成没有道德的人,所以,不可能相信道德,不可能相信自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因为你们只知道知识,用知识为自己谋私利,所以,你们就相信制度。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也就是说,西方文明其实还真是一个群众文明,它真不是一个精英文明。中国文明还真是一个精英文明。中国文化从来倡导说,要人皆为尧舜。尧舜何许人也?尧舜是精英啊。作家长,他是合格的,是能够让孩子崇拜的家长;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他是具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如果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他是能够以让百分之五、六十的老师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带动百分之五、六十的学生能够成为未来出色的人才。是国家领导,他能够引领整个社会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建设国家。这样的人叫尧舜。西方文明却告诉我们要放纵欲望,告诉我们要自私自利,告诉我们追求自由,只需要遵守法律就行了。这样,我们就成为各种规章制度的遵从者,而不是创造者、设计者,我们就不会处理日常生活中无数非常细致的人际关系,就不懂得如何身心健康,就失去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失去了宏大的历史感和生活的意义感。也就说,我们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地步,是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无道德的教育,因为西方教育是一种不讲道德的平民教育。 中国文化希望每个群众都成为领袖,每个群众都成为精英。这样的精英,哪怕生活窘迫,身居陋巷,他也能不为周围的冷嘲热讽所动,能够驾驭自己的欲望,是自己欲望的主人。相反,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们放纵欲望,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放纵欲望,其实就是让每个人成为自身欲望的奴隶,连自己的主都作不了。这倒是真正彻底的平民教育。 当然,这样一种知识开阔、智慧丰富、责任感强、意志坚定、道义高尚的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少儿时代,要一个人意志很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非常困难。但是,他会成长啊!到青年时期,已经可以锻炼出足够坚强的意志。人到中年,就慢慢能够将五种品质结合起来,逐渐运用自如。正如孔夫子对自身成长过程的描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也。也说是说,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他的境界就可以逐步提高。这正如爬泰山一样,每上一个台阶,都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心胸。往下看, 能看到无数人挣扎在欲望的泥沼中,往上看,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不足。这样,逐渐就会有越来越高的境界,有越来越让人景仰的品质。这是中国文化。基督教认为欲望是罪恶,一上来就让你灭掉欲望。中国文化认为,吃、穿、住、行等自然欲望是人成长的动力,自然欲望的满足也是人生圆满的一部分。小时候,青春年少需要体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需要满足自然欲望。但是,欲望一旦转化成社会欲望,转化为虚荣,这种东西无穷无尽,随时会爬到你头上来欺负你。你将被欲望所迷惑、所奴役、所欺负,忙不过来,焦虑、痛苦。因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痛苦,你就会感觉到,人生就是苦难。人与人之间因满足社会欲望,满足虚荣,满足权力欲,就起冲突、就起争斗。因此,不能放纵欲望,必须要驾驭欲望,必须否定那些社会虚荣型的欲望。中国文化相信,驾驭了欲望才能成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随着你驾驭欲望的能力越来越强,把你的全部身心都投向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改善上,你越来越觉得能够自我确认,拥有越来越强的自信,就越来越拥有一种真正的、善意精英的自我感受,这时,你就成了复杂的善良人。 二、怎样成为一个复杂的善良人? 大家可能会想,复杂的善良人,听上去确实不错。我也想当。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复杂的善良人呢?社会上有人说,人生的路有三条:红道,当官;黄道,经商;黑道,做学问。现在,红道越来越窄,黄道越来越险,黑道越来越像红道。复杂的善良人应走哪条道呢? 复杂的善良人要独辟蹊径。老子《道德经》有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光明的大道反而看上去晦暗不明,前进的道路好像是在往回走,平坦的道路似乎曲折崎岖。成为复杂的善良人,这是一条光明的大道,但看上去像是走不通的一条暗道。首先,要放下自我,不要考虑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要考虑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所虑,他们的痛苦、担忧、不满,考虑如何帮助穷人,如何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如何消除两极分化。在思考、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心性受到锻炼,不断升华,自然就成为复杂的善良人。也就是说,复杂的善良人,一定要站到弱肉强食逻辑的受害者的立场上,一定要站到被剥削阶级的立场上。只有站到这个立场上,才知道恶的破坏力有多大,才能真正确立起善良的信念,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像毛主席所说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小学生。这样,一不小心,自身就有了复杂的善良人的感受,成了善意精英。 有了解放全人类的大善,还不等于学会复杂。在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中,无论是红道、黄道还是黑道,都是追名逐利之道,都是使人堕落之道。要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坚守良知,必须相信人性之善。必须相信,即使邪恶之人,也不是一开始就邪恶的,而是在一个堕落社会中与时俱进,与世沉浮,逐渐变得邪恶的。所谓“佛眼看,人皆是佛;魔眼看,人皆是魔”,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套用基督教的话说,堕落的人无非是“迷途的羔羊”。这样,我们就有信心战胜邪恶,学会与邪恶作斗争。认识邪恶,与邪恶周旋,逐渐驾驭邪恶,引导邪恶者改邪归正。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使自身成为一个复杂的善良人。 讲到这里,有人可能警惕性很高,会问:你说这道那道,能说会道,说我现在是简单的自私,要我学会做复杂的善良人。凭什么我相信你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要走自己的路,管你说什么! 这确实是个问题。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中,这个问题是最具有杀伤力的。别说是挑选具体的职业,就是选择人生方向,也有父母的要求,亲友的劝告,还有无数种思想、学说、理论可供选择,甚至还有许许多多宗教可供选择。无数观点、思想,学说纷至沓来,都想说服我,都想争取我,我怎么办?读书,思考。进图书馆,进书店,想找一本能够说清楚人生道理的书,却发现思想很多,很复杂,说得都有道理,又都不太满意。 读着读着,越读越迷糊。慢慢的,觉得这些道理不能当饭吃。最后就出来一种逆反情绪,凭什么要向别人请教我的人生路?我行我素!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吃饭穿衣才是真的,只有金钱才是真的。马克思不是说过吗?人只有先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才能考虑其它问题吗?我现在吃饭问题还没解决,你少跟我说人生的大道理! 其实,当这位朋友这么想问题时,他已经有了一种人生的大道理,那就是吃饭哲学。他以为自己高明,保护了自己不受欺骗。其实,吃饭哲学翻译得直白一些就是“有奶便是娘”,是一种最低劣的人生哲学。与其说人生哲学,还不如说是猪生哲学,狗生哲学。到了战场上,这是叛徒哲学。到了官场上,这是贪腐哲学。到了商场上,这就是三聚氰氨哲学。到了情场上,这就是妓女哲学、嫖客哲学。到了朋友之间,这就是杀熟哲学。 怎么办?择善固执。当你认为我说的道理与你的人生体会基本一致,那就不要犹豫,择善固执。不要希望一个人在青年时期能够将未来的一切都看清楚再作选择,只要大方向正确,就要勇敢地朝前走。人生的路不是看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在比较正确的人生哲学的指引下,大胆地往前走,细心地体会,认真地生活,就一定能到人生的顶峰,欣赏到人生绮丽的风光,品味到人生香醇的美酒。就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的那样,“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那些近的地方,游人如织的地方,那其实是没有什么风景的。最绮丽的人生风光都在人生道路的深处,而且每条路的风景都各有特色。靠着路口的张望,只能永远徘徊在各条道路的路口。所谓路口的张望,就是自由主义者的选择比较。最后你是左挑挑,右选选,就是定不下来。你以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对不对?对,你可以不犯任何错误。你只要不选择,永远没有错误。但是,不选择,本身就可能是最大的错误!当今世界,人为什么变得懒惰?为什么变得迷茫?为什么变得困惑?就是因为选择得太多,无所适从,怕担责任,怕犯错误,不做选择。 我有时候想,一个人怎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事业中去?并不是他在诸多的事业当中比较了之后才做选择,常常是被人专制了一把。比如被父母,比如说被他的师傅。假如说他出生在钢琴之家,他一不小心就迷上了钢琴。如果说他出生在一个化学家家里,他一不小心、迷迷糊糊就可能迷上了化学。他没想过,物理有可能比化学更好,数学有可能比化学更好。没想过,其实材料科学是更加有诱惑力的。结果,他没有比较就钻进去了,而且形成了强烈的兴趣和自豪感。不问,就能出成就。一问,一比较,就心旌荡漾,就动摇,就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一事无成。 从这里,我甚至在体会中国古代培养学徒的制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比如说,我是一个石匠,我专门凿卢沟桥的石狮子。我这石匠手艺高超,一块石头放在手里三下两下,一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就出来了。但,我这绝活能卖多少钱呢?不知道,也许卖不出钱,也许能卖点钱。总之,有人愿意到我这里来学习。我为了要坚定他的学习动机,我会采取这么一些步骤。第一是要拜师,要学徒承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其实,这就很专制,就不让你有选择。你不能跑,不能学几天再说,完了再去学油漆匠;不行,再去学木匠。拜了师,就教你吗?不教。干什么?端茶倒水,搬石料,扛石块,收拾工具,就不让你学凿狮子的手艺。越不让徒弟学,徒弟就越好奇,他就越想偷技术。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书要借来看,才看得快,看得认真。菜要偷来吃,那才是新鲜的,才是好吃的。手艺也是这样,别人越不让你学,你越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神秘感,才会想方设法去学。等到三年之后,师傅再教你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外围的技术你都学到了,最核心的技术学不到。这时候,师傅一点拔,“啪”这个通道就打开了,手艺就到家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叫“启发式教育”,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像一个水库蓄满了水,闸门一打开,一股洪水就出来了。你们看,洪水的冲击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一旦人的兴趣集中起来,调动起来,他学习的进度就非常快。假如说没有这道大坝拦住你呢?结果就是细水长流,没有强烈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容易去突破那些重大的难关。因此,我体会到,这可能是一套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学机制。反对者会认为,这是师傅在剥削压迫学徒,这是一个残酷折磨学徒的制度。可能是,还真就可能是的。对其中一部分学徒,他就没有这股子劲,他就学不进去。但是,确实有一部分人从这个教学机制中成长起来。 我不是要恢复古代的学徒制度,而且说我们要从中理解人才成长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往往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对某一个事业、某一个专业、某一个领域产生强烈神秘感、甚至神圣感的情况下,你才能真正学得进去,学得好。 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常常有冲突。比如说,我们上火车长途旅行,你准备在火车上怎么过?是不是准备带一本书,或者带个游戏机,或者带个MP3啊?总之,你需要消磨你在火车上的时间。假如这些东西不带呢?不带,其实是自由的。你可以东张张、西望望,你多自由啊。你拥有形式自由,你干什么都可以,但是,你会觉得那是非常无聊的。如果你带了MP3,带了一本书,你注意力集中到这本书上,或者集中到某个电影上,其实,你失去了东张张、西望望的自由。你就被那个情节所吸引,被那个故事所感动,实际上,你就被那个导演或作者专制了,你的心灵被别人所专制了。你的注意力集中了,你的头脑被导演专制了,但是,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特别有意义。人生就像是乘一辆长途火车。如果没有一个事业,没有一种信仰,没有什么东西能长久地吸引你的注意力,那么,你倒是可以东张张、西望望,但是,你会觉得百无聊赖,人生特别没有意义,时间过得特别漫长。你们看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包括伟大的科学家,他总觉得时间不够。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时间被有效的调动起来,集中精力投入到某个伟大的事业中去了,去解决某个重大问题了。 因此,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形式自由越来越少的过程,是实质自由越来越多的过程。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迷恋于形式自由了。诸位,实质自由和形式自由有非常重大的差异。我们为什么要学知识?为什么要有智慧?是为了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律。掌握世界的规律之后,你拥有的自由,那就叫实质自由,即孔夫子的“从心所欲不愈矩”的自由。 有人可能会问,客观上我们处在一个自由社会,形式自由的社会,难道我们就都不能成才? 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中,成才率就一定非常低。如果其中有一些人能够成才,常常是因为他的生活中有一些非自由主义的因素。例如,榜样崇拜。中国有一句话,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如果崇拜爱因斯坦,他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一个人如果崇拜比尔·盖茨,他可能退学去创业;一个人如果崇拜沃伦·巴菲特,他可能投身股市。假如没有榜样行不行?没有榜样,实际上很可能不行。为什么?没有榜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你有艰苦的生活历练,需要你有强大的责任感,需要你接受的是来自父母来自师傅带徒弟那套古典的制度。那没有这套制度的情况下,恐怕就需要有一个丰富的榜样,值得尊敬效仿的榜样。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年轻人,他们曾经有一个榜样的,那个榜样就是毛泽东。当然,还有其它老将、老帅。但是,毛泽东是他们学习的最崇高、最伟大的榜样。他们崇拜这个榜样,就愿意去吃苦、愿意去耐劳、愿意去又红又专。很多人后来成为国家各个领域、各个专业的栋梁之才。但是,自由主义者不高兴,他们说,你崇拜毛泽东,这不就是个人崇拜吗?个人崇拜岂不是一种封建现象吗?岂不是一种违背自由主义的现象吗?我们不能要个人崇拜。从自由主义角度,这话他们讲得振振有词,确实有道理。但是,自由主义者不知道,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上常常是需要榜样的。你什么都不崇拜,就崇拜你自己,很可能将来就一事无成。而且,对榜样不达到崇拜地步,就学得不深、不透,不足以帮助你克服成长中的种种挫折。榜样是我们心灵成长的脚手架。没有这个脚手架,我们就不容易搭起心灵的高楼大厦。所以,在我看来,当今社会之所以贪婪、迷茫、堕落、苦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毛泽东这个最伟大的榜样。 榜样这个东西,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还有一个更加难听的名字,就叫“心灵专制”。我看,大家不要听这个词就害怕:我不要心灵专制,我要自由的心灵!实际上人的心灵是需要专制的。就像我刚才讲,比如说,看琼瑶的小说,你不就是在接受琼瑶的心灵专制吗?一个不受任何思想引导的,没有受任何心灵专制成分的人, 是什么人?是白痴啊,是文盲啊!其实,自由主义者所设计的小学、中学、大学教材的体系,在干什么?难道不是同样在进行心灵专制吗?只让人学知识,不教人以智慧,不给人以价值观的引导,难道这本身不是一种让人一事无成的心灵专制吗?一些涉世不深的人,一听心灵专制这个词,就害怕得发抖。一听说我的头脑当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就吓得不得了。实际上,人的思想、人的头脑天生就是跑马场的。跑的马越多,你就越来越能发现,马和马不一样,然后,你越来越有自己的智慧,越来越能够成为自己跑马场的主人。想不被人跑马吗?不被人跑马的头脑,那是猴子的头脑,是猪的头脑。 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让我们成就大气人生、和谐人生的思想。没有这种思想,作为个人,作为社会,作为国家,都将冲突不断,痛苦不堪。在这一问题上,我和自由主义者有根本的分歧。我特别强调思想的作用,特别强调价值观的作用。我就不相信,一个人自发的选择能够选择到一种人类经过千百年探索才形成的精神进化上去。纯粹自由、自发的探索,意味着你每次都回到起点,回到原始社会。你一个人想通过切身感受、实践,拥有人家5000年探索所形成的智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学习、要借鉴,需要好的思想,需要好的价值,需要好的引导。 所以,当自由主义者说,不需要引导的时候,不要任何强制的时候,不需要任何道德自律时,实际上,我们的心灵就特别容易被魔鬼所诱惑,特别容易被欲望所牵制,让欲望成为我们的主人。最后,我们就一定是被欲望所专制。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或者你拥有实质自由,能够统治你的欲望;或者你被欲望统治,拥有形式自由。被欲望统治就是你被欲望专制,统治欲望你是对欲望进行了专制,选哪个?诸位要考虑好。 在这个意义上,我进一步在思考,现代社会拥有巨大的教育能力,教育潜力。退回到2500年以年,孔夫子讲话,只有周围的几个人听。72贤人,3000门徒,那是许多年时间,反复教育积累起来的。但是,如果让孔夫子拥有电视台、电台、报纸、互联网,一种好的、能够让人身体力行的思想,将可能比较迅速地普及到大部分人。如果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体系重新设计,不仅是传授西方型的知识,而且是传授东方型的智慧,还激励人的责任感,坚定人的意志,弘扬崇高的道义,那么,这个社会至少有10%的人将成长为复杂的善良人。那样,我们这个社会该有多好啊! 但是,这个巨大的技术潜力,我们没有用好。我们在干什么?利用这个威力巨大的传播技术,在往人头脑里头灌僵化的、静态的知识教条,灌输一种鼓励静止、孤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前段时间,有个名牌大学的网上主页被黑客黑了。黑客借该校校长之名在主页上留下了这么一句话:现在的大学都在往学生头脑里灌屎。这话当然是偏激了,当然是过分了。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出了校门,学生连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灌屎又有多少区别呢?我们的学生是足够可怜的。他们不知道,其实世界上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教学理念、模式,可以有另一种人生观、世界观。这就是自由主义对全世界学生实施的心灵专制。 综合起来,怎样成长为一个复杂的善良人?第一,是择善固执,选定目标不放松。第二,排除自由主义思想的干扰,崇拜我们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毛泽东。读毛泽东的书,看《恰同学少年》,上乌有之乡网,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命运,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成长。 不走寻常路! 2008年12月初演讲 2009年1月2日修订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