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傅明善:近百年来陆游研究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傅明善 参加讨论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时金人入侵,南宋王朝采取妥协苟 安的基本国策,而陆游笔下众多“寄意恢复”的诗篇充满了爱国的激情,鼓舞了无数的爱国 志士,后人赞为“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见《饮冰室文集》卷四十五 下)。陆游存诗不下万首,为古代作诗最富的诗人之一,且其诗雄浑奔放,明快流畅,能博 采众长,而又独出机杼,在宋诗中为自树一帜之大家。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又《渭南 文集》五十卷(包括《天彭牡丹谱》及致语一卷,《入蜀记》六卷,词二卷),《放翁逸稿》 二卷,《南唐书》十八卷,《老学庵笔记》十卷。其他尚有《家世旧闻》、《斋居记事》、 《放翁家训》、《避暑漫抄》等。其著述之丰,涉猎之广,在古代诗人中极为突出。
    自南宋时期始,就已经有人从事陆游研究,此后更是代不乏人,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参 见孔凡礼、齐治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卷》(中华书局,1962年版)。就本世纪的陆 游研究而言,前半个世纪少有深入研究的成果,除一些散见的诗话式评点之外,主要的工作 便是翻印《陆放翁全集》,有中华书局版,世界书局版,商务印书馆版。以上三种俱翻印毛 晋汲古阁本,商务所出四部丛刊本,则系影印明人华埕翻刻宋活字本。这一工作在使精校精 刊之古籍善本得以保存和传播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中华书局版无《老学庵笔记》、《家 世旧闻》、《斋居记事》等,逸稿亦不全。新中国成立之后,陆游研究成绩日著,涌现了一 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国内共出版有关陆游的图书近二十 种,其中以传记和校注本数量最多。属于传记方面的,有齐治平《陆游传论》(上海古典文 学出版社1956年版),《陆游》(中华书局1961年版),欧小牧《爱国诗人陆游》(中华书局19 61年版),曹济平《陆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郭光《陆游传》(中州书画社1982年 ),喻朝刚《陆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等;属于校注方面的,有钱仲联《剑南诗 稿 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1年版),朱东润《陆游选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游国恩、李易《陆游诗选》(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2年版),疾风《陆放翁诗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以及江苏人民出 版社《陆游诗词选析》(1980年版),陆应南《陆游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另 有若干谱牒、研究类著作,如欧小牧《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于北山《陆 游年谱》(中华书局1961年版)、朱东润《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1年版)等。其中,夏承焘 、吴熊和二先生《放翁词编年笺注》体例完备,考证赅洽,网罗宏富,价值尤高;于北山先 生的《陆游年谱》用力精勤,亦堪称赅博;而朱东润先生则以《陆游传》、《陆游选集》、 《陆游研究》三书涵盖其陆游研究的主体成果,既各有侧重,又互相连属,深入探索,时出 卓见,且文采斐然,皆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关于陆游研究的单篇学术论文,截止到1998 年底,已刊发二百余篇,涉及作家、作品等各个方面,其中赏析文章约占二分之一。纵观二 十世纪陆游研究史,虽然涉猎面甚广,但仍体现出了相对集中的几个研究热点,诸如关于陆 游家世、生平、交游的考索;关于陆游的评价,尤其是陆游晚节问题的讨论;关于《钗头凤 》词本事的争鸣;关于陆游诗词艺术的研究等。下面拟循此线索作一综述。
      一
    最早试图就陆游家世、生平、交游及创作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的是欧小牧先生,他所编撰的 《陆游年谱》草创于1942年,其后屡遭变故,数易其稿,终于在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 版。《欧谱》近十九万字,详尽地考述了陆游光辉的一生,尤详于入蜀八年的事迹。然终因 资料未备,谱中尚余诸多问题未能解决,编谱体例亦欠完备。
    1961年于北山先生的《陆游年谱》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可谓后出转精之作,资料 搜罗几近详备,行年考论亦较确凿。且简约其谱文,而详密其注文,纲目了然,互为条贯。 又在谱后附录有关资料及各家评论,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唯在陆游家世、交游等方面仍不 乏疏漏之处。
    《于谱》出版后,拾遗补阙之作时有刊出,其中为力最勤者当数孔凡礼先生。继1984年在 《文史》第21辑上刊出其力作《陆游交游录》之后,近年又发表了《陆游家世叙录》(载《 文史》1989总31辑),作为上文的续篇。自陆游高祖陆轸起,至陆游兄弟辈止,共考得四十 六人的行实、仕历,其中尤详于陆游父陆宰的生平及仕宦经历。全文内容均为《于谱》未曾 涉及者,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陆游《家世旧闻》一书之景明本(上下卷共102则),并以此与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诸本互考而得。版本足信,资料翔实,可谓 陆游家世研究之一大创获。
    汉中八个月,在陆游一生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王炎是这一时期陆游交游中的关键人 物。有鉴于此,傅璇琮、孔凡礼二先生的《陆游与王炎的汉中交游》(载《杭州师范学院学 报》95年第五期)一文,考察了陆、王的汉中交游史实,颇有助于我们对陆游这一时期及以 后有关诗篇的了解。经过对王炎和虞允文之间门户之争的周密考论,文章论定,“与王炎有 关的两篇札子是有意删去,而《山南杂诗》说坠落水中,很可能即是托词”。《诗稿》卷八 十二《初夏杂咏》其五有两句诗:“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这里拈出一个“愤”字, 强列地表现了对王炎自汉中罢归的感慨。
      二
    陆游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他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日益深入人心。然而, 对于陆游晚年之复出修史及应韩侂胄之请为作《南园记》、《阅古泉记》之事,历代多有 微词,以为陆游为求仕干禄而阿附权贵,晚节不终。此论肇始于朱熹、杨万里的误解,后代 史传、笔记、叙跋中又每有推演,以至放翁负谤近千年而不止。当然,历代文人学者亦不乏 为之申冤雪谤者,如戴表元、毛晋、吴景旭、赵翼、袁枚、林纾,直至柳亚子等都力图为陆 游讼冤。建国以来的陆游研究就此问题又发表了不少论著,先是在《欧谱》和《于谱》中就 “两记”之作及其内容进行了考辩,但尚不够深入。后又间有论文刊出,如《文学遗产增刊 》总第五辑刊出的卢荪田《爱国诗人陆游的所谓晚节问题》,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陆 游论集》所收孙恪权《试析陆游与韩侂胄的合作》,《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四期 所载施光明《陆游“不得全其晚节”说辩诬》,《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六期所载王菁、 汤梓顺《陆游撰“两记”的历史背景及事实真相》等,大略都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论辩: 一“伪学党禁”之真相;二、开禧北伐之功过及当时宋金形势之分析与人民之愿望;三、陆 游撰“两记”之事实真相与其初衷;四、陆游矢志抗金复国之立场。诸文得出基本一致的结 论:陆游一生光明磊落,晚年亦无瑕迹,所谓晚节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投降派的诬陷 。在统治阶级忘却家国之忧,沉溺于歌舞升平之时,他力主抗金,用自己的笔大声疾呼, 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他虽和朱熹有私交,但无门户之见,坚决支持韩侂胄北伐抗 金;他虽支持韩侂胄北伐,但并无任何阿附私求,无谀辞,无侈文,反映了陆游不为私情 所动,唯以抗金为重的一贯品格。陆游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人格有如光风霁月。
      三
    陆游《钗头凤》词,宋人笔记均以为感怀前妻而作,主要有陈鹄《耆旧续闻》,刘克庄《 后村诗话续集》,周密《齐东野语》,三家说法虽各有出入,但言该词本事则基本一致。建 国以来,出版了不少有关陆游的选本和研究专著,学术刊物上也刊登了许多有关《钗头凤》 词的争鸣文章,迄今为止已有三十余篇之多,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
    首先是关于《钗头凤》词之本事。现行各论著、年谱、选本多从宋人笔记之说,以为该词 为陆游与前妻邂逅于沈园时之题壁词。此说有陆诗《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 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小园已三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为证。其中关于该词作年又 分二说,大多从《齐东野语》之说,认为作于绍兴乙亥岁(1155年,陆游三十岁),《于谱》 、《欧谱》,胡云翼《宋词选》,游国恩、李易《陆游诗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 作品选》等均持此说;有人则以为陈鹄《耆旧续闻》之“辛未三月”说与作者自述更符,即 1152年,陆游二十七岁时,疾风《陆放翁诗词选》、程千帆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英华》均持 此说。此后,吴熊和先生又力主新说,认为《钗头凤》并非沈园题壁词,以词的情趣格调, 不像是写给前妻的作品,而是蜀中偶兴的冶游之作,当作于乾道九年至淳熙五年(1173—117 8)陆游寓居成都期间。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作为该词本事之源的《续闻》、《野语》二 家之说多有牴牾处,殊不足信;而提供线索最为可信的刘克庄《诗话》,则仅录《沈园》 绝句,只字未提《钗头凤》词。第二,《钗头凤》词意及词中时地与唐氏身份不合。词开头 三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以“手”、“酒”、“柳”为韵,暗合当时 流行的“凤州三出:手、酒、柳”之俗谚。尤其是围绕着“红酥手”所组成的手酒柳情调气 氛,也与唐氏身份难以调和。第三、《钗头凤》词调流行于蜀中,陆游是承蜀中新词体《撷 芳词》而另立的新名。(见吴熊和《陆游〈钗头凤〉词本事质疑》,载浙江人民出版社《文 学欣赏与评论》1982年版)此后,周本淳《陆游〈钗头凤〉主题辨析》(载《江海学刊》1985 年第六期)一文,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而陈列《陆游〈钗头凤〉本事辨》(载《广西师范学 院学报》1989年第三期)一文则表示异议,以为词中的以手、酒、柳为韵与凤州三出的“手 酒柳”纯属巧合,且陆游乾道八年(1172)春末才到南郑,秋天到大散关,最早也要到夏天才 路过凤州,与词中所写“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季节显然不能榫合。
    其次是关于陆游妻“于其母夫人为姑侄”说。陈鹄、刘克庄二家在记载陆游与前妻这段悲 欢离合情事时,讳陆妻为“先室内”某氏,连唐姓也未曾提及。至周密才第一次明言陆妻姓 唐,“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由此,“姑侄说”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八十年 代以来,学术刊物上先后刊登了许多文章,对周密“姑侄说”提出异议,严迪昌《陆游沈园 诗本事考辨》(载《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三期),施光明《唐婉非陆游表妹考》(载《杭 州师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于北山《陆游妻唐氏“于其母夫人为姑侄”说小议》(载《淮 阴师专学报》1982年第二期)、李汉超《陆游〈钗头凤〉若干问题质疑》(载《辽宁大学学报 》1982年第六期)等文,均认为周密之说缺少依据。唐闳世居山阴,而陆母为唐介之女孙, 世居江陵,唐介孙男凡三人,其中并无唐闳其人,可见陆妻与陆母虽同姓而非同宗,更非姑 侄关系。而《于谱》最后的增定本则引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04《唐内翰谏院》一 则材料,认为“既云通谱,自非亲姑侄”,应作“族姑侄”解。
      四
    关于陆游诗歌艺术的研究,基本上贯穿于近百年陆游研究之始终,且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 断深入。在这方面朱东润先生所著《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1年版)一书可谓筚路蓝缕, 开启山林之作。另有《陆游诗的转变》、《陆游的创作道路》二文(见《中国文学论集》中 华书局1983年版),就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作出了详尽论述。前文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 无疑地陆游是从江西诗派学而有得的,但他那种充满爱国主义的精神,发扬旺盛的斗争意志 ,认识现实、把握现实而又能充分反映现实的诗篇,则在入川以后才能完成他自己特有的风 格。后文则着重探讨陆游的师承关系,除了曾幾一路以外,作者特别提出梅尧臣对陆游影 响 最大。尤其是当陆游向曾幾学诗而“未有得”的方面,某种程度上说,
        
    正是从梅尧臣那些 感 触时事,激昂奋发以及叙述疾苦,忧伤沉痛的诗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于北山先生在不断订补《陆游年谱》的同时,也对陆游的创作道路作了深入探索,其《陆 游对前人作品的学习、继承和发展》一文(载《陆游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认为, 陆游的世界观和学术思想的基础在于儒家六经,旁参老、庄。诗歌艺术方面,则学习、继承 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以及淳朴自然的词句,美善刺恶的讽谕手法;学习《楚辞》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以及忠奋怨悱的爱国精神;学习乐府民歌的率性抒情,夸 张想象,语言丰缛,意境清新;吸取陶谢、王孟、高岑、李杜、白居易、梅尧臣、苏黄,直 至曾幾等历代诗人之精华,终于成就了“能自树立不因循”的一代大家。
    “中原未定,梦寐思建功业”,这正是陆游之所以成为著名爱国诗人的历史前提与心理基 础,而数量众多的纪梦诗则是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主体。郑新华《梦幻文学的一朵奇葩》( 载《文史知识》1989年第一期)一文认为,表现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是陆游纪梦诗 的主要内容。纪梦诗的第二个内容,则是对求仙访道、结交奇士等不平凡生活的描写与思慕 ,从而曲折地表现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文章还指出,丰富而瑰丽奇特的想象,构成了陆 游纪梦诗最显著的特点。而气势雄浑,场面宏伟壮观,则是其第二个艺术特点。总之,陆游 的纪梦诗作为近万首陆诗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基本主题,忧国忧民,积极用世 为感情基调的陆诗特点;另一方面,它成功地同时继承了屈原、李白以及唐代边塞诗派的艺 术风格,熔多种表现手法于一炉又能自成体系。喻朝刚《论陆游的爱国诗篇》(见陆游论集 》),胡蓉蓉《试论陆游的蜀中诗》(载《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四期),杨吉荣《陆游 南郑从军生活与诗歌创作》(载《汉中师院学报》1997年第三期)等文章也就这一方面作了有 益的探讨。
    然而,也有学者就陆游英雄主义诗歌中反应的现实与当时历史真实作了比较,认为陆游此 类诗作是以夸张的、随其主观意念而不是以生活本来面目的方式反应现实的。英雄主义诗歌 在他具有代替现实,并满足其功名欲望的补偿作用。陆游对其诗作的幻想性质又有着清醒的 自觉,从其作品中可以发现他生前便自觉地用其诗作表白或塑造夸大了的自身形象,以赢得 后世读者的崇敬。文章还指出,陆游是有意或无意地将诗歌创作混同于制造梦幻泡影,他采 用的材料不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东西,而是经过他随心所欲地意念化了的与真实相左 的现实。作者为了更完美地用艺术手段刻划自身形象,一再牺牲了生活真实。(许文军《论 陆游英雄主义诗歌的幻想性质》,载《陕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一期)
    关于陆游词的风格及创作成就,夏承焘《陆游的词》、刘遗贤《谈陆放翁和他的词》(均载 于《词学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二文已作了全面论述,近年又有不少新 的成果面世,其中邓乔彬《驿骑苏秦间——陆游词风格及成因浅探》(载《杭州大学学报》1 998年第三期)一文,就《四库全书提要》论陆游词“雄快处似东坡”的“近雅”之处作了深 入探讨与阐发。文章认为,形成陆游词近雅风格的原因,在于陆游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 的传统。但陆游词的风格在“诗人之言,终为近雅”的同时,又可见“纤丽处似淮海”的“ 词人之冶荡”的另一面。在词的“诗化”以“意志”的同时,陆游词又顺从了“缘情”的潜 势力,遂造成了半苏半秦,驿骑两家之间的面目。
    另外,从近些年所刊登的有关陆游研究论文来看,已呈现出由外在的社会历史状况之考索 走向诗歌内部艺术规律之探寻,由诗人客观行迹之考论走向诗人主观创作心态之揭示的基本 趋向。如萧瑞峰《论陆游诗的意象》(载《文学遗产》1988年第一期)一文,从文学本体研究 的立场出发,就陆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作出了深入考察,归纳为比照法、拟喻法、逆反法 等多种组合方式,并进而去探求诗人的创作手法与思维特色,以及他的诗歌艺术风格之形成 与发展。曾明《陆游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走向心灵的美学归宿》(载《西南民族学院学 报》1993年第一期)一文,则对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展作了重点考察,文章认为,从刘宋时 期的谢灵运自发钟情山水起,发展为唐代的王维自觉热爱山水,到宋代的陆游则完全是自由 亲近山水,与山水精神独往来,在自然山水之形中,发现了山水之灵。因此,山水诗发展到 了宋代,思想、艺术更加成熟,风格、体裁也更加多样,基本上找到了归宿,完成了中国古 代山水诗走向心灵的美学历程,其代表人物就是南宋的陆游。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临,古典文学研究新方法的探索与运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陆游研究 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纪元,创造出更令世人瞩目的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