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坏小子获大奖 2010年法国龚古尔奖终于被那个文坛坏小子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地图与疆域》得到。说“终于”两字是有原因的:此前,在法国文坛上叱咤风云的米歇尔•维勒贝克与该奖数度失之交臂,1998年的《基本粒子》呼声甚高,2005年的《一个岛的可能性》进入决选,但都止步于桂冠之前。 2010年9月《地图与疆域》出版后,各方都觉得这回他能赢得龚古尔奖,书评界甚至用“众望所归”一词来预测。《解放报》力赞此书为“杰作”,《世界报》认为它虽缺乏深度,但风格独特。《世界报》书评家皮埃尔•阿苏利纳在其博客上写道:“如果龚古尔评委会今年再不给他加冕,那就太说不过去了。”尽管,反对维勒贝克的人也不少。 据悉,龚古尔奖评委对他也是态度截然不同,或深爱有之,如弗朗索瓦•努里西埃(因健康原因,他已退出评委会)、米歇尔•图尼埃、爱德蒙妲•夏尔-鲁和贝尔纳•皮沃等,或厌恶至极,如塔哈尔•本•杰伦、弗朗索娃丝•马莱-若里等。有批评者特别提到了评委之一的法籍摩洛哥作家塔哈尔•本•杰伦,说他曾把《地图与疆域》斥为一堆垃圾 。或许本•杰伦因维勒贝克曾在2001年刻薄地称伊斯兰教是“最蠢的宗教”而与之结怨 。但这次颁奖会上,连本•杰伦接受采访时都说,维勒贝克的获奖是晚到的弥补,不知道是应景而谈,还是出自真心。 11月8日,龚古尔奖评委和秘书长迪迪埃•德库安站在巴黎德鲁昂餐馆门厅的楼梯上,神情庄重地宣布,2010年度龚古尔奖授予维勒贝克的小说《地图与疆域》。投票结果是七比二。空缺的一票,很多人猜测可能为本•杰伦所持。 那天,巴黎整天下雨,气温只有6度。闻讯匆匆赶来的维勒贝克,外套上还竖着风帽,以挡风雨。作家一下车,餐厅立即乱了套,记者们也不讲什么礼仪,一涌而上,把维勒贝克和主要评委围了个水泄不通。面对电视镜头谈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这名饱受争议的作家表示,“这是一种怪兮兮的感觉,但我感到很高兴”。他面无表情、语气阴沉地说,“有些人只跟着龚古尔看当代文学,法国人对文学也不是太在乎,所以这个奖的用处还是很大的。”他后来还补充说,这一次获奖并不是对谁谁的报复。 当晚,已三十年与龚古尔奖无缘的弗拉玛里翁出版社,在奥德翁剧院举行大规模庆贺酒会,很多作家到场。酒会中,维勒贝克发表了讲话,第一句就是:“我很高兴”,接着哈哈一笑,引来一片喝彩。他接下来说:“人们经常批评我穿的派克大衣,但在风雨天里,它毕竟很有用。我想,假如我不拿这个奖,在法国恐怕会有一种紧张,这谁都不希望看到。我们国家不需要它。……必须成就维勒贝克的龚古尔奖,现在此事既然已成,那我就很高兴能置身于你们这些爱我的朋友中。” 说到维勒贝克终于获奖的原因,一些评论家指出,一方面固然是作品本身不错,另一方面则是维勒贝克对龚古尔奖的态度有所转变。不久前,在加号频道电视台的采访中,他就作秀一般地表示,“我年轻时,常常买龚古尔奖作品读”。 二,情节与结构 《地图与疆域》的作品结构并不复杂,它以画家兼摄影家杰德•马丁的生活为情节主线,通过他来展现当今法国人尤其是艺术家的生活常景和美学风貌。 小说共分三部分,头尾还有小小的楔子和尾声。楔子中说到,圣诞节之前,杰德在巴黎自己冰冷的公寓中作画,画的是《达米恩•赫斯特和杰夫•昆斯瓜分艺术市场》,家中的热水锅炉坏了,天冷得很,他到处打电话让人来修,自己也搬进了旅馆住。杰德怎么也画不好昆斯的矛盾面貌,绝望中,他用刀子刺进画中赫斯特的眼睛,撕裂了画布,毁了画。怀着沮丧的心情,杰德前去他年老的父亲那里,两个人一起吃那顿一年一度的圣诞晚餐。 接着,作者在小说第一部分中回顾了杰德的成长过程。他孤独、忧郁、家境富有,从小母亲就自杀了,父亲是个建筑师,但忙于事务和生意,一直忽略对儿子的关心。杰德在寄宿学校上的中学,大学则上了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尝试摄影,在不太成功地完成了“五金零件用品”摄影系列后,他转向了地图摄影,尤其是“米其林公路图”的摄影,结果一举成名。后来,他决定转向绘画,在多年的绘画生涯里,他完成了“简单职业”系列和“名人及职业”系列,从《马肉店老板菲迪南•德雷什》一直到《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谈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一共画了64幅。 第二部分主要讲杰德事业成功后的经历,尤其是他与作家维勒贝克的关系。杰德莫名地被维勒贝克这位孤僻的文人吸引,为了让自己的个人艺术展获得成功,便请小说家为他写一份展品名录。为此,他好几次去拜访作家,先是去了两趟爱尔兰(维勒贝克当时住在那里),后又去了一趟作家在蒙塔日乡下的新居。两人相识相交后萌生友情,互诉心曲,并发现彼此有颇多共同之处:苦闷的童年,失败的婚恋,浪得的虚名。维勒贝克也信守承诺,完成了那篇评论文。为感谢维勒贝克,杰德专门为他画了一幅肖像,而且选了元旦那天给他送去。杰德不知道,他画的维勒贝克肖像竟然已达九十万欧元的高价。 通过维勒贝克和杰德的几次见面谈话,作者借他们(尤其是维勒贝克)之口发表了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的种种看法。 第三部分,从时间上看,应该是2010年代之后即将来的事情了。作者跳出以杰德为中心的叙述角度,而引入了一个侦探故事,以警长雅斯林尝试侦破名作家维勒贝克被谋杀碎尸案为过程,穿插叙述雅斯林的警察生涯。故事讲到,维勒贝克在家中被人残暴杀害,他的脑袋和宠物狗的脑袋被齐刷刷地割下,而尸体的其余部分则被切割成碎片。警方在调查中得知杰德跟死者熟悉,便请杰德来现场帮助侦破。结果杰德发现,他送给维勒贝克的那幅肖像不见了。原来,是有人在盗窃名画的同时杀死了维勒贝克。 尾声中,维勒贝克谋杀案终告侦破,所追回的维勒贝克肖像画价值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万欧元。杰德则几乎不再创作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他买掉了父母在勒兰西的房地产,搬到他祖父母在克勒兹的故居去安度余生。 三,主题和意义 小说《地图与疆域》主题鲜明,紧扣现实,擅长通过讽刺和幽默对社会进行尖锐的批判。 首先,小说描绘了当代法国乃至欧洲艺术界的面貌,尤其是艺术创作界(绘画、摄影、建筑)、文学界、评论界、艺术品市场、电视业、旅馆业、旅游业(甚至还包括警察行业)的面貌。种种新的时尚和旧的传统,以及时尚与传统之间的碰撞所引起人们对世界文明问题的思索,都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 对主人公杰德艺术生涯的描写很有代表性:杰德一开始从事颇具特色的艺术摄影,可以被认为是在追求“纯艺术”,后来便转向绘画,在经历了两个以社会为题材的绘画阶段后,挣了大钱,这两类大题材,一是“简单职业系列”,二是“企业构成系列”,颇有库尔贝和巴尔扎克的风格,应该属于社会现实主义的写照,用《地图与疆域》中那些艺术史家的话来说,就是“为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条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特别宽阔和丰富的分析色谱” 。 功成名就之后,尤其是在作家朋友维勒贝克被杀之后,杰德放弃了现实主义绘画,又转向纯艺术的摄影,这是对抽象、绝对、超现实主义的回归:“在把十来年时间毫无例外地贡献给了植物摄影之后,又回归到了对工业用品的再现”,例如移动电话、电脑键盘、办公桌电灯等,后来渐渐地,“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了那些包含有电子元件的物品上” ,如报废的电脑主板等。这又是一种转向。这些转来转去的转向,大致呈现了西方艺术的一种发展轨迹:标新立异,另辟蹊径,自我中心,等等。 当然,主人公们所经历的私生活,也属小说所要展现的内容,这些生活情节,从细节真实上和象征意味上都反映出当今西方社会的一些代表性侧面。杰德的个人生活,正是当今法国艺术家生活的一个缩影。 先说与情人的关系:杰德与马达加斯加女郎热娜薇耶芙有旧情,此女靠卖淫进入并读完艺术学院,杰德对此毫不介意,还帮她拍艳照为其网站招揽生意。后来,他绘画生涯春风得意之时,又邂逅了一位俄罗斯美人奥尔伽。奥尔伽不仅帮他连连获得艺术上的成功,而且还让他过上了一段安宁、惬意的生活。但杰德对这位女郎没有太多的“欲望”,当奥尔伽离而复返后向他示爱时,杰德似乎根本不打算主动做点什么来回应她。 相比较于维勒贝克的前几部小说,《地图与疆域》中的情色描绘已经大大缩了水。《基本粒子》中大量的性爱场景描写,在我看来就有些过于渲染了,在《一个岛的可能性》中,这种描写相对少了一些,《地图与疆域》中情色场景的缺位,大概也能说明,一方面,作家写情色已经写到了头,不愿意再继续下去了,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的色情已经泛滥得令人生腻了。 再说父子关系:杰德的父亲忙于工作,对少年杰德一直不关心,还把他送进了寄宿学校,这让少年杰德颇受心灵的伤害。后来,父亲退休后,发现自己得了直肠癌,而且病情逐年恶化,父子间又有了一种彼此很能理解的心态,但是也只是保持了平时打打电话,圣诞节一起吃上一顿一年一度的晚餐,在吃大餐的同时交流一下彼此的情况,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对往事的回顾,对艺术世界的看法。这样的父子关系,在当今的法国很有代表性,用杰德的话来说,就是“儿子是父亲的死亡这肯定没错但对祖父来说孙子是某种复活或者报复” 。最后,饱受病痛之苦的父亲选择走上了安乐死的道路。而心底里实际很挂念父亲的杰德最终也赶到了瑞士苏黎世,去安乐死机构了解详情。 另外,小说中对一些画作的描绘也很有特点,通过文字对画面的描绘,作者巧妙地再现了当今现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例如,杰德有一幅画叫《比尔•盖茨和斯蒂芬•乔布斯谈计算机的未来》描绘“微软”和“苹果”的这两位科技巨擘在美国加州一幢现代公寓中分坐于棋盘两端,比尔•盖茨陷坐在一把柳条椅子中,“身穿一条棉布裤子,一件卡其布短袖衬衣,光脚趿拉着一双人字带拖鞋。不再是当年微软公司正稳固统治世界那个时代的穿海蓝色上装的比尔•盖茨”,而乔布斯,“目光中闪亮的那样一团火焰,不仅仅是说教者和先知者的火焰,而且还是得到了儒勒•凡尔纳如此频繁地描绘的那些发明家的火焰”;大玻璃窗外“能看到一片景色美丽的牧场,一种几乎非现实的宝石绿,呈缓坡渐渐伸延到一条悬崖,并在那里连接上一片针叶林。更远处,太平洋正翻卷起无边无际的金褐色波浪” 。小说中,斯蒂芬•乔布斯本人以一百五十万欧元买下了此画。杰德说,这画的副题可叫做《帕罗奥图的对话》,而维勒贝克则认为,它应该就是《资本主义的一段简明历史》。 至于小说的题目:它涉及到语言和现实的某种关系,语言学家柯日布斯基对此有个著名比喻,“地图非疆域”,意思是,语言无论多么精确,也不能说明事物的一切,正像地图既不是也无法展现它所代表的疆域之一切。维勒贝克的书名正是脱胎于此。在小说中,曾一度热衷于米其林旅行用地图的杰德比较了阿尔萨斯某地的卫星图像和同一地区的米其林地图后,尤其被后者的美所震撼,这样说:“地图比疆域更有趣。”读者是不是也可以这样领会:作为小说的《地图与疆域》从某种程度上比当下的现实生活更概括? 四,自我虚构 维勒贝克在《地图与疆域》中引入了许多当代人物,都是有真实身份和细节描写的。尤其是,他把自己写成了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一开始在“楔子”中就被马丁父子谈论到,随后在第二部分就亲自出场,直到在第三部分中死去。读者看到的维勒贝克是一个讨厌的老酒鬼,病恹恹的,但极具批判精神,对艺术对社会均有独特的看法。他喜欢爱尔兰冬天短暂的白昼,它能使他“穿上睡衣”,“服下安眠药,然后带上一瓶葡萄酒和一本书上床去”,而春夏两季他更喜欢在泰国度过,那是旅游淡季,妓院“运行缓慢但毕竟依然开放”,“服务极佳” 。当然,这个维勒贝克既是漫画化的,又得到了精密而细致的修正。最后,作者毅然决然地把这个维勒贝克写死:他在家中被人谋杀并分尸,全法国都为他的死深切悲痛,并颂扬这位伟大的创造者:“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这里头有一种幽默、调侃的精神,作者唯有拼命地嘲笑自己,才能更好地嘲笑文学艺术界的同行。确实,维勒贝克还将众多法国文化名流以真名实姓写进书中。例如,电视新闻主播让-皮埃尔•佩尔诺成了书中的同性恋者。通过对佩尔诺私人府邸中举行的新年晚会的场景描绘,小说表现了那些上流人士的趣味和癖好,很有暴露和揭示的意味。例如,电视主持人朱利安•勒佩斯就被描写成“有着公羊般面容和胃口” ,在那里大唱黄色歌曲。 另外,维勒贝克的朋友小说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也在书中出场。作者对他比较宽容,友好,甚至可说是赞赏。他这样描写:“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以其勇敢的立场,赞同吸毒合法化,赞同男女卖淫者一种身份的创建,以其更妥帖的立场,关注无证件者,关注囚徒的生活状况,渐渐成为了2010年代的某种萨特。” 作者还借人物维勒贝克之口,直接地表达对一些人与事的看法。例如,对毕加索,他不无放肆地评论道:“毕加索很丑陋,他画出了一个丑恶地变了形的世界,因为他的灵魂是丑恶的,这就是人们可以找到的对毕加索说的一切,没有任何理由更看重他的油画展,他没有什么可带来的,他的作品中没有任何光芒,在颜色和形状的安排中,没有任何革新,总之,在毕加索的作品中绝对没有任何值得强调的东西,有的只是一种极端的愚蠢,一种淫秽的涂鸦。” 把真实人物糅进虚构故事,是当今各国小说写作的一种趋向,维勒贝克正是这样实践的。在《基本粒子》和《一个岛的可能性》中,这一“自我虚构”或曰“自我撰写”并不太明显,而在《地图与疆域》中,它已经成了一大特色。 五,抄袭吗? 有人曾指责这部小说原封不动地“复制并粘贴”了法语维基百科的内容。网络文艺杂志《Slate》法语版指出,《地图与疆域》至少有三段文字涉嫌剽窃维基百科的词条。分别涉及政治家弗雷德里克•尼乌的生平、博韦城的历史、苍蝇的性生活。 其中,关于弗雷德里克•尼乌的一段资料,是这样照抄不误的: “弗雷德里克•尼乌,1967年生于瓦朗谢讷,十四岁时获得了他的第一把枪,是他父亲送的,作为他BEPC中学第一阶段结业证书的礼物。获国际经济法DEA文凭,以及国防和欧洲安全的DEA文凭,在康布雷的大学教授行政法;此外,他还是北方鸽子与候鸟捕猎者协会主席。1988年,他在埃罗省组织的一次钓鱼巡回赛中获得头名,钓得一条重达7.256公斤的纳金鲤鱼。二十年后,他促使了以他为首的该运动的衰落,因为他错误地决定了与菲利普•德•维利耶的一种联盟——对这一点,西南部的捕猎者,那些带有激进主义或社会主义倾向的传统的反教会人士,将永远都不会饶恕他。” 维勒贝克在接受采访时,坦然承认自己复制了维基百科上的段落,不过他反驳说:“但这不是抄袭。”他进一步解释说,这样做是一种文学的实验形式:“如果这些人真的这样想(即认为是抄袭),他们就没有明白文学是什么这一首要概念。我尤其受佩雷克和博尔赫斯的影响……我希望使用这类材料后,能增加我的书的美感。” 这一回答很精彩,它顺便也解释了两个问题:一,他在文学上到底受到谁的影响多一些。二,《地图与疆域》的整体风格,就是对日常生活平庸的、技术性描述的借用。 六,文学价值 对维勒贝克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一些批评家十分看好,认为他继承了当年巴尔扎克的批评精神,笔锋直指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毛病。维勒贝克的特色,是他的批评意识,他的尖锐性,他的幽默,当然,还有小说结构上的创意,情节处理上的自如,想象力的奇特,这一点,在《地图与疆域》中依然突出。 近年来,维勒贝克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有其最独特的社会反映面和细节描写点。在《基本粒子》中,反映的是社会的色情现象和网络问题;在《一个岛的可能性》中,则是邪教组织的内幕和科学中的克隆技术;在最新的这部《地图与疆域》中,应该说是艺术界的丑事和安乐死问题。这些,无疑是当今社会中最时尚的文化现象,也是前人作家没怎么涉及的主题。 也有一些批评家认为,他的写作不够精细,尤其是文字比较平庸,没有一个大作家应有的文风。这种意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的,我在译他《一个岛的可能性》和《地图与疆域》的过程中也有同感。 我认为,维勒贝克在小说写作中,尤其是在叙述故事时,对文字并不太敏感,对风格也不甚讲究,有时,他的语言会给人一种电影脚本的感觉,稍稍粗陋了一些。但是,维勒贝克毕竟是诗人出身,不仅在每篇小说中都会引用和插入一些诗歌,而且,在不少段落的描写中,也很富有诗意。 仅仅依据他小说文字比较粗糙这一点,还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维勒贝克在当代法国文学上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 作者:余中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