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做学术应当如此”——评王柯平著《〈理想国〉的诗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悦笛 参加讨论

    《理想国》的诗学研究,王柯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举世公认的一部经典,本书立足于相关的历史文化语境和文本语义分析,借助西方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二次反思的方法,试图对《理想国》的诗学思想进行重新探讨和定位。 柏拉图的诗学是一种带有政治工具论色彩的道德理想主义诗学。这种诗学以形而上的二元论为原则,注重善心为本和强身为用的灵肉互动关系,可分为心灵诗学与身体诗学两个彼此会通的理论维度。基于诗乐艺术教育的心灵诗学,旨在塑造道德与美好的心灵;而基于体操艺术训练的身体诗学,旨在塑造健壮而优雅的身体。此两者交互作用、有机统一,旨在通过灵肉结合的教育,实现身心和谐的境界,培养美善兼备的人格,造就文武双修的卫士,最终建构一座可供人们安身立命的理想城邦。
    自陈康时代开始,柏拉图的研究可谓“曲高和寡”,纵有论者,也往往只是笼统地对《理想国》一书进行整体的观照,尚无专题性研究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一书有其独特价值。
    作者将柏拉图的诗学定位为一种带有“政治工具论”色彩的“道德理想主义诗学”。
    这种诗学之所以带有经世致用的工具论色彩,就是因为,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的诗学观念,基本上是围绕着“内”与“外”两个主题展开的:内在的目标,就是“人类心灵的培育”;外在的目的,则是“理想城邦的建构”。这可谓是捕捉到了如何看待《理想国》诗学的张力结构之“两极”。在这种阐发而出的张力结构里面,作者进而认定,《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和诗学观念,均走上了“以善为本”、“健身为用”的道德化和实用化轨道,其终极目的在于培养有利于维护城邦共同利益的理想人格,这便将内外两种鹄的融会贯通了起来。
    作者从古希腊雅典城邦的特定历史文化语境出发,意在指明,心灵诗学与身体诗学在古希腊的原语义上表示心灵与身体的塑造或培养艺术,它的主旨不仅仅在于表明心灵与身体两者具有某种可塑性,而且,更凸现出来一种基本诉求:要创造性地利用诗乐和体操教育,来塑造和谐的身心与理想的人格。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正是这两种“亚诗学”,构成了柏拉图“道德理想主义诗学”的基本规定,这也恰恰是与其他诸种诗学迥然的特质。这对于当代审美教育的思想特别具有启发价值。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作者是在对柏拉图的两种思想进行系统考量:一个当然就是“诗乐教育思想”,另一个则是往往被忽略了的“体育思想”。当柏拉图要求这诗乐教育与体育相互融合的时候,(这位身兼诗人哲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的)柏拉图的诗学思想,就同他的神学观念、政治工具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息息相关了,其当代意义由此也被彰显了出来。
    其实,这种所谓的“乐教体育”思想,与《理想国》所倡导的四种“基本美德”是密不可分的,与古希腊“诗乐舞”的本然互动的历史背景是交互规定的,亦同在欧洲文化里面具有渊源传统的“美善论”直接相联,而这些细致的考证与深究,均有他人之所未及之处。
    还要指明,王柯平先生毕竟是一位中国本土的学者,在他的学术研究里面,浸渍了本土古典文化的因子。就总体而论,在阐发柏拉图的美善观念、古希腊诗乐舞传统的时候,我们皆能看到儒家的“尽善尽美”的思想、本土原始文化内“诗乐舞合一”传统对作者的影响,这在诸多中文译名上都可见一斑。
    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