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部“世说学”力作 ——序刘强《世说新语会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骆玉明 参加讨论
早几年我在复旦中文系给本科生开讲“《世说新语》精读”课程,刘强君正挂在我的名下攻读博士学位,于是请他担任这一课程的助教。让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助教的工作,是近年来高校里一种流行的做法。要说原因,一方面是教师队伍里“助教”这一职称早已名存实亡(按规定博士任教的初始职称为讲师,而老牌大学如今非博士不用),一方面也是给研究生增加一些生活津贴。不过那真是不起眼的“碎银子”,以至主讲教师不好意思让做助教的研究生干多少活儿,宁可自己担了。我通常也是如此,只不过对刘强有些例外。
     刘强之所以为例外,是因为他对《世说新语》以及相关研究资料的熟悉程度常常要超过我。他原来在上海师大读硕士学位时,学位论文就是以《世说新语》为对象的,后来到复旦攻读博士学位,我同他商量论文题目,他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做《世说新语》。这样前后加起来,就有五六年的时间沉浸在这部古书里。他还写过一篇《二十世纪〈世说新语〉研究综述》,许多问题说起来真可以头头是道。我有什么事情懒得查考时,直接问他就行了。这真像韩愈说过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刘强博士论文的题目为《世说学引论》。这一题目包含了一个宏大的设想:在对历代《世说》研究加以分析、归纳和综合的基础上,将前人偶尔提及的“《世说》学”概念,扩展为一种全面、系统的专门之学。这篇论文在提交答辩时引起很大的关注,表示赞成或质疑的意见都有。但不管怎样,大家对论文所表现出的学术创新意识和坚实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扎实的文献功底,都抱着欣赏的态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在刘强所提出的“《世说》学”框架中,评点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系统,他对历代的评点作了深入而详尽的探查。如今《世说学引论》尚未正式成书出版,而作为其延伸部分的《世说新语会评》却由于性质单纯、资料性强而在先问世了。
     《世说新语会评》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对《世说新语》本身的研究。大家都知道,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而《世说新语》作为生动体现魏晋思想文化特征的经典著述,历来深受读书人的珍爱。后代对它的评点,颇有探幽发微之见,如《文学》篇第六十六条,明人王世懋评云:“以上以玄理论文学,文章另出一条,从魏始,盖一目中复分两目也。”这是最早注意到《文学》篇条目编排的特殊情况,并由此涉及《世说新语》编纂时代“文学”一语涵义之变化的评论,语虽短小,关系甚大,对我们深入理解文本很有益处。进一步说,后人对《世说新语》所载故事的欣羨或惊诧、反感,亦颇能见出此书的时代特质,以及中国文化传统的变迁。再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像《文心雕龙》那种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著作为数较少,而松散自由的评点则特别发达。评点作为批评的形式是有缺陷的,古代文人在逻辑思维方面修养的不足和性情的懒散,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但事物之短长往往不可一概而论。正因为评点不以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形态出现,不需要把批评者的思想强行塞入人为的理论框架中,它总是显得生动活泼,能够体现个性,其评骘利病,往往能以片言只语切中肯綮。而中国小说的评点,正是始于南宋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刘强认为刘应登批注本《世说新语》亦兼事评点,其刊刻更在辰翁书之前,此处暂不详论)。因此,汇集《世说新语》的评点为一书,对于追溯这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利弊得失,也是很有必要的。
     评点之作文辞短小琐碎,散在各书,前人虽有汇编,但大体也是集中于数家,要完整地加以汇辑,十分耗費精力。刘强《会评》之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之朱铸禹氏《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一书,曾以眉批形式辑录诸家评点,为读者提供了方便,我在教学中也曾用为参考。然此书实有重大缺陷,尤其录程炎震《世说新语笺证》百数十条,皆作己见出之,实是有背学林常规。刘强做博士论文,在基本文献资料方面下过很大功夫,在翻检各种《世说》旧本时,特将前人评点逐条辑录,后又广览群籍,搜罗相关资料,积存渐富。今辑为《世说新语会评》,且以影宋本与袁本对校,版本价值及文献价值得以保证。若求全条备,或有未逮,但迄今为止,其汇录最为系统而宏富,对研究《世说新语》并小说评点大有助益,则未为过誉。它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应无疑问。
     成书过程中,刘强有以相询,我以为较难处理的是近人评论资料。一则近世名家在各种不同情形下论及《世说新语》者实夥,搜罗和选择都很困难,一则近人所作多为专门论著,与旧时评点性质有异,面目不同,截取片断,纵能不伤原意,体例上也难求统一。而刘强的意思,则以为近世学术大有发展,诸名家不仅在论及《世说》全书时眼界更为宏阔,即对于个别条目的解析,亦每能以小见大,予人以重要启发。适当选录,对读者是很大的方便,而编录一书,方便读者最为要紧。或许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02-0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