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新文选学”的旨趣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雷紫翰 参加讨论

    以单独一部书而成“学”者, 除了《红楼梦》,历史上再无与《文选》比肩者。但是《红楼梦》之成书,比《文选》尚差之千年——唐初便有“文选学”之称。《文选》研究历经千年,成绩斐然,注释、评点、考据等成果甚丰,可谓是浩如烟海。这些资料是当代学者进行“文选学”研究的必备材料,但苦于数量巨大且较为分散,鲜有学者对《文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后加以研究,这势必影响“文选学”研究的发展。由刘志伟主编的《文选资料汇编》,致力于将两千余年的《文选》资料荟萃于一编,嘉惠学林者甚多。
    资料汇编的作用和意义,学者已有充分的认可和肯定。但是由于资料汇编编选工作自身的难度,以及目前学术评价体系对于资料汇编的偏见,许多学者不愿“为他人作嫁衣裳”,高质量的资料汇编类成果问世较少,《文选资料汇编》却迎难而上。按照计划,整个《汇编》分为“总论”“分论”“序跋卷”“域外卷”四个部分共七卷。此次先行出版的《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以下简称《赋类卷》),上下册近60万字,尚只是计划中“分论”的一卷,由此推算,总体字数将达500万字。
    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资料,我们往往是古者苦其不足,近者又患其太繁。纵观《文选》的研究史,历史上“文选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隋唐时期对于《文选》的注疏之作,二为宋元之后有关《文选》的评点资料。二者均十分庞杂,良莠不齐。如果不分古今、不辨价值地将这些资料一味辑录成书,不仅使卷帙更为庞大,也违背了编纂资料汇编的便利性、学术性准则。《赋类卷》的编纂古者求全,近者求精,依据学术价值之高低进行筛选,以辑录有关《文选》的历史记载、后人考证、评论、拟作等类材料为主,做到了“全”与“精”的辩证统一,也体现了“新文选学”与传统“文选学”研究旨趣之不同。
    陶渊明因《文选》收录其作品而逐渐见重于世,《文选》研究或也将因这部《文选资料汇编》而进入一个新天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一条条《文选》研究资料正如涓涓始流的泉水,等待着欣欣向荣的“文选学”的明天。
    《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 刘志伟 主编 中华书局
    原载:《光明日报》(2014年09月29日15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