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头至尾“耍贫嘴”?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俞平 参加讨论


    青年导演徐静蕾新片《梦想照进现实》引发争论——从头至尾“耍贫嘴”?
     6月30日,青年导演徐静蕾执导的新片《梦想照进现实》开始全国的首轮放映,受到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徐静蕾的前两部影片《我和爸爸》以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走的都是文艺路线,并获得一定成功,形成了特定的观众群。新片《梦想照进现实》邀请到了王朔担任编剧,这也是他沉寂多年后首次回到公众视野。
     该片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看点”是它突破了传统的电影表现形式和手法:“三一律”式的时空设置和剧情发展;情节完全依靠对白推进;全剧只有两个角色,以长达110分钟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女演员与导演对于剧本、演艺圈、以及人生的种种爱恨忧疑。
     《梦想照进现实》讲述的是女演员“老徐”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装纯”的演出,突然提出辞演。观众自然联想到徐静蕾早年在一系列青春偶像剧中塑造的角色,而她本人也承认“片中的老徐就是2002年的我。”男导演登时被吓得醒了过来,于是一场漫长的言语交锋就此展开。
     其中,我们听到有关电视剧制作的粗糙创意,反正“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了解了导演们的无奈,得“先忽悠了自己,再挨个忽悠每一个人”。从拍片又聊到人生,侃姿态,侃形而上,让“没治的自大狂”和“巨傻的小资派”彼此揭露互相批判,影射出当下影视圈和社会文化接受中的种种道貌岸然之态。最后,为拍摄能够继续,二人商量着对剧本进行修改,竟发现剧中人物几乎全是忸怩作态,情节大多做作煽情,于是只剩下一个名字值得肯定——《梦想照进现实》。
     高密度,不间断的聊天终于到了最高潮。梦想是“人人平等”,是“相信有个幸福存在”,而现实呢?是悲苦、无奈又执著。此段落中,方言土语夹杂着高雅词汇,从韩童生(饰导演)嘴里一气儿喷出,让观众再次体会到了“王朔式语言”的独特。这时,朝阳的微光照进了房间,渐次照亮了整座城市。寓意不言自明。
     有人认为,全剧的戏剧冲突都在“斗嘴”上,似乎更像是一部“说”出来的电影,而非“演”出来的。徐静蕾曾坦言:“这部电影就是对影视圈的一个曝光”,因此所说内容不免夹杂圈外人不了解的“典故”,对白也充斥着大量行话。此外,王朔极具风格的语言毕竟是琢磨着写出来,供阅读或许更适合,而没有字幕,观众很难完全听懂并理解。
     影片在上映后毁誉参半,有观众借片中“自大的高潮”一词,以“自恋的高潮”概括观感,认为导演是在将“不能在博客中说的话都在电影里说出来了”。也有人对影片大加赞赏,认为它丰富了中国电影的样式和手法。当然也有不少观众是冲着王朔的编剧而来的,特意来听他“耍贫嘴”。
     面对观众的不同反馈,徐静蕾表示:“这部电影的定位就是拍给小部分喜欢思考的人看的,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力量的电影,其中大量的内容需要观众的细心体味,所以我深信这会是部生命力很长的电影,而不是那种应景的热闹的电影。”她也同意该片是她“导演技巧最娴熟的一部影片”。
     记者了解到,自6月30日起的六城市首轮放映以来,《梦想照进现实》已创下了40万元的票房成绩。影片的发行公司,新影联影业公司发行负责人表示,这部影片的表现确实出乎他们的预期,目前正在考虑增加拷贝投放数量。尤其是北京地区的上座率,更是在国产影片中属于高位。
    原载:《文学报》2006年7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