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伟大的历史功绩 高尚的精神情怀——笔谈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先义等 参加讨论
今年9月9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正在央视热播的由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上海中船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18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是对民族英雄彭雪枫最好的缅怀和纪念。该剧的播出,对观众了解历史、走近英雄具有现实意义。为了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为了电视剧的成功播出,影视评论家撰文从不同角度评价了该剧,部分主创也欣然提笔畅谈了他们的创作感受。 ——编 者
    “人物戏”的又一成功范例
    □陈先义
    评论界习惯把以表现人物命运为主的电视剧称为 “人物戏”,如《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激情燃烧的岁月》(主人公石光荣)及《上将许世友》(主人公许世友)等。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认识和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会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如果说李云龙、姜大牙、石光荣等人物形象以其独具特色的品格给战争年代的人物形象开辟了一个新视野的话,那么正在热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彭雪枫》又给这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新角色。《彭雪枫》中的主人公彭雪枫是个具有文韬武略的战将,这个当年放弃去北京上大学机会投身革命的共产党人,曾在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中任高级指挥员,在著名的娄山关战役、直罗镇战役中曾屡建奇功,正是这位文韬武略的将军,抗战全面爆发前就奉党中央派遣到阎锡山部做统一战线工作,后又赴中原建立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直到1944年9月在指挥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
    作为一部“人物戏”作品,《彭雪枫》无疑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和史诗品格的作品。彭雪枫是我军高级指挥员中一个典型的知识军人。谈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我军指挥员,由于受时下文艺作品的影响,观众有一种误解,似乎只有那些口吐粗话、作战勇敢,没有多少文化、打仗又常常不循章法的带兵人,才是我军典型的工农干部真实形象,其实,在我军指挥员队伍中,除了李云龙、姜大牙等为代表的朴实忠勇的战将外,也同样不乏文武双全的儒将。否则,以大刀长矛起家的一支队伍,最后打败国民党的800万大军,便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应该说,彭雪枫是我军儒将中的代表,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指挥艺术,在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成功地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完整地实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经略中原的战略意图。《彭雪枫》完整而真实地记述了彭雪枫的人生经历,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政治风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塑造了彭雪枫这个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光明磊落、舍生忘死,以人民革命事业为己任的典型形象。
    与以往的“人物戏”不同,《彭雪枫》虽然也写主人公在复杂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处变不惊、指挥若定、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战将风范,但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编导们更注重表现人物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宽以待人、严于责己的高尚政治品格。作品中写到了新四军四师三年“反顽”斗争的历史,知晓这段历史的观众,对新四军当年极为险恶的斗争环境都有一种极大的同情和关注,一方面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一方面还要应对国民党顽固派随时随地制造“摩擦事件”。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 、真反共的丑恶嘴脸在整个抗战年代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日军进攻,国民党顽固派一溃千里,可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又随时随地地企图“围剿”新四军,面对险恶处境和生存危机,彭雪枫指挥的新四军四师在忍无可忍之时给顽固派以反击。然而,在中共中央制定的坚持全民族抗战这个战略大格局上,毕竟抗战是第一位的。在战场上新四军四师主力为顽固派重挫时,彭雪枫坚决地、毫不推诿地承认自己在理解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上存在偏差,指挥三年“反顽”斗争的失利,自己负有“完全”的责任。看过作品,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恶行径,观众无不有切齿之恨,彭雪枫在忍无可忍时反击顽固派,实在是无奈之举。然而,当彭雪枫一而再、再而三地反思自己的失误时,人们又无不对他坚持党性原则的高风亮节表示由衷的敬意。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彭雪枫将军顾全大局、坚持原则、敢担责任、从容镇定的作风不仅表现在他指挥作战的方方面面,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电视剧对他以“革命为第一需要”的爱情描写,是这部“人物戏”中的感人篇章,他与爱人林颖新婚宴尔,便战场分手的情节;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他们感人的“两地书”;他们对待革命事业的坚定执著以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都打上了那个时代一代共产党人的鲜明印记。
    电视剧中彭雪枫不是那种永远正确的“永恒英雄”,但却让人过目难忘,我想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作品写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主人公彭雪枫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格,正是我们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张扬的,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一代名将 千秋光辉
    □丁临一
    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18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堪称是一部富于思想精神力度与情感冲击力的人物史传佳作。彭雪枫是我党我军早期的著名革命家和军队领导人,在中央苏区和长征时期就身经百战,功勋卓著。而该剧所表现的历史时段是1937年至1944年,或可称之为“彭雪枫在抗日战争中”。毫无疑问,这是该剧主创人员的精心构思和抉择,是要在历史重大事变、民族危亡关头推出主人公,是要在黑云压城、沧海横流的严酷斗争环境下展现主人公的英雄本色。
    《彭雪枫》的开场戏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主人公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潜入太原去与山西军阀阎锡山秘密会谈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时年30岁的红军名将彭雪枫,头颅尚被国民党蒋介石悬赏数万大洋,毅然决然深入虎穴,与遍地密布的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对老奸巨滑的阎锡山晓以民族大义,宣传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从秘密潜入太原城,到独立电台的设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建立,直到日军攻陷太原前夕掩护周恩来战地撤离,彭雪枫独当一面,始终坚定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大智大勇,冷静从容,在日蒋阎多方政治势力间纵横捭阖,显现了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和无所畏惧的大将风度,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太原失守后,日本侵略军大举南下,国民党正规军一溃千里,彭雪枫领受了党中央、毛主席赋予的“在黄河和长江之间建立我们的力量”的战略使命,脱下了八路军少将参谋处长的黄呢军服,率领小部队深入敌后,揭开了沙场征战的新的辉煌一页。这又是独当一面的开创性战斗,是根据地从无到有,抗日武装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创建和发展历程。竹沟收编土匪武装,我们看到了彭雪枫的果决和智谋;进军豫东激战窦楼,我们看到了彭雪枫痛击强虏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和就要在国民党正规军节节败退时重创日寇的政治眼光;放手发动群众,挥师进军淮上,在日伪顽军犬牙交错的势力范围中创建了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我们看到了彭雪枫的政治家气魄和名将风采。在日寇甚嚣尘上、“亡国论”暗流汹涌的民族危亡关头,彭雪枫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舍生忘死,浴血敌后,可以说在中原地区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族脊梁的光辉形象。
    值得赞赏的是,《彭雪枫》不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主人公过五关斩六将的伟大历史功绩,也大胆地触及了主人公战场上“走麦城”的一段难忘经历。“皖南事变”后,由于日伪顽狼狈为奸四面夹击,豫皖苏边根据地和彭雪枫为师长兼政委的新四军四师遭受了很大损失,被迫撤退到津浦路东,彭雪枫的第一个孩子也在战火中夭折。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彭雪枫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埋头钻研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军事理论思想,积极地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而在政治上军事上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钻进破庙里夜以继日地读书,关在屋里一双又一双地打草鞋,是剧中刻画主人公内心狂澜无声胜有声的精彩细节,这是一个富于使命感责任感的共产党人的痛苦和自疚,这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我党我军方面领袖凤凰涅槃般的成熟与奋起。一代名将是人不是神,以天下为己任,虽百折而不挠,正是彭雪枫形象光辉千秋的魅力所在。
    《彭雪枫》以人带史,不仅全面展示了彭雪枫将军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性功绩,还十分注重捕捉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因而使得彭雪枫的形象既可敬可信又可亲可爱。彭雪枫是我党我军高级将领中的知识型人才之一,文韬武略兼备。剧中描写了他对党的宣传工作、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太原沦陷前全力帮助爱国进步记者范长江的战地采访,给音乐家贺绿汀讲述我军的抗日游击战而直接促成了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的诞生,都堪称塑造主人公形象的动人佳话与神来之笔。甚至在逃难的难民中发现了两个无家可归的小艺人,彭雪枫也立即收留下来设法送到我们的部队,使之成长为我军的文艺战士。深入敌后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初期,彭雪枫就慧眼独具,创办了《拂晓报》和“拂晓剧团”,并在战斗中亲自指导扶助使之成为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精神武器。在自己的婚恋生活中,彭雪枫给爱人林颖的那一封封情真意切、充满理想精神与浪漫情怀的“两地书”,更辉映着时代的豪情与人性美的光辉。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伟大斗争胜利的拂晓,年仅37岁的一代名将彭雪枫不幸牺牲在战场上。今年正值彭雪枫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电视剧《彭雪枫》的成功问世,真切生动地为当代观众再现了彭雪枫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动人精神情怀,该剧所发掘弘扬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光辉也必将伴随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开拓进取,一往无前。 
    一代俊才 一世忠贞
    □边国立
    今年是我军老一辈军事家彭雪枫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彭雪枫的名字许多中老年人都听说过,但对他的生平和业绩了解并不很多,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恐怕就相当陌生了。长篇电视剧《彭雪枫》采取编年体方式记述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经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堪称楷模的优秀共产党人、一代俊才彭雪枫将军形象。
    全剧依循历史进程,以大事件串连方式,表现彭雪枫的功绩、智慧和情感。一开始,就将人物置于风口浪尖。1937年,在民族危难面前,担任八路军少将参谋处长的年轻的彭雪枫将军奉毛泽东指示,到山西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成功开辟了东渡黄河、北进抗日的通道。太原失守后,他又受中央委派到河南竹沟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编导在剧情推进过程中,注意依据人物性格基调,不事张扬,平实朴素地塑造人物。作为军事家的彭雪枫,善于以智取胜。我军竹沟地区王国华团收编的安、段土匪密谋反叛,面对人数占优势的安、段两部,彭雪枫巧施计谋,设下宴席请君入瓮,伺机给以解决。作为统兵一方的高级将领,他善于利用各种关系与国民党军队打交道,尽最大努力搞好统战工作。国民党顽固派派出188团以检查名义来袭击竹沟根据地,他力排众议,主张不硬打,而将大部队藏匿起来,组织民众和少数留守官兵列队欢迎188团,请188团团长和部下吃饭喝酒,并利用该团团长是抗战名将冯玉祥旧部的关系,晓以大义,平息了一场危机。他有着很高的政策水平,一次师的《拂晓报》发表了对国民党顽军言辞激烈的批评,他向编辑严肃指出,我们与国民党没有彻底决裂前,不能那样写;部队俘虏了领兵来犯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他分析了韩德勤的心理和他在国民党阵营的情况,巧妙开展工作,放回韩德勤,使韩保证绝不再向新四军制造磨擦;豫东工委书记李中擅自撤走在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魏凤楼部工作的70多名我党干部,司令魏凤楼情绪波动,何应钦趁机派人拉拢,他亲赴魏部,坚定了魏与我军合作抗战的信心,表明彭雪枫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有胆识的政治家。
    彭雪枫能够审时度势,下定决心,从实际出发,主动开展工作。面对日军,许多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他率部东进后,第一仗就坚决迎击了日本鬼子100多人,歼灭了敌寇,鼓舞了士气,扩大了部队的政治影响,给人民增添了信心。日军某部将国民党骑兵第二军击溃,成为骄兵之师,他偏要在板桥集打这个骄兵之师,结果又取胜;他还亲自帮助地方修建水渠,结束了当地为水源打成冤家的历史,增强了民众团结。他还善于从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战争经验,根据平原作战特点,他倡议建立一支骑兵部队,增强部队机动作战能力。他重视开展平原游击战,面对日军扫荡,派部队硬是拖垮了日军。他写出的平原游击战的论文,引起毛泽东的赞叹。彭雪枫建立的功绩与他总是自觉在中央意图这个大局中筹划地方工作分不开,也与他非常重视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分不开。
    彭雪枫曾经考上大学而没有机会就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剧中我们看到,他十分重视自身的修养,也十分重视部队的文化工作。他创办了四师的《拂晓报》,还创办了四师“拂晓剧团”。抓文化宣传工作,成为他鼓舞士气、克敌取胜的一个法宝。彭雪枫与妻子林颖的爱情是剧中很感人的一笔。他尊重林颖的独立人格和革命追求,新婚三天,即同意林颖奔赴工作岗位。此后,他们以夫妻、朋友、革命战友的身份以书信来往在各自岗位抒发着心曲,显现着美好的情操。1944年,他率领部队“反攻路西”,收复豫皖苏根据地,身先士卒,不幸中流弹牺牲。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出生,却以对人民的赤诚成为人民的忠实儿子。
    虽然距离剧中那个战斗的年代已经久远,彭雪枫短暂的一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愈见光彩。看完这部电视剧,中老年人对彭雪枫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和新的感悟,生活在今天幸福生活中的年轻人将步入一个他们应当熟悉的世界,从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式人物彭雪枫身上汲取力量,有益于更好地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可以说,《彭雪枫》的摄制是对彭雪枫将军的深情缅怀,也是一项功在后代的事业。
    用“人格魅力”为军事家塑像
     □曾庆瑞   
    在18集电视剧《彭雪枫》的首播仪式上,彭雪枫的扮演者孙洪涛慷慨激昂地说:“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着我。” 该剧导演贾钢也告诉记者说,剧中,彭雪枫的出众才能与独特的人格魅力是这部电视剧最大的一个看点。这说明,我们有一些具有人物传记类型特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已经在艺术观念上越来越自觉地超越了自己,十分明确了,这一类的电视剧,要想在思想上震撼人,艺术上感染人,在观众收看的时候吸引人、抓住人,除了革命史实真实、人物事迹传奇、英雄形象崇高、叙事风格鲜明、画面韵味无穷,还必须使“传主”人物人格魅力独特。电视剧《彭雪枫》无疑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名将彭雪枫其人,原本就富有传奇色彩。电视剧《彭雪枫》演绎了他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斗的人生片断,用浓墨重彩的电视画面语言描写了将军在太原、竹沟、豫皖苏、淮北四个主要时期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我们看这部电视剧,当然会被剧中那些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故事所吸引,同时,也更能被将军的艺术形象所散发出来的迷人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正如同孙洪涛在把握自己扮演的角色时所体验到的:“英雄不仅仅是策马挥戈,彭将军是有大情大义的人,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对妻子的爱。”剧中,彭雪枫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了一系列极具华彩的篇章。比如,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他奉毛泽东之命秘密到太原做统一战线工作,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阎锡山,使得陕北的红军顺利渡过黄河奔赴抗战前线。又比如,回师睢杞太地区的战斗打响之时,正值春荒,部队筹集粮食非常困难,为了游击支队能在鬼子眼皮底下站住脚,彭雪枫下令卖掉部队的所有战马,很多指战员接受不了。彭雪枫一边做工作,一边带头卖了自己心爱的枣红马,战士们深受感动。
    剧中彭雪枫与夫人林颖之间的爱情经历也是一个亮点。有意思的是,彭雪枫是凭着一手好文章,用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打开了林颖的心扉的。新婚三天后,两个人就被分隔在洪泽湖两岸,忙各自的工作,只能用频繁的书信往来传递彼此的思念之情。剧中,大量引用了当年两个人书信中的内容,几十年后,我们依旧能够通过那些动情的话语,感受到这对夫妻间的殷切情谊,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了!
    于是,人们看到了政治家的风范,军事家的才能,一派儒将的文韬武略,独具个性特征的人格魅力,好一位彭雪枫大将军!难怪毛主席、党中央当年评价他是“功垂祖国、泽被长淮”的民族英雄了!也难怪在他以37岁的英年牺牲在抗战前线时,在送葬的戏里,剧组要精心营造一个满天洁白的世界,让白色的花朵、花圈、幛子,铺天盖地覆盖屏幕,充分表现了当年人民群众对彭雪枫的爱戴与敬仰!   
    红色记忆是需要珍惜和保护的
    □李 洋
    共和国将军题材影视作品,成为当下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中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曾克林出关》《左权》《王树声征战豫西》《上将许世友》《夜袭》等等作品推出后,均获得了观众的积极反响。电视剧《彭雪枫》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也将加入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作品行列。
    电视剧《彭雪枫》将我们带回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至抗战胜利前夕的峥嵘岁月。这部人物传记片围绕着彭雪枫将军革命和战斗的人生轨迹,扼要展示了他牺牲前的戎马生涯。故事从彭雪枫受毛泽东指派,前往山西太原与阎锡山秘密会谈,争取红军东进抗日讲起。他坚决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取得了阎锡山的支持,开辟了东渡黄河、北进抗日的通道,使八路军主力快速进入山西抗日战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该剧尊重史实,集中篇幅重点表现了太原失守后,为实现党中央、毛主席“在黄河和长江之间建立我们的力量”的战略意图,他又受中央委派,前往河南竹沟开辟抗日根据地,使竹沟很快成为当时中原抗战的中心。在紧张的战斗岁月中,彭雪枫创办了《拂晓报》和“拂晓剧团”,作品细腻地展示了他“儒将”的品格和才华。
    1938年10月,彭雪枫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豫东敌后,经过窦楼战斗、回师睢杞太、白马驿整训、进军萧永与淮上地区,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建立了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皖南事变发生后,彭雪枫领导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国民党顽固派向豫皖苏边根据地发动了大举进攻,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下,四师遭受了很大损失。为了抗日大计、脱离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彭雪枫奉命率四师撤退到津浦路东。在洪泽湖畔建立了淮北抗日根据地,他率领淮北军民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数百场,粉碎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在这里,彭雪枫与林颖相识相恋,演绎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佳话。
    1944年秋季,彭雪枫期待已久的“反攻路西”的战斗号角吹响。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指挥八里庄战斗中不幸中流弹牺牲,壮怀激烈的戎马人生就此结束。
    应当说,传记类将帅题材作品的成功,首先要看这个人物塑造得是否成功。人物塑造成功了,也就八九不离十了。记得几年前,我和几位搞重大题材创作的朋友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个是要尊重历史,一个是尊重艺术,第三个是尊重观众。历史、艺术、观众缺一不可。我感觉《彭雪枫》做到了。它以饱满的激情,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点,艺术地表现了彭雪枫短暂而不凡的戎马人生,让人过目难忘。彭雪枫将军过早的牺牲,成就了他完整的戎马业绩。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位为民付出、为民所爱的共和国早逝的抗日名将。
    历史是人生的舞台,这个舞台的真实与否,细节的逼真与否,直接影响着历史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魅力。该剧在历史质感的营造和把握上,严谨而认真。剧本扎实,制作精良,演员的表演质朴而适度,真切而感人。记得去年,我曾在贵州遵义会议会址看到过当年彭雪枫将军的照片,他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英武帅气,扑面而来的是当年革命者的青春朝气和理想主义者的坚定信念。那种感觉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挥之不去。我们总喜欢说,共和国不会忘记,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时间是个最健忘的东西。为了抗拒这种健忘,艺术家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电视剧《彭雪枫》将提示和证明:红色记忆是需要珍惜和保护的。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创作谈· · 创作谈· ·创作谈· ·创作谈· ·创作谈·
    
  让伟人回归凡人
    □李 宏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彭雪枫是一个很久远的名字。然而,我却被《彭雪枫》所深深打动,先后多次情不自禁,泪水盈眶。
    彭雪枫是战将,23岁任红军师政委,作为先锋打过长沙、娄山关、直罗镇等著名战役,遵义会议时他是军委作战局局长,抗战时期创建了豫皖苏边根据地。彭雪枫是儒将,他创办的《拂晓报》、“拂晓剧团”在豫皖苏边及新四军影响很大,他是老一辈军事家中少有的著有军事著作的人,他与贺绿汀、范长江等文化名流交往很深。37岁英年殉国后,毛泽东亲自在延安主持了公祭,中共中央发布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豫皖苏边根据地数十万人自发地举行各种形式的追悼活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列举的在抗战中牺牲的八名国共两党名将中,彭雪枫名列其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餐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广泛影响,人们开始渐渐地淡忘历史,宫廷戏、戏说戏、武打戏以及所谓的“大片”充斥影视市场,英雄主义题材的空间被一些“媚俗”作品所挤压所消解。正是这个时候,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拍摄了连续剧《彭雪枫》。全剧真实清新,感人至深。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让伟人回归凡人,在伟人剧的“高大全”模式上有所突破。时下,一些影视艺术从业者和投资人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迎合观众,回避历史发展的重大矛盾冲突和社会进步的宏大主题,把创作目标的旨趣锁定在日常世俗生活的琐碎上,一味描写所谓灰色人物、小人物的尴尬与无奈,或者只满足于写个人的隐私和阳台景观式的狭窄空间,或者无视英雄对时代的作用,无视英雄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有意消解英雄的价值和意义。曾经,我们因为政治的原因,把英雄推到了“假大空”“高大全”的地步,让英雄们脱离了群众,荧屏上的英雄既不可亲、也不可信、更不可爱。而《彭》剧则没有上述问题。彭雪枫与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从小就有救民于水火的远大抱负,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来自于生活底层知道人民冷暖的普通人。比如中央决定彭雪枫到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刚刚回到延安的彭雪枫一身风尘,见到毛泽东时送上的只是一双亲手编织的草鞋。又如,彭雪枫无论打了胜仗还是有了好心情,念念不忘的只是一碗绿豆面条。为让战士们能吃上饭,他不惜卖了自己心爱的战马。为了排解战争失利带来的痛苦,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打草鞋上。彭雪枫不仅自己读书,还教育自己的部下读书,这在今天也是特别值得提倡的。二是让爱情回归本来,在“英雄美女式”的爱情模式上有所突破。时下的某些电视剧,把笔触停留在美女、滥情、偶像以及对欲望本身的渲染上,对金钱、性、暴力等采取无节制的赏玩态度。彭雪枫是上世纪初的农家青年,上过教会学校——北京汇文中学,考入过北平民国大学文学系。彭雪枫不是禁欲主义者,他的心中既有一腔热血的报国之志,也充盈着缠绵悱恻的爱情。彭雪枫在天津做学运时,与一个叫李桂敏的女孩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剧中却没有刻意地为其添加爱情“作料”。而是通过彭雪枫写的笔名“望敏”来寄托情感,从而使得观众更能感受到战争时期的爱情韵味。彭雪枫在洪泽湖上巧遇了正跟渔夫学打鱼的妇女部长林颖,洪泽湖的绿苇、渔船与笑声爽朗的剪影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爱情的美丽图画,这对于已经向邓颖超大姐宣示“自己已经老了”的彭雪枫以及观众们来说,无疑又增添了一个爱情悬念。但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林颖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彭雪枫的求爱,作为一个从富商家里出来参加革命的学生,她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青春置于“首长”的光环之下,也不愿意做一个很多人都想做的师长太太。但最终,彭雪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林颖,不同于以往类似题材中表现的那样,领导看上了就必须嫁,不同意就通过组织出面解决。以至在彭雪枫牺牲后,林颖翻出彭雪枫生前的一封封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情书时,潸然泪下,肝肠寸断。再有,在此剧中,彭雪枫近乎叛逆地允许警卫员小程恋爱结婚以至最终的悲壮牺牲,都展示了彭对“大爱”的真诚理解。三是在再现历史真实上有所突破。近年来的大多数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能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进行创作,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但也有一些作品片面地迎合观众,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效应,在反映历史事件和塑造历史人物时故意歪曲历史、消解历史定论,对历史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进行不负责任的“戏说”、“曲解”,甚至以“客观”、“公正”的名义否定民族英雄,抹黑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纵观《彭》剧,我们不难发现,《彭》剧并没有因为彭雪枫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而无限制地描金抹粉,使之成为没有一丝缺点的脸谱化英雄,他的精神状态常常处于对过失的反省中,对四师在路西的失利,对耿、刘、吴的变节投敌,对自己工作中的武断,都主动承担责任,不邀功诿过,不回避掩饰,更增加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这一切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倡导的呀!
    不容回避的是,该剧在创作拍摄制作时,仍存有粗疏拖沓、左右顾忌、美学把握不够等问题。 (作者系该剧出品人)
    难忘的创作
    
  □贾 钢
    电视剧《彭雪枫》播出了,我彻底地松了口气。三年了,从采访、收集资料和编剧顾保孜同志一块写剧本,到率队转战三省四市拍摄,到闷在小屋里后期制作,再到一遍一遍地审查修改,现在终于告一段落了。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一次难忘的创作:彭雪枫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在我的心里从高大神圣到亲切鲜活再形成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我和整个剧组的同志们完成这次创作。好多难事儿,苦事儿,今天想来都成了有意思的事,甚至是有意义的事。也有一些感想与体会应该记下来,作为这次创作的小结。
    《彭雪枫》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真人真事,而且他是我党的高级指挥员。他的传记、他周围人的回忆录,一本一本的说得明明白白,他的生平大事记,一二三四写得清清楚楚。可这里哪些是可以入戏的?哪些可以作为戏剧情节来运用?这就需要我们作艺术范畴的思考了,要用戏剧的法则、戏剧的规律来说事儿,历史不是历史剧。
    要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找出能够形成戏剧矛盾的事件、能够展现彭雪枫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情节、能够表现他这一层面的领导干部的人物关系,不能泛泛地、原封不动地讲历史。
    戏剧艺术的第一要素是塑造人物,彭雪枫是怎样的人?他有不少照片,这是可喜的,但他怎么说话?怎么思考?怎么表达感情?生活中他具体是一种什么形态?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现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去展开想像。有意思的是彭雪枫的形象在我脑子里脱离文字资料活起来是在构思全剧的第一场戏时:彭雪枫闯进毛泽东的住处,搅了毛泽东的瞌睡,毛泽东在内室烦躁发脾气,彭雪枫吓得赶紧道歉,当然毛泽东挑帘出来,气氛就化解了,但这是我们给这个戏表现人物上定的一个调子:即不能直不楞登地写事,而是要着力表现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在事件的选取上,一般化的事件,一般化的矛盾好发现,比如敌我矛盾,抗日战争我军和日军的矛盾明显而单纯,但特殊的矛盾就不那么容易处理了,比如写我们内部的矛盾。 在剧中我们构思了他和毛泽东的矛盾,红军东征山西是步行北上还是同意阎锡山的要求坐小火车北上,彭雪枫对毛泽东的电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虽然是暗写,但通过几层铺垫,是能让人感到彭雪枫面临很大压力的,最后毛泽东终于来电同意了彭雪枫的意见,彭雪枫如释重负。这样一段戏,表现彭雪枫在执行上级指示当中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执行,这样的人物高度就不一样了。
    所谓人物活起来,应该是在创作者的心里这个人物能够超出历史资料,像常人一样生活和思想,而这个生活和思想的环境和流程,一定是创作者通过想像自我感受出来的。比如我们要表现彭雪枫是一个开创型的干部,除了通过毛泽东的口说出来外,还要设计出他的开创型的行为来:比如他大胆设想在鄂豫陕地区创建八路军新的后方基地;比如他创办《拂晓报》、“拂晓剧团”和创建骑兵团;再比如我们设计了他的几次专断行为和发脾气:在智退夏团的问题上他和王老汉等地方干部发生争执,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他果断地以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的名义终止争论,下达命令。还有他在批评李中擅自撤出在魏凤楼处工作的同志的时候,大发雷霆等等。这些在史料中只是写了一个事件的过程,但在剧本中这个事件就成了背景,成了表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平台,创作者要通过想像让人物从事件的繁杂过程中走出来。要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层面的东西,因此这个事件的意义可能已经不是原来史料中的意义了。
    在这次创作中,我们还正面写了彭雪枫的失误和自省,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敢不敢写,另一个是分寸能不能把握好,过了肯定枪毙,就没有意义了。后来在审查时,重大办的同志对这一点作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响鼓更要重锤敲。在三个月“反顽”斗争中,顽固派大举进攻,彭雪枫的四师损失惨重,奉命撤出豫皖苏根据地,对牺牲的战友,对丢失的根据地,彭雪枫陷入深深的自责,情绪陷入低谷,我们经过反复修改推敲,认为不能客观表现整训中上级和同志们对他的批评和他感到的压力,而要浓墨重彩表现他严于律己深刻反思的过程,表现陈毅同志诗中写的“洗濯冒冰雪,钦君不畏寒”的境界。
    表现彭雪枫的爱情生活,我们也是从挖掘矛盾冲突入手的。彭雪枫和林颖,一个是最高首长,一个是基层的妇女干部,我们从《彭雪枫家书》中发现了二人的差异,发现彭雪枫对林颖一些作为的理解和牵就。感觉这是可以作文章的地方,便设计了林颖回绝了彭雪枫而让他着急的情节和结婚三天林颖就离开,惹出议论、误会,从而林颖向彭雪枫兴师问罪的情节。矛盾冲突是表现人物的根,没有矛盾的事件,构不成戏。如果事件本身是有意义的,创作者就必须发挥想像用戏剧冲突的法则去改造这个事件,使平淡的事件激起矛盾冲突的火花,在碰撞中去表现人物性格,也使事件本身活起来。
    总之,要避免流水账就要以塑造人物为出发点,清醒地认识戏剧事件与历史事件的区别,用戏剧法则去改造史料中的事件情节,寻找矛盾冲突,发展人物行为,让人物从过去的历史中活过来,通过想像,让人物真实地生活在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规定情境中。    (作者系该剧导演)
    以情推戏 塑造民族英雄
     □顾保孜
    9月9日是军事家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为纪念他,电视连续剧《彭雪枫》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我作为编剧,没有什么能比看见自己的作品问世更为开心的了。创作剧本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和所有的编剧一样有耕耘的辛苦也有收获的喜悦,有全力投入的疲惫也有完成作品的轻松。当真正面对这部已经变成画面的电视剧时,却感到了惶恐和不安,剧作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该剧是在2004年初夏开始进行创作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导演贾钢一同前去彭雪枫将军当年战斗过的豫皖苏地区采访。记得出发那天,我在北京火车站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心里涌上了深深的担忧:今天的人们还能记得整整牺牲了60年的烈士吗?那一段尘封的历史还会再现它的原貌吗?随着我们采访的深入,这个盘桓在心头的问号拉直了,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60年岁月没有抹去当地老百姓对彭雪枫将军的记忆,人们没有忘怀他爱民如父子的恩情,而且流传民间的传说都非常富有色彩和神韵。这令我们主创人员无比兴奋。凭直觉,往往流传民间的传说就是民众的记忆链,传说背后将链接着历史真实的内容。
    我们在河南西华县杜岗村,走进一户老乡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竟然准确说出1938年10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这里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农民自卫队第三支队以及萧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会师的情景,甚至连彭雪枫当年长相装扮都描绘得一清二楚,老乡那亲切而自豪的讲述就像在念叨自己家里的亲人。一路上,我们看见彭雪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都建有雪枫小学、雪枫中学,甚至连菜市场也命名“雪枫市场”。彭雪枫就好像是一株根植豫皖苏大地的参天大树,留给今天人们的不仅是树荫,还有深入人心的根脉。
    最后一站是江苏泗洪,那是彭雪枫长眠的地方。在雪枫墓前,我们看见当地的小学生正在举行入队仪式,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凝聚着庄严和神圣,也加深了孩子们对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鲜血染红的理解。据当地领导告诉我们,每年清明节,四周的老百姓都自发地到烈士陵园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烧上一炷香,献上一把花。整整60年,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年轻的一代,再到今天孩子们的身影……雪枫墓前见证了豫皖苏大地三代民众对民族英雄的爱戴和缅怀。
    采访归来,有了丰厚的第一手资料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剧本。可能从事过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家都会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创作好像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很难找到相统一的共同点。往往是虚构的细节很精彩却不真实,真实的细节却没有戏剧效果。怎么办?我和贾钢导演不断研究资料,寻找创作的切入点。最后决定从彭雪枫漫长革命生涯中节选出他胸怀大局、心系人民的闪光点,从人物性格的挖掘入手,以增强剧情的情感冲击力。主题确立之后,我们将人物命运与中国革命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以情入戏,用情推戏,力争处处涌动着主人翁真诚的激情,特别是全剧的结尾,彭雪枫在胜利曙光即将到来之际倒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将人生的意义定格在为理想奋斗的壮烈牺牲中,借以表达生命最崇高的境界。豫皖苏根据地军民悲痛无比为他们爱戴的民族英雄送灵的一场戏,更是将一个英雄净化的心灵和崇高的理念推向了极致。
     (作者系该剧编剧)
    原载:《文艺报》2007年9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