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贺岁档期推出的几部大片都有十分炫目刺激的视听效果,都呈现出引导观众久久深思回味的主题。这些大片的票房颇为火爆,值得观众享受,也值得电影人高兴。但是,跟内地前些年头和港台以前的日子比起来,却也有点小小的遗憾:这是一个没有贺岁片的贺岁档期。 贺岁片自有它一副清晰的面孔:它以温暖爱情、吉祥和美的故事为首选题材,以欢庆热闹的喜剧模样为最常见风格,以老少咸宜为观众追求。就视觉形象而言,贺岁片都是色彩绚丽、影像浪漫。对故事和参与的演员等制作人马来讲,贺岁片也有要求:典型的贺岁片最好要编一个故事能让各路演员都显示身手或者客串露一下脸,这样也许是为了求得一张电影人的合家欢留影,以此给所有的观众发一张吉庆热闹的贺年片。就主题来说,贺岁片讲的人情和道理要通俗易懂,这才能让各色人等都顺畅接受。 以此来看,2007年岁末贺岁档期的几部重头戏在视觉场面和故事题材上就未免太阴沉、沉重了一点,观众要想明白它的主题也要思前想后,好好琢磨一番,它们都不是贺岁片。在我看来,像《投名状》这样的片子的人物形象和主题都有点过于复杂、离散,以致把导演想追求的深刻都消解了。就场景看,《投名状》多的是哀鸿遍野、血腥杀戮,结尾处那个一心要成就“大事”的庞青云后心挨一枪,前胸挨一刀,场面着实惨烈。这部片子中庞青云到底要干什么让观众难以把握。他是要美丽女人?还是把兄弟情看得高于一切?抑或是想着登上那个金光闪闪的龙椅?人物的几个行动目标和人物的善恶定位都彼此掺杂、矛盾,让观众不知道是该为英雄抹泪还是该为坏人恶有恶报而叫好,这样复杂、难以决定认同的人物和故事不是贺岁片的讲法。 《集结号》拍得视听震撼,人物性格和动作都鲜明抢眼,台词功夫很是了得,但它毕竟是一个四十几人全都死光的灰色战争片,是个一只眼失明的孤独老兵寻求名分的洗冤故事。影片寻求的毕竟是领导的荣誉认可而不是像港片《金鸡》那样的普通小民的自得其乐和发泄不满的到处嘲讽。如果一定要说《集结号》是贺岁片,那冯小刚前些年拍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那些充满喜剧幽默的贺岁片就显得有点不对路或者不够格了。 其实2007年岁末倒有一部像贺岁片的贺岁片,它是《大电影2》。影片设计的故事有些搞笑基础,从一对夫妻为了谋生活要拍一部成人A片开始,其中有国外A片中常用的管道工、水暖工、性虐待等造型,还有嘲弄古装大片的宫廷装扮。我说它只是像贺岁片,是因为影片后面的故事开始散乱,背离了原本的喜剧基调,故事不知道要往哪里走,影片没能将欢乐喜剧进行到底,开始让男主演郭涛玩悲情台词。这就让人觉得影片有点端架子高高在上了,透着不跟观众亲近。另外就它的选材来说也不符合贺岁片的观众定位,片中男主角拍黄片的故事,恐怕不适合家长带着孩子去看,而贺岁片最好是能让全家人倾巢而出阖府同乐。 也许是前些年看出好胃口了,我们过年的时候还是想看点轻松、热闹、喜庆的贺岁片。希望明年能看到一些喜庆、幽默的贺岁片。 要论华语电影的贺岁片,当数香港电影人拍得最好。他们的贺岁片真的是够热闹,明星够多,情节够笑料。香港的贺岁片大多以喜庆为主,从内容到形式都颇为夸张地透着喜庆意味。许多影片从名字就能看出是给人过年时候看的,像《八星报喜》《大富之家》《花田喜事》《满汉全席》《东成西就》,这些名字就透着一种喜气洋洋的声调。影片的拍摄手法也绝对喜庆,不但色彩上往往是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情节以及演员阵容更是以热闹为主,当然,影片必然有一个绝对的大团圆结局。贺岁片出现的演员要越多越好,它是演员和观众双向的求吉利和行礼问候,演员当然希望在年底跟大家照个面说几句喜庆话,观众也想看看自己喜爱的演员在年根下出来跟大家热闹一下。赵良俊连续两年拍摄《金鸡》,每集出场的香港明星都达到几十人,第一集多至七八十人。安排这么多人出场,还都要在其中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最好还能显示点这个演员的特色,这在故事编排上也是要些巧劲的。这时候,很多演员也愿意扮个鬼脸让大家笑一下。在我看来这是显示一种高档才情:幽默。吴君如在《金鸡2》当中就扮作一条金黄毛的长发狗,她那双对眼让人一看就是吴君如。贺岁片使用演员常用的另一个技法是反串,唱花脸的或许来演青衣的角色;演惯了冷酷黑道大哥的时常演个傻教授;常以清纯女子形象上台的也可扮个凶恶公主。于是,我们看到了梁家辉在《东成西就》中傻呼呼的南帝,同样是梁家辉,他在《金鸡1》当中演的炒股失败的经济学教授就让人看着可怜,他扮演教授时的龇嘴大板牙也是让人看着就想笑。我们也看到周润发在《八星报喜》中演一个娘娘腔的男人,走路都要扭动腰肢,说话时要捏起嗓子还要摆出兰花指的姿势,有几分可爱又可笑。 其实,贺岁片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电影人将西方圣诞祝贺电影(New Year greeting film)与梨园传统中的演贺岁戏所做的借鉴与综合。“贺岁”这个词是源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梨园传统。在中国梨园行当中,旧日的戏班差不多天天都演出,只在腊月下旬有几天不演。于是他们把每年演出的最后一场戏叫封箱戏,就是演完就把戏服装箱子里封上了。每逢年关岁末之时,梨园名角便齐聚一台,不计报酬地演一出大戏以答谢戏迷一年来的厚爱。由于有这层含义,又近年关,戏曲内容自然是吉祥喜庆,形式则是欢喜好看,封箱戏多演双出或反串,也尽量追求盛大场面。第二年春节一过,又有“开箱戏”,寓意新年好运道,大小名角均倾力演出,讲究的都是热闹与喜庆以博得好彩头。这些岁末年初的表演就称之为贺岁剧。我们看到,反串演员、喜庆氛围、吉祥戏码、大小名角不计报酬尽量共襄盛举,这些传统梨园贺岁剧的特征几乎完整地延续到了今天的贺岁电影中。 原载:《文艺报》2008-1-1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