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提升主旋律影片观赏性的重要一步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一川 参加讨论
灿烂星河,小小寰球,闪烁着美丽而骇人风眼的“蓝鲸”正急速扑向百万人口大都市,向徐市长和他的市民们发起空前严峻的巨大挑战。于是我们目睹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巨灾肆虐画面和感人的抗灾场面。《超强台风》就是这样始终牵扯着观众的心房直到结束。可以说,它给了我一次意外的惊喜。这种惊喜就在于,习惯于跟着冯小宁导演思考的观众,这次却不仅可以心思而且可以心动,尤其是从眼观耳赏中获得奇异的视听觉享受了。
    按人们的习惯理解,似乎主旋律影片总是专门以思想性取胜的,不必顾及票房;而相比之下,观赏性和票房仿佛只是专属于商业片或娱乐片的。《超强台风》的出现则是一次打破习惯程式和传统思维的新尝试:它不仅继续保持高度的思想性,而且特别追求把这种思想性渗透到视听观赏效果营造中,也就是让主旋律影片不仅以思想性征服观众,而且以观赏性去打动观众。它为此而迈出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借助灾难片的外壳去尽力提升主旋律的观赏效果。灾难片的观赏性主要在于,它把本来令人痛苦的灾难转化为可以带来超然享受的人生风景去旁观。我们看到,无论是开头的银河地球图景还是后来持续出现的台风肆虐画面,影片都体现了观赏效果的倾力打造,目的首要地不再是满足观众的思考,而是满足他们的视听觉享受。
    影片虽然标举观赏性,但并没有轻易放弃思想性,相反,思想性在这里成为观赏性的原料。它自始至终把徐市长及其一班人领导市民抗灾救人作为中心加以刻画。从叙述徐市长抓小偷被警察闹误会,到讲述徐市长学生时代的调皮和恶作剧,都不忘记给予观众以愉快。正是在给予观众以持续的愉快中,影片渗透出高度提炼的主题:中国以人为本的崭新的国家形象。这在情节进程中具体地表现为如下信念: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财富,高于一切物质财富。所以,徐市长在做重大决策时,念念不忘加以保护的不再是自己的政绩工程而是市民的生命安全。他当然爱惜自己的政绩、珍爱生命财产,但在生命与财产之间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惟一选项时,他毅然选择了第一宝贵的人的生命。
    这样的选项,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其实不是轻易作出的,而是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影片为了烘托这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国家形象,不惜采用对比手法,反复渲染出1958年相同灾难打击下的传统国家形象:为了保护国家财产,成百上千的人前赴后继地同台风英勇搏斗,直到牺牲。那样英勇无畏的传统画面,同现在小心翼翼地宁肯牺牲财产也必须保全生命的新形象,无疑在观众中形成鲜明的反差:今非昔比,国家形象变了。正是经过这样的对比手法,新的国家形象能够带给观众以更强烈的冲击。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颇下功夫,刻画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除了徐市长外,还有气象专家陈老师、被解职而依然履行职责的镇长、为了奔向临产妻子而不惜拼命的“四川人”以及网名为“信天翁”的外国台风发烧友等。同时,影片使用的几乎一半长度的特技效果,确实大大强化了观赏性。由作曲家张千一等制作的音乐,注意让观众时而沉浸时而旁观灾难来临前和到来后的场景,从而把原来可怕的灾难幻化成可观赏的音乐形象诉诸观众。
    《超强台风》应当是近年来主旋律影片的一次重要突破。因为当主旋律影片纷纷强调儒家伦理价值观而出现“儒学化转向”(如《亲兄弟》《五颗子弹·····》《千钧·一发》《我的左手》等)时,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竟变得更加突出:当好莱坞以其娱乐大片狂掠票房时,主旋律影片还能在票房肉搏战中赢得影院观众吗?影院观众是要自己自觉自愿地掏钱买票的,他们的喜好才真正决定影片票房的成败,也就是影片的生死存亡。当网络观片吸引年轻观众、影碟机观片和电视影片播映征服中老年观众时,喜欢上影院的年轻观众凭什么不选择好莱坞而选择你?关键一点就是你必须经得住影院观众的挑剔性观看,即获得超乎网络观影、影碟机观影和电视观影等普通效果之上的超强的影院观赏性。影院观赏性正是影片获得票房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正是在影院票房保障上,《超强台风》让我感受到一个美妙的信息:主旋律影片的观赏性正在提升。这应当是我国主旋律影片创作上的重要的一步。
    原载:《文艺报》2008-12-0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