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战友,你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战斗;啊战友,你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去战斗;啊,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伴随着这首至今令人难忘的主题曲,1981年春,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情节剧模式制作、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出现在人们视野。从1958年《一口菜饼子》20分钟的直播电视小戏,到1978年全实景录制的《三家亲》,再到1981年这部长达9集、约2000多个镜头100多个场景的《敌营十八年》,中国人整整等待了23年,而中国的电视剧事业也由此走上了新的征程。 2008年岁末,央视八套“黄金剧场”开播新版《敌营十八年》。有意味的是,正值新版《敌营十八年》拍摄期2008年4月下旬,老版《敌营十八年》在CCTV—12“天地剧场”重播。有观众不无激动地回忆当年:“那时候,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每天晚上父亲把电视搬到院子里,周围的邻居都来看,可谓盛况空前。我当时经常挤不到前面去,很烦恼。电视剧播出的日子里,小孩子们做游戏也在模仿江波。”可见,《敌营十八年》的故事在年长的观众那里,依然有着牢固的心理印迹——也许,对新版电视剧的播出而言,这算得上一场“共谋”的预热? 新版《敌营十八年》堪称“鸿篇巨制”,此次播出的部分只是全剧的三分之一。这部由“卧心”、“雄心”、“丹心”三部曲组成的120集电视连续剧,以中共地下党员江波为人物主线,讲述了其凭着坚定的信念、过人的智慧和超凡的胆识,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军队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各方人马巧妙周旋,并为革命输送大量军事情报的故事。在荧屏上谍影重重的今天,《敌营十八年》另辟蹊径,敢于翻拍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剧,而且希图以“红色偶像剧”的定位为“谍战剧”注入新的生机,勇气值得嘉许。而跨越27年时空,从新旧两部同名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近30年来电视观众接受心理的“成长”与转捩。 就类型而言,《敌营十八年》无疑是一部典型的“谍战”剧。共产党员江波打入国民党内部十八年,期间,他与敌人巧妙周旋,除汉奸、送情报,无数次历经生死。二十多年前,它情节上的跌宕起伏、节奏上的迅速紧凑以及人物造型上的新颖独特,使告别文化劫难时代不久的中国观众耳目一新:多年被禁锢的视觉神经忽然得到了放松,影视作品的功能不再是政治批判,而是渐渐回归了它本来的功能。但也正是这种注重情节性、戏剧性、惊险性和一定的娱乐性的特点,在攫住观众视线的同时,当时给这部剧作带来了很大的争议:美男计、女特务、大背头、泳装照,这些日后再普遍不过的娱乐元素,就一度招致尖锐的批评。思维的压抑是与身体官能的休眠状态相辅相成的,当禁锢成为人由内及外的一种“常态”,20多年前的观众,的确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肆意的笑声和单纯的感官体验。无论如何,《敌营十八年》在选择历史的时候,也终究被历史所选择。不经意间,它开辟了中国的长篇电视剧时代,也首创了“谍战”、卧底的经典模式——其载入中国电视剧史的美学意义当在于此。 此时已非昔日,“娱乐至死”之风遍吹大江南北,对离奇情节、夸张表演、恶俗戏说、露骨情爱和绯闻八卦几近麻木的观众,其欣赏趣味和接受习惯又发生了令人侧目的“回潮”。这从新世纪以来“红色”题材剧作甚嚣尘上的现象中可见一斑。当今的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红色”符码在大众文化文本中的增殖,既得益于主流意识的提倡,也含有浓郁的市场趣味,体现了文本消费者的逆向选择。首先,在文化转型时代,过往的记忆牵动人们太多血肉相连的情感和想像。记忆中若隐若现的“红色”符码往往能起到唤醒历史体验的功用;而集中浓缩了时代主流文化精神的“红色”文本,更成为寄寓这种怀旧情绪的上选文化载体。其次,在物质僭越精神的世俗化时代,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革命激情这些曾经生产过剩的语汇,反而变成了稀缺的、被猎奇和窥视的话语资本,产生出潜在而巨大的利润生成空间。由此,“红色”及其革命、理想的符号化蕴涵,在适应市场和产业语境的过程中,自身也成为了被消费的选择对象。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以“红色偶像剧”定位新版《敌营十八年》,是一个明智的策略:它寄望于借助“红色”与“偶像”织接所产生的“复调”文化效应,兼顾怀旧元素和时尚元素,从而在众多“谍战”剧中突出重围。 新版《敌营十八年》中,一个9集的电视连续剧框架被扩展成了一部120集的“偶像史诗”。其“偶像剧”的质素,并非特指剧中主要人物都由年轻、俊朗、貌美的演员担纲,更重要的是,全剧基本符合经典偶像剧的故事编排要求,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离奇经历为中心展开故事。导演游建鸣就曾坦言:这不是一部军旅剧,应是偶像剧、言情剧。 比对该剧的新旧版本,人物塑造上的文化差异也值得一提。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初,大众呼唤的是一种不轨于正道的“邪气”,渴盼一种打破禁忌的快感的话,那么在物质丰裕、精神靡顿的今天,人们似乎更欠缺一腔浩然“正气”,呼唤的是可以拯救疲软灵魂、至阳至刚的钝感,是“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和铁骨铮铮、永不言败的“男人气”。于是,在老版《敌营十八年》中,张连文扮演的江波亦正亦邪,他手拿烟卷敞着领口与敌人谈笑风生的形象,几乎颠覆了此前荧屏和银幕上正面角色一味“高大全”的僵固范式。而在新版中,机敏、果断、冷静、忠诚、坚强、英俊、聪明、能干,则便成为了江波形象中被突出的侧面。对依附于大众化内质和文化工业属性的电视剧而言,归根结底,这都是不同文化语境下观众、市场逆向选择的结果。 原载:《文艺报》2009年2月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