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人性与党性的完美统一 ——评影片《突发事件》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饶曙光 参加讨论

    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突发事件》系根据小说《该你的时候》改编而成,是近几年中国电影少有的现实主义电影的精品力作。影片充满着犀利的审视意识和批判精神,直面当下县级基层领导所面临的各种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大胆剖 析社会现实,深刻地提出了为官之道是为政绩还是为民心的问题,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出了县级基层干部的艺术形象。影片最大限度戒除了概念化和模式化的表现方式,努力表现鲜活的事件和人物,把当下绝大部分县级基层领导干部的真实状况乃至生存困境,生动而富有生活质感地表现了出来。
    影片《突发事件》着力塑造的黄必寿和吴悠两位正副县长与“焦裕禄时代”的模范完全不一样,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人文内涵。两人具有迥然不同的经历和性格,自然也就有迥然不同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黄必寿大学毕业后从技术员开始干起,一路磕磕碰碰费了十多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做到了县长的位置。因为县委书记不在,黄必寿千载难逢获得了主持全县工作的机会。这自然是黄必寿显示和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良机。他也并不掩饰自己想当“官”的雄心和信心。他的性格包括为人处世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的”,充满着现实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多面性,矛盾性。同时,他身上也凸现了基层干部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压力,如他无端地对老婆、孩子发脾气。凭借《真水无香》中女法官的角色获得华表奖最佳新人奖的青年演员范志博在影片《突发事件》中扮演的是从省农科部门调到基层工作的副县长吴悠。一开始,吴悠不仅不能接受黄必寿动不动就骂人的工作作风。而且,在吴悠看来,黄必寿的所作所为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政绩”。相反,在黄必寿看来,吴悠的经历和学历为她的从政添上了腾飞的翅膀,是他们那些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人不可企及的。因此,当两人置身于接连发生的复杂情况,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因利益调整产生的新的社会矛盾引起的各种突发事件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影片中,突发事件一个接着一个,有群众拦路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有大面积虾灾爆发,有中学生误食变质水产品引起集体食物中毒,有违法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堵塞交通……而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中,两人从开始的互不了解、缺少信任到最终互相支持、成为事业上的最佳拍档。而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的人性光辉和党性原则同样也获得了高度统一。
    影片《突发事件》的成功在于尊重了生活和人性本身的辩证法。有人把“现实”和“理想”人为地对立起来,认为要体现“理想”就要在某种程度上牺牲“现实”,至少是要遮蔽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同样,有人把党性原则和人性原则人为地对立起来,认为要描写党性就要回避人性。这其实都是对生活本身的辩证法的违背和歪曲,也是对人性本身的辩证法的违背和歪曲。把“现实”和“理想”人为地对立起来是愚蠢的,把党性原则和人性原则人为的对立起来也是愚蠢的。毕竟,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唯有人性化的东西才能够有效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失去了人性和人文维度,艺术必然会走向说教,而艺术上的说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影片《突发事件》的编导亲身接触了很多实干的基层干部,不仅熟悉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熟悉他们的内心情感。在编导看来,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大小、执政水平的高低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联;同时,基层干部的故事也正体现着时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进程。确实,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都能够像黄必寿们、吴悠们那样清醒地意识到“以人为本还是以官为本”、意识到“老百姓的事比天大”,那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是可能的。事实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在基层,基层干部是支撑社会的脊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影片《突发事件》带给观众的思想启迪。
    原载:《光明日报》2009-05-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