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民间文艺:异彩纷呈的壮美画卷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佟进军 参加讨论
新疆——祖国西北门户,丝绸之路中枢,古代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指历代贤哲博采众智、殚精竭虑创作的各类传世经典,也包括各族人民集体创造、口耳相传、世代延续的民间文艺,而后者与人民生活尤其密切,它不仅承载着一个族群自古以来生息变迁、风尚礼俗、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爱憎情愫不断演绎的厚重历史,也生动地再现了当下各族人民感悟生活甜美、祈愿社会和谐、表达各族人民共荣的生活情趣,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新疆民间文艺蕴藏量丰富且品类繁多。由于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流要冲、地域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历史上曾有许多持不同信仰、操不同语言的族群进驻这里的草原、盆地、绿洲、商埠,与当地族群共同融入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潮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相济互补、经久沿袭;各种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频繁交流、互有消长,使新疆很早就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为各民族不断滋生和丰润精神财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土壤,也为各种民间文艺形式长期保持民族特色和焕发勃勃生机提供了相宜的生存环境。直到今天,新疆大地仍然保留着以9种语言、6种文字为载体,分别来自绿洲、草原、山林文化背景,根据不同岁月、节令和场合的需要,由各族群众自然维系的种类繁多的原生态民间文艺活动,构成了中国西部多民族族别、多语汇、多重文化背景异彩纷呈的民间文艺画卷。
    在灿若星辰的新疆民间文艺画卷中,《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人民在古老的韵律和俗乐基础上,伴随着音乐、舞蹈和文学的发展,不断汲取时代生活内容和民间娱乐形式,历经千百年磨砺而形成的大型歌舞套曲,享有“百科全书”“音乐之母”的美誉。《玛纳斯》《江格尔》是古代柯尔克孜、蒙古人民将反抗外侮、统一部族、历经变迁的民族命运,创编成英雄豪杰征战四方、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建立美好家园的壮丽诗篇,经历代艺人不断增补和回肠荡气的演唱,而逐渐形成的气势恢宏的英雄史诗,与藏传《格萨尔》并称为“中国三大史诗”,在世界享有盛誉。“达斯坦”是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族人民对叙事长诗的统称,在山林、草原、绿洲不同民族聚居区,常有年长的艺人伴着苍凉的古琴声,用委婉有致的曲调,情真意切地讲唱英雄传奇、爱情凄美的故事,观众里里外外簇拥、全神贯注倾听的场景,让人无法怀疑“新疆蕴藏着数百部叙事长诗”的推断。《西迁之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记述了锡伯族先民自东北跋涉、千里迢迢至伊犁河畔屯垦戌边的故事,悲壮的曲调拉开的一幕幕艰辛的迁徙场景,激励着一代代后世子孙。阿凡提·纳斯尔丁是维吾尔等民族长年累月塑造的机智人物形象,用这一名称编制的一则则嘲讽邪恶、愚弄权贵、伸张正义、倡导公德的幽默故事,令人忍俊不禁,风靡天山南北。“阿依特斯”是草原上的行吟歌手为比试弹唱才艺自古相传的艺术形式,每逢节日、喜庆、礼仪,牧民们都会举办阿依特斯为吉日助兴。“新疆曲子”是汉族聚居的乡镇普遍流行的说唱艺术,自清朝中期以降,经久不衰,距今已成为新疆特有剧种。山歌在新疆另有别称,达斡尔人称它为“扎恩达勒”,只要旅途在外,遇到山水草木,触景生情,谁都可以即兴吟唱;回族人称它为“花儿”,男女青年表达情意,“漫”一首高亢悠扬的花儿最合适宜。还有一些民族,至今仍留存着部分古老的祭祀礼俗,相应的仪式中透露着久远的文化气息……这些还只是新疆民间文艺的凤毛麟角,谁都知道,哈萨克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始终有礼仪歌声相伴;蒙古人待客举手投足,处处有祝词赞歌相随;塔塔尔民歌谁都会唱,许多已分不清楚究竟属于哪个民族;还有更多的神话传说、幻想故事,深藏在各个民族的心灵深处。
    新疆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由于地处西北门户,历史上各民族在长期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有部分族群曾与周边异域文化发生过频繁的交流,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受到深刻影响,在民间文艺中亦显出了博采域外文化悠长的特点。倘若将这种现象放在有史以来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不断交流的大背景下来观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上新疆的许多族群曾以豁达的胸襟和卓越的智慧为中华文明不断汲取外来养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各个民族的民间文艺总体来说始终维系着原创的品质和鲜明的族别风格,同时,还保留着秉承中国北方民族血脉的特质,这一点从许多民族的民间文艺作品中所蕴涵的古老文化元素可以看出明显的例证。
    实事求是地说,新疆之所以能保留大量品类繁多的原生态民间文艺活动,除了受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影响之外,与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生活节奏相对缓慢亦不无联系。新疆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新疆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政治地位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新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这一趋势下,各民族民间文艺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难免受到影响,日益便捷和普及的现代传播媒体,使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和各民族口头传承的精神财富,面临着受现代化冲击而逐渐消失的威胁。
    我们党历来重视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视其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部署新疆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同期,就派出了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奔赴天山南北,深入乡村牧区,广泛开展调查采录和搜集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艺财富的工作,同时分级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机构、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和出版发行机构,采用各种途径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专业干部,卓有成效地开启了将保留在各族人民口头上的民间文艺财富文本化的历史进程。尽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有过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但这项工程的意义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至今无人小视。
    截至20世纪末,各专业机构相互协作,各族民间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民间、深入生活、勤奋工作,先后完成了新疆各世居民族10余门类民间文艺财富的普查搜集和主要资料的汇集整理工作。其中对存活于维吾尔民间的“十二木卡姆”,存活于柯尔克孜民间的“玛纳斯”、卫拉特蒙古民间的“江格尔”、“格斯尔”,以及散布于全疆各地各民族中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音乐、民歌、舞蹈、戏曲、曲艺、器乐曲等文艺种类的全面普查和系统整理,都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费时数十年、庞大的系统工程,仅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县级资料本的编纂工作,就涉及到100多个立卷单位,完成了400余册一亿多字的资料本出版任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许多濒临失传的艺术珍品及时转换为文本。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的多种版本的《十二木卡姆》曲谱词、八部18卷《玛纳斯》居素甫·玛玛依唱本、70章回3卷《江格尔》文学读本和164章回14册《江格尔》资料本、12章节《卫拉特蒙古格斯尔》文学读本等等,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项研究机构应运而生,国际国内专题研讨、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接连不断,许多民间艺人也受到从未有过的礼遇,频频应邀出国访问……国际舆论普遍将《维吾尔木卡姆》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中国三大史诗”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承认,居素甫·玛玛依戴上了“当代荷马”的桂冠,加·朱乃享有“著名江格尔齐”的尊称,木卡姆大师吐尔地阿洪的功绩传遍四方……多元文化背景下孕育的新疆民间文艺、各族传承艺人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在国际社会为祖国文化赢得了荣誉,也使新疆各族人民更加感受到源于多彩生活的民间文艺所具有的魅力,极大地增强了作为新疆人的自豪感。
    进入新世纪,新疆民间文艺工作继续拓展,各类成果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历经二十余载上万名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参与的《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新疆卷》陆续完成编纂,顺利出版,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约1600万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一部巨著;有关专业机构陆续启动了《玛纳斯》八部18卷和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系列丛书汉译工程,相应成果接连问世,越来越多的人在分享新疆民间文艺优秀成果的艺术魅力。
    这一时期,单纯采用文本形式保存和传播传统民间文艺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随着新疆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和我们党对文化地位、文化作用认识的深化,国际社会关于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呼吁和国家的相应要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民间文艺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活的秉性,这也是新疆民间文艺魅力之所在,是西部大发展大繁荣建设进程中,新疆文化综合优势的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是各族人民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繁荣的一片沃土。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下,各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已经多层次多角度地介入到了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活形态民间文艺的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正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一场全新的规模更大的民间文艺保护和建设工程。
    经各族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维吾尔木卡姆》《玛纳斯》接续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一次显示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滋生的民间文艺所具有的深厚底蕴和非凡魅力。与此同时,分批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00多个项目中,有很多都属民间文艺或与其密切相连,各民族文艺工作者都为之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这些还仅仅是此项文化工程的开始,怎样让各族人民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对于祖国乃至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传统民间文艺种类,使其持续维系鲜活的生命力,怎样守护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怎样延续民间文艺发展的血脉,这已经是新疆各族民间文艺工作者凝重的思考和现实的行动。
    在西部大开发建设进程中,一场保护和传承新疆多民族民间文艺的系统工程正在拉开帷幕。随着各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确立,各民族优秀民间文艺品类、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条例、制度、办法和措施正在抓紧制定、陆续公布、逐项实施、不断完善。玛纳斯、江格尔、阿依特斯演唱已纳入地方基础教育内容稳步推进,木卡姆艺术正在以各种形式登上现代艺术舞台,在各类“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民间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保护展览”等活动中,新疆各民族民间文艺绽放着异彩,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空前活跃,各种民间艺术团体出国访问演出日趋频繁,各族艺人——民间文艺的传承主体,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由衷的自豪。
    新的世纪,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强大,新疆的经济实力也在稳步增强,民间文艺整装远航的时机已经成熟,“歌舞之乡”的美名必将持续传扬。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