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初期历时3年的“剿匪”战争为题材创作的影视作品,自25年前的《乌龙山剿匪记》达到顶峰之后,几乎沉寂了20多年。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大西南剿匪记》以多角度、多层次展开的叙事,结构巧妙,人物形象深刻,没有局限于“剿匪”故事,而是全力表现人物精神状态和命运之间的联接,把情感和人性作为整部剧的框架,通过人物性格、心理、环境、伦理、道德等种种因素,展开不同人生命运的探索,在“剿匪”题材电视剧中有新的突破。 一部电视剧的现实意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艺术享受,二是社会效果,这两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存在于电视剧的深层结构中,表现为人物的多层次命运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在这个层面上,《大西南剿匪记》有自己的创造和超越。 粗略地比较一下影视作品里的土匪形象,观众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林海雪原》里的“座山雕”和《乌龙山剿匪记》里的 “钻山豹”,他们凶残、狡猾、无恶不作。 但海飞笔下的大土匪刘大卯却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土匪”形象:他是一个另类土匪。这个土匪戴大耳环,穿挂着铃铛的皮靴,挎双枪,骑大马,占山为王,过着“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生活,却幻想在“方圆50里地”过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他集正邪于一身,重情重义,用真情和生命保守着对一个女人的爱和承诺,在成全弟弟与心爱女人成婚的新婚之夜悄然落泪;他彪悍,有勇有谋,在明争暗斗的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中游刃有余,但他没能摆脱利诱,在国民党特务一次次的精心策划下,越陷越深,最终成为反人民、反政府的罪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生错了时代,“人生,一步错,步步错”。 《大西南剿匪记》可以说是一部土匪刘大卯的个人兴衰史。土匪刘大卯的形象值得人深思。不评判、不夸大、不扭曲,一切从人性根源出发,让观众体会一个个立体的人物。 剿匪剧大多以男土匪为主,描述女匪首的并不多。《大西南剿匪记》的独特之处就是塑造了一个颇为传奇的女匪首郑幺妹。剿匪历史上曾有一段“最高特赦”的往事:西南军区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达,曾经组织指挥大西南的剿匪行动。而在被剿土匪中,就有一位女匪首,最后被我军捕获,又被中央首长特批获赦。从此她奔走山野,劝说仍在山上的一股又一股土匪下山自新…… 《大西南剿匪记》以此为圭臬,以令人惊奇的想象力虚构了这部色彩纷呈、情节跌宕、独具艺术魅力的长篇电视剧。青年演员马苏饰演的郑幺妹,漂亮、大气、豪迈、泼辣而不失娇媚,把一个“既是女人又是土匪”、命运多舛的女匪首演绎得合情合理。 《大西南剿匪记》 写的是剿匪,但是,从戏的第一集开始就会发现,这是一部真正的情感大戏。该剧构思巧妙,结构复杂,主线讲述大土匪刘大卯、郑幺妹之间的情爱纠葛和被剿经过,副线有家族财产之争、权势之争、土匪争斗等,错综复杂,曲折婉转,画面般地展开了湘黔地区的风土人情,真正达到了传奇故事与艺术手段的巧妙结合。 《大西南剿匪记》描述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非常有独创性。比如刘大卯那个读了大学,一心想把“提篮洞”打造成当代水泊梁山的弟弟刘二木,他建立起“六不抢”帮规,请戏班子给土匪们唱戏,抢来发电机让“提篮洞”变得“永远是白天”,梦想让那片山林成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知识”的世外桃源。 这部戏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值得尊重和肯定。故事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支撑,好故事也会乏味,该剧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平民化的表达。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