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眼睛所遇到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阿列西·艾尔雅维 参加讨论

    一
     愚人从图像中所接受的,是受过教育的人从《圣经》中所接受的东西。愚人从图像中看到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从中读到他们不能从书本上读到的内容。
    

——格里高里大帝
     这段由一位公元b世纪时教皇所作出的捍卫图画的名言,可被看成是有关图像的长期斗争的一部分。在整个西方文明史上,视觉和图像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正如被人们无数次地指出过的那样,从古希腊时起,图像就对发展我们的共同文化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从古希腊哲学时代起,视觉就被推崇为在各种感觉中具有最突出的地位。Theories这一心灵的最高贵的活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被人们用从视觉领域获得的隐喻来加以描述。……视觉除了为理智活动的高层结构提供比喻外,常被当作各种知觉的范式,并因此作为其它感觉的尺度。①
     从古希腊时期起,许多作者就不仅从几何学,而且从理论发展的角度强调视觉。换句话说,西方文明从其一开始起就打上了“视觉和视觉中心主义(ocularcentrism )”的特点。基督教初期的破坏偶像运动试图冲击这种视觉和图像的优势地位。在希伯莱禁止制造偶像精神支持下,绝大部分基督教思想家都奋力围剿这种对镜像(the specular)的无所不在的热情。特图里安(Tertullian,公元150或160至220年)在《论偶像崇拜》( De idololatria)一书中写道:
     但当魔鬼给世界带来制作雕塑、图像或各种类似物的匠人之时,对虚假的神和对魔鬼的崇拜就立刻将世人迷惑住了。②
     基督徒们禁止或至少批评图像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1)人们把再现和所再现的对象混淆起来;2)神不能再现为可见的形象,因为神是不可见的;3)通过再现神,我们已经将他降低为我们自己的样子了。人只能将神再现为一个凡人和一个生物的形象,而不是一个造物主的形象,因此,这种再现的尝试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在此以后很久,加尔文提出一个相关的观点:
     我们只是在灵魂中与神相似,没有图像能够再现神。那些试图再现神的本质的人是疯子。即使普通人的没什么价值的灵魂也是不可再现的。③然而,恰恰是在此之时,一个与图像有关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尽管新教教会撤掉了所有的图画及其它各种图像(彩色玻璃的窗户除外),图像仍保留在人们的私人住宅之中,韦伯所谓的私人空间在这里起了作用。绘画不再被人们带着宗教的眼光注视,而成为世俗乐趣的对象。在宗教改革之时,教会已不再需要图像来传播《圣经》上的道理,教育的发展已经使格里高里大帝的话过时了。过去包罗万象的宗教世界已被分隔为各具特色的社会领域,绘画也离开宗教。从此,宗教变得仅仅与语词有关,而图像走上一条基本上是自我独立的路。图像在世俗的社会生活领域繁荣发展,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绘画和雕塑仅仅是视觉再现领域的一部分,然而它们却代表着一个在欧洲历史上的延续性因素。与此相反,在希伯莱传统和绝大部分伊斯兰传统中,就缺少这些因素,从而使它们在那些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文艺研究》2000年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