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提升原创力打造文艺精品 二○一一上海市文艺工作会议举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竞 参加讨论

    每年年初,上海市文艺工作会议都会如期举行,文学、戏剧、影视、音舞、美术、群文、媒体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绩与不足的同时,共商今年上海文艺工作的发展大计。今年,恰逢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如何以重大节庆为契机,抓好一批反映我国人民革命历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题材作品,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创精品力作,无疑成为工作重点。但无论应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的文艺工作者都会用不懈追求证明自身的努力,因为在他们心中,有了对文化事业的那份“热爱”,所以“不会犹豫,也不会退却,一直进取,直到我们的事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上影集团上影英皇公司总经理、制片人吕超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一份优秀的成绩单:去年,他们制作的50集穿越剧《神话》,成为央视八套的开年大戏,收视率名列第一,在台湾中视播出时也创下该台十年来最高收视率,投资收益率达80%;电视剧《泡沫之夏》在湖南卫视播出,也取得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第一,行销海外多个地区;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而在电影方面,作为第一出品方,相继主导创作了电影《赵氏孤儿》,票房2个多亿;《锦衣卫》票房1.7亿,《花木兰》票房八千万,还创作了世博馆主题影片《和谐中国》以及获得三个国际电影节金奖的纪录片《海上传奇》等。“这是上影集团提高原创力的一个缩影。”吕超说。
    近年来,提升文艺作品的原创力一直是上海文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上海文艺界围绕重大节庆又将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文学作品方面,纪实作品《记住那个年代》反映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以上海百年民族工商企业———信谊药厂为蓝本、反映民族医药工业发展的长篇小说《挚友》;描写20世纪初上海社会变迁的长篇历史小说《上海·1912》等即将推出。影视剧方面,由作家阿来担任编剧、反映西藏解放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进程的电影《西藏的天空》,全景式表现辛亥革命史诗画面的电影《辛亥革命》,反映1920-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秋收起义上井冈山这段历史过程的电视剧《开天辟地》和反映1949-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建设新中国的电视剧《开国》等正在创作之中;舞台艺术则有话剧《孙中山》、越剧《秋色渐浓》、京剧《潘月樵》等。
    记者获悉,今年上海市的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将得到来自金融业的信贷支持。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已与上海银行签署了一项总体授信额度为10亿元的合作协议,用以扶持上海影视和演艺界的优秀原创剧目,主要是支持列入国家和本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的重点作品。日前,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元影视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的四个项目,总计4000多万元的贷款额度已通过上海银行的审批。上影集团的两个国家重点影视项目也正在加紧洽谈中……有了金融信贷的支持,打造上海原创文艺精品力作就有了更坚实的臂膀。
    对于如何打造上海文艺名片,戏剧小品创作者、上海虹口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俞志清有自己的心得:倾听生活的呼吸。由他和别人集体创作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登上去年央视春晚舞台。从1984年开始从事戏剧小品创作,他在群文创作领域工作了整整27个年头,与他一同出道目前仍在这个行业的所剩无几。“作为草根编剧,社区群众才是我赖以生存的土壤,能让我接上地气,听到日常生活的呼吸。”他如此表述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草根编剧应该用质朴的情感,感受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感受老百姓在大时代的日常生活,他们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在他看来,只有来自生活中的鲜活的素材,才能创作出老百姓喜欢的代表上海特色的原创佳作。
    “我们这些人、以及我们所从事的劳动显得很特殊,似乎很难找到同样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我们也很难提供给别人有效的建议。在这个信息革命的时代,我们的劳作明显还停留在古老的手工艺的年头里,效率极低地做着自己的活计,甚至不知道这活计是不是卖得出去!”上海市作协主席、作家王安忆以此描述自己所从事的写作事业。以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天香》的创作过程为例,从上世纪70年代末“遇见”露香园路到八十年代初在故纸堆看到关于露香园的记载,再到“两年前有一日,我在书桌前坐下,计划要写一部长篇,我与它的关系这才决定下来”,“事情就是这样缓慢,想快也快不得,有一种秩序隐藏在时间深处,行的时候自然行了,不行就是不行。你似乎很难占它的便宜,你在这里剥削了它,就非得在那里偿还。好比查阅资料,到故纸堆翻检,固然是缓慢的,许多朋友劝我到‘谷歌’搜索,一下子便得。可是翻检的过程里,自会生出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就是生活,是写作者的人生。”文学创作抑或文学人生,其中昭示的命运正显现出这一写作的艰辛和价值。而这,也为这位上海作家数十年坚韧、低调地行走在文学之路做出了贴切的阐释。
    原载:《文学报》2011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