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冬,傅斯年自英、德留学七年半而归国,12月赴广州应聘任中山大学文科学长暨国文、史学两系主任。他是个重才、识才又有能力罗致隽才的学术及教育领导人。他的行政才能早在创办《新潮》及“五四”时期已露端倪,此时更得以施展。其所延聘的教授有吴梅、顾颉刚、丁山、罗常培、杨振声等。师资既已充实,学风因之丕振。那时的名教授不像1949年以后多依附于一枚“铁饭碗”而委屈苟且求存。吴先生于1927年冬告假返里,料理家务,以南中交通不便,旋辞去教职。于是,翌年暑假,傅氏有上海之行,欲礼聘当代词宗朱彊村(祖谋)氏主讲词席。其时朱氏已是七十二岁的衰迈老人,因推荐新会陈述叔(洵)以代。陈先生遂于是秋应聘为教授,时年已五十有八矣。 陈先生名洵字述叔,晚号海绡翁。室名仍度堂,思蛤蜊室。生性孤峭,少与顺德黄节善。陈先生词为近代一大家,彊村素所推服。有《望江南》两首云: 谈声律,词笔此权舆。翻谱竹枝归刌度,重雕菉斐费爬梳。持配紫霞无。 雕虫手,千古亦才难。新拜海南为上将,试要临桂角中原。来者孰登坛。 这是在六七年前(约1922年)朱氏编《彊村语业》时题陈氏《海绡词》之作。其叙云:“新会陈述叔、临桂况夔笙,并世两雄,无与抗手。”自斯论出,《海绡词》声名遂震耀海内词坛。1923年秋,彊村又以仿宋聚珍版代为刊布其《海绡词》二卷。黄节序云: 陈洵字述叔,本新会人。补南海生员。少有才思。游江右十余年,归粤。辛亥秋七月,番禺梁文忠重开南园,述叔与余始相识。文忠与人,每称陈词、黄诗,此实勉励后进,余诗未成,甚愧。 述叔蚤为词,悦稼轩、梦窗、碧山。其时年未五十,今又十余年。归安朱彊村先生见其词,糜金刊之。以余知述叔平生,命余属序。述叔数赠余词,余未学词,虽心知其能,以彊村词宗当世,而称述叔词,且为刊而传焉,则知其词之有可传也。述叔穷老,授徒郡居。微强村,世无由知述叔者矣。癸亥七月五日,黄节序。 观此序,可略知陈先生之身世及其词学之渊源。序中所称梁文忠者,即梁鼎芬氏,其人虽为遗老,而乡先辈之风型犹在,故陈洵在未为彊村所知之前,曾受知于彼。 自傅斯年礼聘陈氏为教授以后,其生活有所改善,乃有1930年暑假北上申江之访游。前此,彊村尝有《丹凤吟·寄怀陈述叔岭南》云:俊赏霜花腴谱。韵起孤弦,秋蓬书客。兰荃盈抱,宜称赋情南国。歌成鬓改,老怀慵问,度厄莺花,招人萝薜。自著闲身句里,未忍伤春,春去留泪沾臆。却遣天涯怅望,暮云顿合无尽碧。袖底瑶华满,晦鸡鸣风雨,心素能惜。沧洲期在,落月照梁颜色。蔓草王风身世感,共低垂头白。几时把臂,迎梦江路识。此词作于代刊词集之后,未曾识面之前。声气之求,神交之雅,溢乎楮墨。当下陈氏自粤北赴沪上,其知遇之感,拜谒之诚,可以想见;而彊村翁之兴奋与重视,自亦不在话下。故广为扬誉,遍邀寓沪词人墨客,大会于福州路之杏花楼。龙榆生氏记当时情形云:“予时方居真如,教授暨南大学。彊村先生折简相招,有‘岭表大词家陈海绡翁远来,不可不一见’之语,予因得陪末座。初识述叔先生,徒以不谙粤语,但见其神寒骨重,肃然益增钦挹而已。”(《陈海绡先生之词学》)先生平生恒不得志,此次沪上之游,当是一生最为惬意之事,遂作《应天长》词以记之,题《庚午秋,谒彊村翁沪上。日坐思悲阁谈词。吴湖帆为图以张之。赋此报湖帆,并索翁和》。词云: 王风委草,骚赋怨兰,危弦思苦谁说。坐对素秋,摇落芳菲与鹈鴂。吟壶水,双练发。悄未觉,翠消红歇。镇间写,解带披襟,满坐香发。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斜阳事,人世别。怎料理,此间情切。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彊村翌年有答词题云:“海绡翁客秋北来,坐我思悲阁谈词,流连浃旬。吴湖帆为作图饯别。翁示新章,借起句答之。”词云: 王风蔓草,歧路乱花,萍蓬逝水迟合。老去庾郎萧瑟,相思素笺叠。哀时意,悭问答。漫料理曼吟囊箧。梦回处,一笑南云,卷送帆叶。同抱岁寒心,旧赏新欢,弦外最清发。作弄断鸿踪迹,凉风动天末,芳馨在,双醉颊。悄未隔美人明月。待飞盏,共酹前修,随分闲业。彊村晚年多病,此次胜友远来晤聚,其素怀馨慰及雅兴之高,自是必然。海绡又有《烛影摇红·沪上留别彊村先生》云: 鲈脍秋杯,树声一夜生离怨。趁潮津月向人明,不似当时见。芳草天涯又晚,送长风,萧萧去雁。凄凉客枕,宛转江流,朅来孤馆。头白相看,后期心数逡巡遍。此情江海自年年,分付将归雁。襟泪香兰暗泫,两无言青天望眼。老怀翻怕,对酒听歌,吴姬休劝。 海绡晚年生活,以彊村为之刊集及荐事得一转机,故深感人生知己文心相契之难能可贵,遂于彊村亦事事关心。其《海绡集》中怀念彊村之作,竟至七八阕之多。如卷二有《丹凤吟·春日怀彊村先生沪上》,词云: 掩户千红如海。听雨高楼,愁鹃南国。吟壶光小,灯飐夜来风色。沧波自远,梦回何处,雁断犹闻,云飞无极。试醒登临望眼,倦枕天涯,危槛还凭西北。载酒十年故地,去来漫忆人事隔。怅恨佳期晚,但无多芳草,须傍兰泽。东风吹老,冉冉好春如客。种柳依桃三径冷,待仙源重觅。感时溅泪,谁见花下立。 《八声甘州·不得彊村先生起居》云: 渐流红去远怕看春,江南古离忧。况青芜萧索,瑶华珍重,欲寄无由。又是清明近也,旧火一时收。城角余寒恋,凄恻如秋。准拟随追步,倩谢堂燕客,密意绸缪。对东风无语,迷路梦中休。雨潇潇,吴娘歌苦,但市园依旧接枫稠。人间世,此心安处,莫问渔舟。 《喜迁莺·立春日,得杨铁夫书,喜闻彊村翁起居,赋此寄怀》云:白头簪胜,尚依约梦华,东风吹醒。故国春回,闲门人老,时事几番重省。把酒可怜东望,到眼都无新詠。暮云锁,又飞鸿天阔,竹梅深静。谁听?花信转,消息江南,前度流红冷。终岁怀人,兹辰芳草,一曏旧寒锁凝。待得倩莺烦燕,争奈有期无定。愁未免,想芳菲掩抑,沧洲残影。 1931年冬,彊村逝世,海绡作哀词一阕———《木兰花慢·岁暮闻彊翁即世,赋此寄哀》云: 水楼闲事了,忍回睇,问斜阳。但烟柳危阑,山芜故径,闷尽繁霜。沧江,悄然卧晚,听中兴琵笛换伊凉。一瞑随尘万古,白云今是何乡?相望,天海共苍苍,弦敛赏音亡。剩岁寒心素,方怜同抱,遽泣孤芳。难忘,词秋雁旅,泊哀筝危柱暂成行。泪尽江湖断眼,马塍花为谁香?知音顿逝,此伯牙哀子期之叹也。一年后,海绡复有《水龙吟》之作,叙云:“海绡楼填词图。往者彊村翁欲使吴湖帆先生为之。余曰,不如写吾两人谈词图,吴画遂不作填词。今年秋黄子静游杭,复请余越园为之。去翁归道山,行一年矣。独歌无听,聊复叙怀,欲如往昔与翁谈词,何可得哉?”词云: 看人如此溪山,等闲消与填词老。流尘换镜,天风吹籁,危阑自好。南渡斜阳,东篱旧月,古今怀抱。算承平去尽,笙歌梦里,浑昨日,非年少。 金粉旗亭谢了,剩伤心,紫霞凄调。新绡放素,啼红泫碧,不成春笑。湖水湖烟,余情分付,又随风渺。望千秋洒泪,同时怅断,掩霜花稿。龙榆生《陈海绡先生之词学》评曰:“朱、陈文字相知,观于上述各词,深情可见。在昔朱彝尊、陈维崧,有‘朱陈村词’之刻。虽二人并世齐名,而词风各异。不似彊村、海绡两先生之同主梦窗,纯以宗趣相同,遂心赏神交,契若针芥也。” 龙榆生于1933年4月创办《词学季刊》于沪上,每期“近人词录”栏中,常有海绡之词作。第一卷第四号载其《宴山亭·九日风雨登高,同风余诸子》,词云: 闲梦东篱,凄绝素心,瞑色相携高处。残照翠微,旧月黄昏,佳约有时风雨。漫惜多阴,知道是秋光谁主。凝伫。曾旧识江山,看人无语。还喜身健登临,且随分清尊,慰秋良苦。漉巾爱酒,破帻簪花,商略较谁风度。尽日停云,休更忆昔年亲故。迟暮,须料理、幽居词赋。第二卷第四号载其词两阕。《玉楼春》云: 野亭惯为寻春到,刻意怜春春太早。今年方喜见春迟,往事悠悠来暗抱。酒阑无奈花仍好,醉里不知人已老。尊前日日愿花娇,花若常红人合少。 《临江仙·花埭李氏庄看杜鹃》,词云: 传语杜鹃休浪发,直须留点春心。一回一树一沉吟,也应合泪染,真合带愁喑。闲地偶宜怀故国,水堂开近花阴。聒人原不比冤禽,青山无限事,容我梦中寻。 海绡翁以同治十一年(1871)生,民国三十一年(1942)夏历五月初六日卒于广州,年七十二。当月龙榆生即撰成《陈海绡先生之词学》长文,刊于《同声月刊》,盖寓悼逝之意焉。其介绍海绡身世学行谓:海绡先生,自经彊村先生之介,主讲中山大学,以迄于今,前后约十余载。与诸生讲论词学,专主清真、梦窗,分析不厌其详。金针暗度,其聪颖特殊子弟,能领悟而以填词自见者,颇不乏人。所谓“岭表宗风”,自半塘老人(王鹏运)倡导于前,海绡翁振起于后,一时影响所及,殆驾常州词派而上之。予以民国二十四年秋,自沪南游,任教中山大学,与海绡先生共事者年余。是时学校方迁石牌,而海绡翁家居市内,相距二十余里。每见其远来授课,扶杖登山,虽逼颓龄,而风神散朗。不甚喜与同人交接。每小时约讲词一二首,时复朗吟,予往往从窗外窃听之。讲毕,迳行返市。予尝至连庆涌边,访翁于所营小筑。门首自署集杜一联云:“岂有文章惊海内,莫教鹅鸭恼比邻。”板屋数椽,萧然四壁。翁出肃客,导登小楼。下临小溪,楼前置茉莉数本,案头陈宋儒理学书及宋贤词集若干册而已。清风亮节,于此亦见一斑。予生平不喜刺探朋侪身世,及家庭琐屑,故与翁虽谊在师友间,而所知仅止于此。第闻人言,翁居粤中,亦颇落落寡合耳。予既因病北归,未两年而海氛遂炽,闻翁避地香港,转至澳门,时从汪憬吾丈(兆镛)书中,得知消息。予来白下,始悉翁已返羊城,仍就广州大学之聘。曾去一书不报。至去冬忽得翁书,喜慰之余,不料竟成绝笔。兹为移录如下: “榆生先生足下:前春由黄氏传到手教,时方病黄疸,未能作答也。岁月因循,以至于今。复承寄《遁堪乐府》,藉审起居康胜,深以为慰。洵澳门归来,再更寒暑;连庆桥宅,已毁于兵;移居宝华,又将半载。衰年多病,复逢世难,意绪可知矣。今春偶得一词,别纸写呈,聊当晤语。年前得容孺书,言先人手迹,遭乱散亡。不知近日市中,能物色否?遗书补版,非公莫属矣。容孺近状如何,至念。孟劬、忏厂,寓居何所,皆所愿闻。相违千里,会合无期。北望新亭,此情何极。初寒,维珍卫不宣。洵顿首。秋尽日。” 在此短札中,可略窥翁年来情况,及关心彊村先生后嗣,并忆晚岁朋好之情。附词为《玉楼春》。检《海绡词》卷三遗稿,知翁倚声之业,亦于此断手,令人不胜曲终人远之悲矣。 龙氏所称“曲终人远”之章,即《玉楼春·酒边偶赋,寄榆生》,词云:新愁又逐流年转,今岁愁深前岁浅。良辰乐事苦相寻,每到会时肠暗断。 山河雁去空怀远,花树莺飞仍念乱。黄昏晴雨总关人,恼恨东风无计遣。 龙氏1948年所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选陈洵词十一首。其咏岭南风物诸篇,亦堪赏玩。《六丑·木棉谢后作》云: 正朱华照海,带碧瓦,参差楼阁。故台更高,无风花自落。一梦非昨。过眼千红尽,去来歌舞,怨粉轻衣薄。青山客路鸪啼恶。泪断香绵,灯收雨箔。颓然旧游城郭,尚幢幢日盖,残霸天邈。 川盘岭礴,算孤根易托。顿有离家恨,何处著?争枝又闹群雀。似依依念定,惹茸曾约。芳韶好、柳黄初啄。得知道、一样天涯化絮,到头漂泊。山中事、分付榴萼。笑燕子、尚恋西园夜,春归未觉。 《瑞龙吟·庄头村花田,自五代迄今,盖亦地之韵者。余既来游,感叹今昔,托之于音。》词云: 是何世?依旧占水耕花,就桥通市。朝朝簪约裾盟,有情未免,多才侭费。凝愁睇,情共露晞平晓,梦痕清泚。分携敛日墟烟,步波皱损,娇尘漫委。 偏称天涯芳怨,眼中今古,秋声还起。谁惜故山衰迟,吟畔憔悴。鲛绡织罢,愁迸蛮珠碎。伤心到、无人为省,荒村年岁。换劫鬘华坠。海风卷尽,宫斜废隧。须信吾乡美,终未比、仙源桃花春水。感时倦客,空抛铅泪。 《风入松·重九》,词云:人生重九且为欢,除酒欲何言?佳辰惯是闲居觉,悠悠想、今古无端。几处登临多事,吾庐俯仰常宽。菊花全不厌衰颜,一岁一回看。白头亲友垂垂尽,尊前问、心素应难。败壁哀蛩休诉,雁声无限江山。 叶恭绰曰:“沈厚转为高浑,此境最不易到。”(《广箧中词》三) 彊村在逝世前一年,辑一时朋好:嘉兴沈子培(曾植)、祥符裴韵珊(维侒)、咸阳李孟符(岳瑞)、揭阳曾刚甫(习经)、江阴夏闰枝(孙桐)、吴县曹君直(元忠)、钱塘张孟劬(尔田)、海宁王静安(国维)、慈溪冯君木(幵),蕲水陈仁先(曾寿)诸人之词,为《沧海遗音集》。而述叔之《海绡词》二卷,亦收其中。雕版尚未毕工,而彊村下世。龙榆生承其师遗命,又赖各方友好之赀助,乃续成之,于1932年成书。龙氏忆云:“彊村先生晚岁居沪,于并世词流中最为推挹者,厥惟述叔、仁先两先生。而述叔居岭南,仁先居天津,不获时时会合,故寄怀之作,亦以二氏为独多。”陈洵逝世前后,龙榆生方收集《沧海遗音集》中诸家未刻之词,将刊《遗音补编》。彼谓:“既刻成《遁堪乐府》二卷,复向旧都乞得夏闰枝先生之《悔龛词续》,长春乞得陈仁先先生之《旧月簃词》续稿,正在写样雕版中。念惟海绡翁之作,仍未备耳。因闻南中友好传言,翁有续词一卷,方拟自谋排印。爰即报翁一札,告以补刻《遗音》之意。乃迟之又久,消息杳然。知翁老病侵寻,深为怅念……”据云陈洵逝后,汪精卫从其家属商取未刊稿《海绡词》卷三及《海绡说词》各一卷,将为出赀补刻。今检《中国丛书综录》,《海绡说词》外,有《海绡说词稿》一卷,殆即上指《说词》耶? 龙氏云:“翁之交游,除晦闻及集中所与唱酬诸君外?晚岁惟与钱塘张孟劬(尔田)、惠阳廖忏庵(恩焘)、南海谭瑑青(祖壬)三先生常有书札往还。孟劬与晦闻共事北京大学,历时甚久,而论词特推彊村先生,以此因缘,当为与翁神交之始。忏庵词主梦窗,则又气味相投,从而契合者也。” (下转第7版) 翁有寄孟劬书云:孟劬先生道席:沧萍来,得读海日楼遗书《蒙古源流笺证》。向苦元史难读,得此遂明了如指掌,惠我何厚耶?沧萍又言,执事已辞去教席,此极可羡,洵则有志未能也。自彊老徂逝,群言淆乱,无所折中。吾惧词学之衰也,非执事谁与正之?拙词八纸录呈,皆卷二未刻者。其中得失,不知视前日何如,愿有以教我。大著亦欲得一读也。匆上,敬颂道祉。洵顿首。十一月朔。 其对孟劬先生之推重,于此可窥。孟劬数与予书,论及近代词家得失,有涉及翁者。如云: 比阅近代词集颇多,自当以樵风为正宗,彊村为大家也。述叔、吷庵,各有偏胜,无伤词体。阳阿才人之笔,苍虬诗人之思,降而为词,似欠本色。余子纷纷,一出一入,仆之造诣,抑又下焉。又云:尊论苍虬词,诚然。苍虬颇能用思,不尚浮藻,然是诗意,非曲意,此境亦前人所未到者。述叔、吷庵皆从词入,取径自别。但一则运典能曲,一则下笔能辣耳。 最近孟劬与予书云:海绡长逝,闻之惊痛。前眉孙书言:‘并世词坛,南有海绡,北有遯堪,玉峙双峰,莫能两大。’其言未免溢美。今海绡往矣,而弟亦么絃罢弹,广陵散殆真绝响耶?(《陈海绡先生之词学》) 上所引论,海绡翁在近代词坛之地位,可得而窥也。 据龙榆生当时所见,彊村为海绡勘定词集,密圈满纸,时缀短评。一则曰:“海绡词神骨俱静,此真能火传梦窗者。”再则曰:“善用逆笔,故处处见腾踏之势,清真法乳也。”三则曰:“卷二多朴遫之作,在文家为南丰,在诗家为渊明。”(彊村手批《海绡词》)其推许至矣尽矣。叶恭绰曰:“述叔词最为彊村所推许,称为一时无两。述叔词固非襞积为工者,读之,可知梦窗真谛。”(《广箧中词》三) 傅斯年虽以史学名家,而于文学亦深有造诣,在大学尝开陶渊明诗等课。其选用人才之标准既高且严,若海绡翁无真才实学,纵为名家推荐,亦不致轻易礼聘其主持大学讲席。其门人陈槃云:“(陈洵)先生穗垣蹭蹬,穷老授徒,一旦而入主堂堂大学之最高讲座,此固由有朱君之先容,然吾师破格罗致师儒之诚、之卓、之雅,何可及耶?是学林一佳话也。”(陈槃《记傅孟真师在中山大学》)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07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