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上图善本碑帖点将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仲威 参加讨论

     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举世珍重。就数量而言堪称第一,和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三足而立,就质量而言,和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三足而立。其中帖的质量,首屈一指。本文所及是内中的极品,值得一读。
    上海图书馆藏碑帖拓片18万件,善本碑帖2500余件,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达200余件。形成品种齐全、版本众多、善本纷呈的收藏特色,堪称“碑帖博物馆”。镇馆之宝以下一一介绍。
    一、南朝梁《瘗鹤铭》(插图1)《瘗鹤铭》刻于镇江焦山,因以干支纪年且撰书人仅具字号,故其作者与刊刻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而以南朝梁说较为通行。不知何时,石崩落入长江,至北宋初始为人所知。欲求拓本必待到隆冬枯水期残石露出水面时,驾舟椎拓。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苏州知府陈鹏年命工起残石于江中,经缀合复位,于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建亭储之。故拓本可分“出水前”和“出水后”二种。
    《瘗鹤铭》是我国南北朝摩崖书法艺术的瑰宝。结字率真自然,萧疏淡远,沉毅中含逸致。虽为楷书,但用笔隐通篆意,宽博疏放,举重若轻。历代文人书家不乏赞誉,黄庭坚评云“大字无过《瘗鹤铭》”,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
    此李国松藏水前拓本,国家一级文物。凡全字四十二,拓工奇绝,生动地还原了《鹤铭》的本来面貌,是传世诸本无法企及的。有莫棠、缪荃孙、杨守敬、吴郁生题记。
    二、北魏《崔敬邕墓志》(插图2)《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河北安平县出土,旋佚,故拓本流传极稀。
    此为浓淡墨拓拼合本,系国家一级文物。前半本为淡墨拓,原为江标、刘健之递藏本(按墓石原样将祖、父名爵列于志前首行甚为稀见);后半本为浓墨拓,旧为华阳卓氏藏本,有陈奕禧题跋,后归王懿荣收藏,乾隆间曾刻入《谷园摹古法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两半本经端方手始合成全璧,斋去世后散出,1930年蒋祖诒在海王村购归。
    此志书法佳绝,历经清代金石名家评题,故声名显赫。其书刻虽出民间,但以刀笔称世,势出自然,开宕拙朴,得无法之法,笔意在《刁遵墓志》与《李超墓志》间,寓谨严于奇逸,当为北朝志石之冠。
    三、隋《龙藏寺碑》(插图3)《龙藏寺碑》刻于开皇六年(585),石在河北正定县龙兴寺。为隋代第一名碑,上承六朝碑版之余意,下开开唐楷之先声,具有独特的姿态风神。此碑中正宽博,和穆凝重,长横末端略见隶书笔意,字形方形而稍扁,留有魏碑结体的余韵。王澍《虚舟题跋》评云:“无六朝俭陋习气,盖天将开唐室文明之治,故其风气渐归于正。”《龙藏寺碑》的结体用笔,不仅将秀雅古拙、宽博幽深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书法史上,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过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此元明间拓本,末行“张公礼”等字未泐,国家一级文物。乃传世年代最早、存字最多、拓工最精之本。经清黄云、唐翰题、沈树镛等人递藏。有莫友芝署端、费念慈题签,黄云、沈树镛题跋,唐翰题校记。
    四、隋《董美人墓志》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隋高祖第四子蜀王杨秀之妾。隋开皇十七年(597)七月不幸早夭,蜀王杨秀拳拳于情爱,亲自为爱妾撰写墓志一篇。
    《董美人墓志》冥封了1200多年后,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在陕西兴平县出土,墓志石归关中陆君庆收藏。陆氏精鉴藏,以蝉翼法椎拓墓
    志,此类最初拓本俗称“关中淡墨拓”,当时流传极稀,世人大多无缘亲见。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1)隋代美人墓志转归上海徐渭仁收藏,徐氏十分珍视,遂名其斋曰“隋轩”。美人墓志在上海时得到广泛椎拓(分浓墨、淡墨两种),此志的书法艺术震惊了当时书坛,并成为隋代书法端庄秀美的代表。可惜这块墓志的命运与红颜薄命的董美人一样短暂易逝,清咸丰年间(1853—1855),原石毁于太平天国小刀会农民起义。
    此件“关中淡墨拓”卷轴装,上方书堂有陈景陶题端“董美人墓志原石初拓本,丁亥二月八日,悫斋题”。这一国宝级文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一直下落不明,世人都以为已经失传,此次重新发现,成为我馆历年碑帖抢救整理的重大成果之一。
    五、唐《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插图5)《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正书,刻于贞观五年(631)。相传北宋庆历初(1041年),范雍在南山佛寺曾见《化度寺》原碑,叹为至宝。寺僧误以为石中有宝,破石求之,不得而弃,碑断为三石。后经靖康之乱,残石碎佚。
    世称《化度寺》妙出《九成宫》,宋代就有翻刻多种,版本流传繁多,其中唯有吴氏四欧堂本是唐刻原石拓本,堪称海内孤本。此本旧为明王孟阳收藏,后来归商丘陈伯恭。清嘉庆八年(1803),陈以百金售于成亲王。嘉庆十四年(1809),成亲王以银四百两购得吴氏筠清馆本,因听信翁方纲所言,误将“筠清馆本”定为原石宋拓本,而将此本认作翻本转赠其侄荣郡王。不知何年此本又为潘祖荫收藏;后又作为其女潘静淑之陪嫁物,归吴湖帆收藏。吴氏将此本与宋拓欧书《九成宫》、《虞恭公》、《阜甫诞》三碑合装一匣,名曰“四欧宝笈”,册首有吴湖帆绘《勘碑图》。册中有翁方纲、成亲王、荣郡王、罗振玉、吴湖帆、伯希和(PaulPelliot)、沈尹默等人题跋。
    六、南唐《许真人井铭》
    
  许真人即东晋年间的道土许谧(305—376),道名为穆,字思玄。兴宁二年(364),许谧等人在茅山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传授,制作了《上清经》、《黄庭经》等道教经典,创立了道教上清派。太和元年(366),许谧在茅山小茅峰之北的雷平山营造宅宇,后来在宅南穿凿了一口“许真人井”。
    《许真人井铭》是由南唐徐铉(917—992)撰文并书写的。徐氏精通篆书,曾奉宋太宗命校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是研习文字学和小篆的必读书。史载他十岁就能作文,与韩熙载齐名,有“韩徐”之称。
    此本《井铭》拓本,经赵魏、张廷济、沈树镛、潘祖荫递藏,民国十七年(1928)秋传到潘氏后人潘静淑、吴湖帆夫妇手中。此本不仅为宋拓孤本,更珍贵之处在于它还保存着宋代装裱式样。
    七、宋《淳化阁帖》卷九(插图7)《淳化阁帖》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赵炅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着辑刻,共十卷,是大型汇帖之现存最早者,号称“帖祖”。
    
  此卷为宋贾似道藏南宋国子监本,宋小本金刚折裱。经元周密、周厚,明袁、潘允凉,清梁清标、陈崇本、王存善递藏,世称“潘允谅本”。此套《阁帖》其它九卷(卷一至卷八和卷十)今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此国子监本声名赫,明代以之为底本翻刻三次,即玉韵斋本、玉泓馆本、五石山房本。是传世宋拓《阁帖》中唯一一套刻年明确的法帖。
    此册卷九,王献之书。刻有卷号、版号及刻工名。为白麻纸擦墨拓,内有孟庆云、潘允谅、梁清标藏印,系国家一级文物。
    八、郁孤台法帖(插图8)《郁孤台法帖》南宋绍定元年(1228)聂子述辑刻。
    聂子述江西南城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宝庆三年(1227)由瑞金令徙知赣州府。赣县西南有隆阜郁然孤起,山上建有郁孤台,唐时已为名迹。聂子述到任后重建此台,次年刻成此帖,因以为名。
    《郁孤台法帖》帖石久已失传,至今仅存宋拓孤本上、下两册,经清方浚颐、李葆恂、龚心钊收藏。上册为苏轼尺牍诗词、石延年书《杜牧诗》等。下册为黄庭坚草书《香岩袭灯大师智闲颂》、《云顶山僧德敷诗》、《杜甫诗》;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残句等。
    《郁孤台法帖》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所收苏轼尺牍十一通其中就有七通为《苏轼文集》所未载;还收入了传世极为少见的石延年、周越书法作品。下册黄庭坚草书《香岩袭灯大师智闲颂十九首》、《云顶山僧德敷诗十首》尤为苍老跌宕,让人拍案叫绝,荡气回肠。精良的摹刻几同于观览真迹,此帖诚为宋代刻帖奇葩。
    原载:《解放日报》2006年6月1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