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古籍整理的又一重要收获——读黄源老《书谱译注》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汤序波 参加讨论

     近年来,我读得津津有味且又获益多端的书,是黄源老所著的《书谱译注》。黄源老字子渊、号武陵源,一九一七年出生于湖南常德一耕读之家,是当代国内拥有凝聚力与影响力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曾任贵州省书画函授学院院长、贵州文光书画研究会会长、贵州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长等荣誉性职务;他的书法创作与理论专著共出版了五部之多,皆掷地作金石声,风靡一时,为读者所垂青。《书谱译注》是其书法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古籍整理研究的一大重要贡献。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是初唐杰出的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他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创性意义,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按黄著的说法是“一篇划时代的伟著”。
     《书谱》实为《书谱序》。它只是孙氏计划要写的《书谱》之一篇序言,称它为《书谱》乃古人以“小”代“大”的成习所致。黄著为我们作了充分的说明。有内证也有外证,令人不得不信服。通过黄著卓有成效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孙氏最初的打算是想将历代名家手迹,有次序地排列组合,使人们得以见到各位大师的风采神韵,故此名之为《书谱》。“书谱”这个字眼也是由他首创而流行的。可是他没有来得及实现这个宏愿,便撒手人寰。后世的《宣和书谱》、《续书谱》、《墨谱》以及各种画谱等等,都是受到他这一思想启发而编写的。因为没有见到“谱”和正文,我们只得把它当作“书论”来看。这一点是需要说明的。
     《书谱》是一篇传诵极广的名著,自唐以来,凡研习书法者无不把其作为必读之书,后世论书之作也多受其影响与沾益,甚至影响到其它艺术领域。比如钱钟书先生有一首论诗七律,其中一联“五合可参虔礼谱,偶然欲作最能工。”即讲作者受到彪炳千古的《书谱》启发,在诗词创作上,主张不要为写诗而去找诗,而应当等诗兴来寻人时再写。概括地讲就是坚守“诗来寻我”的创作理念。综观一部《槐聚诗存》无不如此。又如关于“博”与“专”,孙氏亦有精辟见解。他在文章开头(即第一段),就把钟舞、张芝及王羲之三人在方法上的成就,从专与兼上作了恰当的比较。如他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此意是讲作草书的不能会通楷法,就会失去法度,写楷书的不能兼有草意,那就不能成为精美的书法作品。所以要“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润飞白。”即要专精一体,又能兼善各体,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真正的专精境界。倘若不能兼擅者,则“有所不逮,非专精也”。由此我想到先祖汤炳正先生,他在学术上强调“以约驭博”的方法,即在“博”的基础上走向“约”,又以“约”为中心不断扩大“博”的范围。先祖在学术研究上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被同行誉为“学术大师”,我想正确处理“博”与“专”或许就是他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先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曾告诫道:“学习有了目的,还要讲求方法。你这些年主攻散文,总算有了目的。至于方法,首先是‘博’与‘约’的结合。一方面是博览群书,一方面是专攻散文;而在博览群书之时,一刻也不要忘记专攻散文这一最终目的。否则‘博览’就会变成泛滥无归;‘专攻’就会导致目光短浅,两者都会使你成为终身读书而一无所成的失败者。”因此,孙过庭关于“博”与“专”的论述应该引起书法爱好者的高度重视,否则就会成为先祖说的“一无所成的失败者”。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