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宝应刘氏与《宝应刘氏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志娟 参加讨论

    
一、扬州学派与宝应刘氏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学术史上,清代学术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在我国,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清代主流学术是以经学为核心的朴学。扬州学派,则是清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朴学流派之一。在《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扬州学派朴学家得以立传者就有宝应刘台拱、刘宝楠、刘恭冕等人。可以说,宝应刘氏是清代扬州学派重要的经学世家,研究清代扬州学派,必然要涉及宝应刘氏一族。
    宝应刘氏家族是清代中期扬州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著名者以刘台拱、刘宝楠与刘恭冕为最,刘宝树因作品较少而次之。刘氏家学渊源深厚,向上可追溯至明朝末年。宝应刘氏祖籍苏州,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由苏州迁居宝应。五世祖刘永澄,是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为东林党人之一,与无锡高攀龙、顾宪成以及刘宗周、文震孟诸公共同讲学于东林书院。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刘台拱》记述“君六世祖永澄问学于蕺山,以躬行实践为主,子孙世传其学”。我们要了解扬州学派宝应“刘氏三世”的成就,可以从《刘端临先生文集》相关记述中获取一定帮助。
    刘台拱,字端临。乾隆十六年(1751)生于江苏宝应。刘台拱是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刘宝楠的族叔,生平著述主要是经学与小学研究。其中《论语骈枝》一卷是清代《论语》研究的重要著作,与刘宝楠、刘恭冕父子《论语正义》共同体现了宝应刘氏家学专攻《论语》之特色。刘台拱虽然生前著述并无刊行,但是身后却深受学人尊崇,其中重要原因当是其杰出的治经成就。刘台拱先以宋学为主吸收汉学,再以汉学为主辅以宋学研治经典,奠定了扬州学派的治学基本路数与风格。故汪中于《述学·外篇·大清故候选知县李君之铭》总结:“王念孙为之唱,而君和之,中及刘台拱继之,并才力所诣,各成其学。”
    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清乾隆五十六年生。少曾就学于当代大儒刘台拱,以学行闻名于乡里。刘宝楠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撰有《论语正义》24卷等。
    清道光四年(1824),刘恭冕生于宝应,为刘宝楠次子,字叔俛,号勉斋。幼时与兄弟同受学于其父宝楠,深有小学功底,培养了良好的经学根基。刘恭冕崇尚朴学,著述围绕《论语》研究,除了续成《论语正义》,主要著作《论语正义补》和《何休论语注训述》乃是与刘台拱《论语骈枝》、刘宝楠《论语正义》一脉相承,前后相继,共同奠定了宝应刘氏在清代《论语》研究史上的杰出地位。这样的结果,不可否认刘氏家学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州学派的学术特征是“通”字,主要体现在:一讲究训诂考据与义理的贯通。扬州学派学者将考据训诂视为治学的根柢、通经的桥梁。他们反对臆说,使用朴学的方法,对古书旧义作有条不紊的组织,实现文字训释的融会贯通,对经籍的诠释作出巨大贡献。二坚持“道”与“艺”兼重。扬州学者求为“通儒”,其重大成就和突出长处,在于不仅致力于发明古经之本义,还大力发明和发扬早期儒家重视实用之学的传统。三重视“日新”,反对“据守”。为时代变化所感,扬州学派学者具有注重发展变化的理念。宝应刘氏学术也充分体现了扬州学派的学术特点。
    二、《扬州学派丛书》与《宝应刘氏集》
    自清末以来,学术界对扬州学派的研究未曾中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深入研究扬州学派的积极意义愈加彰显。其一,研究扬州学派求真务实、通经致用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其在促进中国学术风气转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正确认识扬州学派应有的学术地位,完整把握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二,扬州学派学术成果众多,但是利用远远不够。其三,扬州学派学风优良,笃志博学,躬行实践,求同存异,不事张扬,展开对扬州学派的深入研究和普及宣传,有助于矫正今日学坛浮躁之气。
    有鉴于此,扬州市出版委员会策划整理、出版《扬州学派丛书》。《扬州学派丛书》,包含清代扬州学术名家的文集、扬州学派代表人物评传和扬州学派研究论著三大部分。《宝应刘氏集》属于扬州学术名家的文集。为宝应刘台拱、刘宝树、刘宝楠、刘恭冕四人合集。全书按四人生年先后为序编次,先正文,后附录。《刘台拱集》正文收录《刘端临先生文集》、《刘台拱致王念孙书札》,附录收录刘台拱传记资料及其相关著述题跋。《刘宝树集》收录《娱景堂集》。《刘宝楠集》正文收录《念楼集》、《愈愚录》,附录收录刘宝楠传记资料及其相关著述题跋。《刘恭冕集》收录《广经室文钞》,附录收录刘恭冕传记资料。
    刘台拱身前著述均未及刊刻,主要是由后人整理校订所得。刘台拱校书不下千卷,随文朱墨记其心得于行旁书脚,不过由于稿本散碎,所记之文稍有疑问即刻废弃,以致所存卷帙有限。今刘台拱著述基本收于两处:《刘端临先生遗书》和《刘氏遗书》。
    《刘端临先生文集》是刘台拱读书笔记。其中《释毕郢》、《转注假借说》、《律吕说》等篇章是有关校勘训诂诸义之说,尤其《转注假借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总结,对经学研究本身有着指导意义。《刘台拱致王念孙书》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这是他作为学者之外,能够通经致用的重要特征,也是扬州学派诸贤治经的发展方向。
    本次整理《刘台拱集》,选择扬州阮常生清嘉庆十三年(1808)续刊本《刘端临先生遗书》卷四《文集》为底本,以广雅书局《丛书集成编续》第172册《刘氏遗书》卷八《文集》为校本,点校整理。《刘台拱致王念孙书》两封,则以民国七年(1928)上虞罗氏影印本罗振玉先生辑《昭代经师手简》为底本,点校整理,并辑录与刘台拱相关的传记资料若干。
    刘宝树生前诗文经说全部文章都集于一部《娱景堂集》。卷上《经义说略》,是其经学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新见。卷下《鹤汀诗钞》,收录刘宝树平日生活交往诗作,证明了他和刘宝楠一样不仅是杰出的学者也是富有才华的诗人。
    本次整理《刘宝树集》,选择清嘉庆十九年(1814)刻本为底本,点校整理。并辑录与刘宝树相关的传记资料若干。
    《念楼集》收录了刘宝楠所作的各种体裁的诗歌三百余篇、杂文八十余篇。这些诗文对于深入研究刘宝楠的写作风格、艺术水平、创作思想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念楼集》收录了作者为他人诗文集撰写的一批序跋,记载了有关明清时期扬州、宝应地区文人创作的情况,反映了有关作品的流传、汇集以及散失的过程,都对地方文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刘宝楠的师友们在各种版本的《念楼集》上留下了许多题识,也是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念楼集》版本较多,其中文海本的《念楼集》是各种版本中收集数据最多,错误缺漏较少,内容比较完备的一种本子,因此今天我们重新整理《念楼集》时,将它作为工作底本,充分加以利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孔批八卷本和各种稿本,有时还利用了文字错误较多的全集本,以弥补文海本和八卷本中书页残缺的不足。
    刘宝楠的《愈愚录》是一部考证辨析类的读书笔记,所考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经学、史学、小学、天文、地理、校勘、辑佚以及民俗学等许多学科。现存《愈愚录》的几种版本各有优缺点。目前我们整理《愈愚录》,以广雅本和七卷稿本共同作为底本,前六卷以广雅本为工作本,并以七卷稿本的前六卷为主校本;而第七卷部分,则以七卷本的“附一卷”为工作底本,而以每个条目所牵涉的各种文献著作为参校本。同时尽量利用《愈愚续录》中的相同条目,作为对校的重要数据,以期使重新整理的《愈愚录》成为真正的善本。
    刘恭冕生前著述经学研究主要是《何休注训论语述》和《论语正义补》,当然也要包括他与父亲刘宝楠合作的《论语正义》;其他属于文集方面的主要是《广经室文钞》,以及《沔阳州志》、《黄州府志》、《汉阳府志》、《黄冈县志》等。这些研究成果体现了刘恭冕厚实的学术素养。
    《广经室文钞》是刘恭冕的文集,其中除了为他人所作的书画序跋和墓志行状之类常见应用之文,还有部分属于文字训诂、经传考证等经学研究论文。此书有两次刻本,即同治年间所刻校样本、广雅书局光绪十五年刻本。两刻本目录次序略有不同,且广雅书局本缺失《妇人裹足当严禁说》篇。广雅书局本末尾云番禺沈宝枢初校,南海潘乃成覆校。本书以同治年间所刻校样本为底本,以广雅书局光绪十五年刻本为校本,点校整理,并辑录与刘恭冕相关的传记资料若干。
    原载:《古籍整理》2006年第9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