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丛书的编刊,在我国是有传统的,形成了古籍丛书的一大门类,如《岭南遗书》、《畿辅丛书》、《山右丛书初编》、《辽海丛书》、《关陇丛书》、《安徽丛书》、《湖北先正遗书》、《湖南丛书》等等,都称得上一省文化之标志。可是,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从没有像其他几个省份那样,编印出足以标志山东文化的“ 山东丛书”,这一个遗憾,在《山东文献集成》问世后,得到了很好的弥补。 山东历史上产生的著述在一万种以上,数量庞大,具备选编地方文献丛书的优越条件。2005年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学典院长、杜泽逊教授提出编纂《山东文献集成》的计划,山东省人民政府特批立项,成为山东省政府重大文化工程。《山东文献集成》由韩寓群任主编,朱正昌、展涛等任副主编,王学典、杜泽逊任编纂处主任、副主任。全书计划搜集山东先贤著述1000种,主要收入流传未广而又价值较高的稿本、钞本、刻本等,影印出版。非山东人士所撰关于山东的重要书籍,亦酌予收入。共分四辑,精装十六开本200册。 2006年12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辑50册,收书179种,以名家未刊稿本、钞本为主。其中经学著作有清卢见曾《读易便解》(清钞本)、清牟庭《周易注》(钞本)、清张尔岐《书经直解》(清钞本)、清牛运震《尚书评注》(清钞本)、清宋书升《尚书考》(稿本)、清王守训《诗毛传补证》(稿本)、《春秋地理补考》(稿本)。语言文字学著作有清王维言《方言释义》(稿本)、清时庸劢《单县时氏音学遗著》三十八种六十二卷(稿本)。金石学著作有清刘喜海《古泉苑》一百卷(清稿本)、清翁树培撰、刘喜海补注《古泉汇考》(稿本)、清许瀚《许印林先生吉金考释》(钞本)、《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钞本)、《攀古小庐砖瓦文字》(王献唐钞本)、《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释文初草》(稿本)、《捃古录金文考释》(王献唐钞本)等。史部著作有清李文藻《恩平程记》(稿本)、《长途备忘录》(稿本)、清杨以增撰、杨绍和辑《杨端勤公奏疏》(清稿本)等。集部有清高凤翰《南阜山人诗集类稿》、《斅文存稿》(清刘喜海藏精钞本)、清孔广栻辑《海岱人文》三十三种(稿本)、清蒲松龄《聊斋文集》(清抄本十一册、稿本一册)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珍贵的稿本、钞本,大都未曾刊印过,学术界难得一见。 济阳张尔岐是清初著名经学家。顾炎武曾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对张尔岐评价很高。但张氏教授乡里,生前著述多未刊行,今影印其《书经直解》清钞本,对《书经》之诠释,深入浅出,细致入微,显示出张氏深厚的经学功力。诸城刘喜海为金石学大家,久负盛名,其《古泉苑》一百卷,系清稿本。又大兴翁树培《古泉汇考》,从未刊行,刘喜海在书眉作了详细批注考释,是计划刊印而未成的原稿本,书中还保存了著名金石学家利津李佐贤、福山王懿荣的手批,更加珍贵。王献唐先生曾说:“大兴翁氏《古泉汇考》与刘氏《古泉苑》、李氏《古泉汇》并为泉学巨制,李书已刻行,此与《泉苑》迄未付梓,学者以不见为憾。”刘氏《古泉苑》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翁著刘批的《古泉汇考》原件保存于山东省图书馆,今将二书一并影印,可谓中国古钱币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音韵学大家时庸劢,曾是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的门人,对清代音韵学家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等人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独到的古音体系。王献唐先生认为:“他的功力和新颖见解,在清代二百六十年内,具有山东全省的代表性,同时也有全国的代表性。”但时氏音学遗著沉埋一百多年,几乎不为人知,此次全部影印问世,将为研究中国音韵学提供一大批崭新的文献资料,也为我们全面认识有清一代的音韵学成就提供更为广泛的可靠依据。日照许瀚为清中叶著名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和校勘学家,龚自珍《己亥杂诗》称赞他“北方学者君第一”。但一生潦倒,著述多未刊行。王献唐先生作为日照后学,曾努力搜访借钞,在1931年前后集为《许印林遗书》,计21种,一大函。在七十余年后影印问世,实现了老一代文献学家的宿愿。 对山东文献的系统搜集整理工作,前人早已开始。以诗歌而论,乾隆间卢见曾辑刻《国朝山左诗钞》六十卷,收入清初山东诗人620余家的诗作,同时宋弼辑《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乾隆三十六年李文藻刻印,收明代山东诗人431家,张鹏展辑刻《国朝山左诗续钞》三十二卷《补钞》四卷,上继卢氏,收山东诗人747家的诗作。道光间余正酉又辑刻《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三十九卷,收入山东诗人389家的诗作。合计以上四种,共得近五百年间山东诗人2187家,每人都系有小传。其中绝大部分人物没有别集传世,其姓名亦不见经传,因此这四种前后蝉连的地方诗歌总集,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对研究山东古代文学史、古代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历史,都堪称资料渊薮。此次将四种总集配齐影印,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意义。 有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著述,尽管曾经印行,但流传仍十分稀少。例如莱阳姜埰、姜垓兄弟,在明末清初都有重要影响。姜埰《敬亭集》有光绪十五年山东官书局刻本,尚不难得。其弟姜垓在崇祯间曾建言除掉题名碑上奸臣阮大铖的名字,南明弘光间阮大铖得势,欲杀姜垓,垓乃变易姓名,逃到宁波,明亡后隐居苏州。姜垓的集子《流览堂残稿》六卷,经其后人四处搜集,于宣统二年由莱阳通兴石印馆石印。这个普普通通的石印本,十分罕见。值得指出的是,该书有王懿荣在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作的序言,三个月后八国联军进北京,王氏就以身殉国了。这篇序言《王懿荣集》没有收录,其子王崇焕作的《王文敏公年谱》也只字未提。该序对研究王懿荣显然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山东文献集成》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大,收书1000种;二是选择未刊稿本、抄本多,而且质量高,其学术价值因而也较高;三是影印出版,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古书原貌,对读者十分重要。由《山东文献集成》的影印出版,笔者联想到近二三十年间地方文献整理工作的状况。笔者发现,许多地方文献整理出版工作缺乏总体规划,规模很小,零打碎搞,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笔者认为,《山东文献集成》的这些做法对新时期地方文献整理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山东文献集成·第一辑》(50册),韩寓群主编,2006年12月,定价:25000元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