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许嘉璐 参加讨论
友生汪君少华,酷喜名物训诂,尤长于器物考辨。前此既有《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之作(商务印书馆,2005),今复董理教学所得,撰成《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既已付梓,嘱余序之。
     即将命笔,不禁叹曰:吁!汪君信为诚意之人矣!一本学术之传统,一以学生日后所需为指归,务求听者了然,学以致用。训诂之学衰微有年,乃至有弄国学不知训诂为何物者;即有上庠列为选修,亦以概论授之,甚或以“理论性”不及它科为羞。诸生聆之,兴味尚可,听后懵然依旧;及至读书、教学,一赖教辅。汪君则不然。其授课也,重实践,多例证,切时弊,寓原理于剖析正反训例;授人之渔,不玄不拗,明白如画。观其要目,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排比材料、语法制约……且启人发疑,教人抉择,悉由浅近入手,则善学者自可举一反三,用诸日常。呜呼,此非诚其意者而何!昔俞曲园作《古书疑义举例》,后学获益良多;汪君所为,亦其侪与?而其归纳之功、切合社会所需、运用新学,盖犹过之。
     汪君之作,名物训诂也。训诂一道,事涉文献之义理与词语之意义,二者密不可分,然亦可假名之曰义理之训诂与名物之训诂。东原析学为三,一义理,二考据,三文章,有以也;其所谓考据,即名物训诂耳。
     古来诠释经学、董理古籍者,自汉迄宋,言义理必待名物训诂,求名物训诂必涉义理,此清人所谓“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王念孙《说文解字注序》、“训诂明,六经乃可明”戴震《六书音均(韵)表序》之所由,亦戴震“以字证经,以经证字”陈焕(奂)《说文解字注跋》之所据也。观自汉之今古文经、两晋及其后之释《老》《庄》、隋唐之“正义”之学,乃至历朝之注史、子、集,例证俯拾即是,不烦援证。然自“汉唐人解经重名物训诂,宋儒解经重义理性命”之说出,百年蜕变,乃谓汉唐人专言训诂,宋儒专言义理,几成定谳。训诂既经割裂,遂拘拘于技艺而略乎道,乾嘉诸老明六经之宏旨徒空言耳。其破朱子之权威也,有益于后世;然唯斤斤于名物,且以其学既成主流而日见其甚,遂成羁绊;西学东来,以彼土之“科学”评判中国“旧学”,赞其为“真正之科学”、“纯粹之科学”,名物考订遂似训诂之全部矣,迨及未明乾嘉所长唯拾西学之唾以仿其“理论”之“系统性”为务,亦不为怪矣。今世西方学者或为我诸多学科亦已殖民化而不平,此其一端耶?
     今言名物训诂、义理训诂,非以后者为贵而贱名物也。名物之训诂既需为语词求解,复需探明草木虫鱼舟车器皿究为何物、形制若何。不明名物,则必流入空疏,睹今之言中国史学、哲学、经学,“六经注我”(仅限名物言)逞其私意者,非空疏而何?余恐蹈晚明之辙而不自知也,害人害己,可不痛哉!虽然,名物训诂所求者,文本之书面义;义理之训诂所求者,文本暨释者所欲求之真理,亦即道也。二者既为一体,名物训诂则其基础,或曰古学赖以传承之主器,之初阶;复可进而曰,不通训诂,无以言古籍,无以研国学也。视近岁研究、传授国学、儒学、道家、佛学之机构相继而建,而设训诂、音韵、文字课程、课题者盖鲜,自为必然之怪象矣。是以余所望于汪君者,非徒日进其学,复将明三百年训诂嬗变之由,刻苦传人以诚意、笃学,嘱后学莫以效颦为荣。如是,浮躁之风庶几得少敛焉。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11-1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