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大典·古文献卷》 岳麓书社 古典文献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在这一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无疑是指导人们 实践的精神武器,同时,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也应该为我们所继承和发扬,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虞舜文化,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虞舜,是中华上古五帝中最后的一位,他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由众多部族融合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民族开始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貌开始显现,国家的形态和行政组织的架构初步成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制度设计也在开始,从家庭到社会的种种伦理规范也开始有了初步的标准,在科学知识和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惠及后人的成就。这是一个值得让我们后人怀念和赞颂的时代,而虞舜,则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韩愈认为,儒家道统所传之道即仁义道德,此道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至孔、孟。在古史记载中,虞舜既是一位家庭道德的典范,又是一位社会人际关系的典范,还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典范。他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经儒家的渲衍、推崇和发扬,浸润到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正是如此,虞舜被学术界称之为中华道德文明之源。 古代文献中有关虞舜的记载、评述和研究资料,诸如生平事迹、政治思想、道德教化、典章制度、科学文化、历史遗迹、传说掌故、供奉祭祀等等,是非常丰富的,然而却分散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大多又从未被标点整理出版过,这给人们阅读利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我们今天要继承和发扬虞舜文化的优秀传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发掘和整理有关的文献,以提供人们研究、参考和借鉴,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性文化工程。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部由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和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共同组织,万里、刘范弟辑录点校,岳麓书社近期出版的《虞舜大典·古文献卷》,就是这一文化工程的成果。该书搜罗广博,巨细靡遗。 古代文献中有关虞舜的材料非常丰富,然而,除了《尚书·虞书》和《史记·五帝本纪》等所载较为集中外,大多数材料散见于各种古代文献之中,部分仅仅只是一些数百字甚至数十字的片断记载。要阅读浩翰的古籍,并把这些材料从中一一收罗出来,绝非易事,如无耐心细致、不烦不躁、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实难做到。正因如此,此书的编成出版,尤其显得难能可贵。该书引用文献达上千种,范围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部分为常见的文献,但大多数则是罕为人所见知者。辑录者逐篇披阅,将其一一辑出,汇为一编,为人们了解和研究虞舜文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该书点校严谨,精益求精。 此书所收文献,部分为已经整理出版过,如《史记》等书,但绝大部分是从未整理标点出版过的。尤其是《尚书》、《周易》、《礼记》等儒家经典之注疏,素称奥雅难读,整理点校,尤为不易,最能展现辑录点校者的学术功力。作为二百余万字的皇皇巨帙,此书的标点当然难以完全避免没有一点疏漏舛误,但披阅此书,笔者认为两位辑录标点者确实是严谨审慎、精益求精。例如《史记》,已经有中华书局的标点本,名家整理,水平很高,本书对舜纪部分进行整理,必定要参考中华书局本的标点,但仔细比读二者,觉得后出转精之处甚多。又如,自明代以来的一些地方文献,包括明万历《九疑山志》、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和近人童养年先生所辑佚之《全唐诗续补遗》中,都记载有唐人李郃几首咏九疑山诗,从未见有人提出过疑问。经过点校者的考证,原来为明代人改易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而成。如此之类,不胜枚举。 作者兼收并蓄,论述客观全面。 关于虞舜的归葬之地,虽然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基本上认定在湖南宁远的九疑山,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上也描绘有舜陵舜庙,早几年湖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对九疑山玉琯岩舜陵遗址进行了发掘,将古人于该遗址进行祭舜活动的年代追溯至了东汉以前,而探沟所见其下的遗存还有可能将祭舜活动的年代更往前溯。但是,关于虞舜的归葬地,学术界一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个活动于汉文字发明以前的古史人物,对其生平事迹和活动有着不同的看法是非常正常的。两位点校者虽然都是湖南人,但对资料的辑录,决不囿于本土观念而有所偏重,凡是古代文献所载,都一一予以收罗,兼收并蓄,诸说并存,为今人的科学研评提供一份较为完整而又客观的依据。说到底,虞舜究竟归葬于何地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这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全中华民族所共有的。这是学者应有的态度。 原载:《光明日报》2009-05-20 (责任编辑:admin) |